中国出口结构优化
——基于碳排放的视角

2015-05-10 07:23贺亚琴冯中朝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密集型比重

贺亚琴,冯中朝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出口结构优化
——基于碳排放的视角

贺亚琴,冯中朝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从碳排放的角度,运用改进的SRIO模型计算2002、2007与2010年中国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利用LMDI分解技术对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四类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结合产品技术复杂度来综合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出口重心向技术复杂度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出口产品呈高端化发展趋势;相对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更高,但下降速率更快,出口产品总体呈低碳化发展趋势;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比重较大,“节省”了大量碳排放。

出口产品结构;碳排放;LMDI分解技术;驱动因素

传统意义上的出口结构优化主要为两个方面:①产品间的出口结构优化,即从出口低级产品为主到出口高级产品为主;②产品内的出口结构优化,即从出口同一产品内的低端型到高端型的转变[1]。目前,有关中国出口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产品间分类。研究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通信和电气设备等)的出口比重不断攀升,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纺织、服装等)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石油和非金属等)的出口逐年回落[2-3]。可见,技术复杂程度较高产品出口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单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出口结构的确呈现优化之势。

然而,在当前减少碳排放的背景下,出口产品背后的隐含碳排放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的迅猛增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出口结构优化不应只考虑产品技术复杂度,产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也应引起重视。关于出口贸易隐含碳,多数的实证分析围绕隐含碳排放量估算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两方面展开。前者最常用的模型是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MRIO),后者主要采用指数分解法(IDA)和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 (SDA)[4-6]。

以往关于出口结构的研究均重点关注产品技术复杂度,但忽略出口产品隐含碳因素;而关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研究多数侧重于估算隐含碳排放量和分解增长因素,鲜有结合出口产品结构来分析说明。本文首先利用改进的SRIO模型更准确地计算各部门出口隐含碳量,然后根据产品资源密集度不同,将出口产品分为自然资源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四类,并将各部门的出口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基于LMDI技术的驱动因素分解量进行相应的归并。最后,基于碳排放角度,分析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动趋势。

1 研究方法与模型

1.1 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及改进

各部门隐含碳的出口以矩阵形式表示:EEX=R(I-A)-1EX。其中,EEX为出口隐含碳排放量,EX表示各部门出口价值量的列向量,EXk为8种化石能源出口量,θk是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为避免重复计算,没有考虑电力,见表1)。

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影响,改进后各年隐含碳的出口如下:

表1 八种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 单位:kg/kg、kg/m3

1.2 LMDI分解法

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主要由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出 (进)口碳排放强度共同决定,其变化带来的碳排放量变化分别称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将出口隐含碳排放计算式进行如下恒等变形:

其中,E、Ei分别为整体及i部门出口隐含碳排放量 (即为上文中EEX与EEXi,为简便起见,以下分解式中均以E、Ei替代);Si为i部门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其他变量解释同上。

参考Ang文中的推导方法[10],利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 (LMDI)进行加法模式分解:

上述三项分别为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带来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具体如下: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部门出口、总投入、总产出、直接消耗系数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获得,并以2002年价格为基期,剔除2007年和2010年数据中的价格因素。各部门能源消耗量及能源出口由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获得。由于能源统计口径和投入产出口径不一致,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部门调整为21个部门,并以投入产出表为基准,将能源统计年鉴中的部门作相应调整 (见表2)。本文结合2002年、200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及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和能源统计数据,直接计算出2002年、2007年及2010年共三年21个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而计算出各部门的出口隐含碳,并分别对 2002—2007年以及2007—2010年的隐含碳排放增长进行分解。

借鉴姜茜等和郑展鹏等的分类方法,结合具体贸易商品的要素密集特征,将主要出口商品分为四类,以便分析比较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与变动。分别为:①矿产品、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1、2、3、4、5、6、9、10);②纺织以及服装皮革等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7、8);③化学制品、机械、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11、12、14、17);④电子、通信、精密仪器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13、15、16、18、19、20、21)[3,9]。

表2 部门分类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类型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

由表3可知,资本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分居第一和第二,3个年份分别为6.65吨/万元、4.53吨/万元、3.60吨/万元和2.31吨/万元、1.83吨/万元、1.31吨/万元。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直接碳排放系数最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数比重分别为65.10%、61.94%、67.44%,这表明,生产过程中直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较多。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系数较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数比重分别为71.84%、81.83%、79.66%,说明由于中间投入品比重较高而导致的间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系数最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数比重分别为 80.09%、86.15%、84.79%(见表3)。

表3 四类出口产品完全碳排放系数 单位:吨/万元、%

3.2 基于隐含碳角度的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对外贸易体现生产要素禀赋的特征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优势的部门分布。从四类商品出口隐含碳占出口隐含碳总量比重来看,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隐含碳位居第一位,其占出口隐含碳总量的份额较稳定,为46.0%左右。其次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其占出口隐含碳总量比重呈稳步增长趋势。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隐含碳所占份额呈逐步降低趋势 (见表4)。

表4 中国四类商品出口隐含碳及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碳 单位:万吨、%

出口隐含碳总量及所占份额虽然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以及变化情况,但由于贸易隐含碳由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决定,将导致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出口结构的变化。

从规模效应来看,2002—2007年和 2007—2010年出口隐含碳规模效应均为正,表明四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增长,但对比 2002—2007年,2007—2010年增长幅度大大减少,很大原因在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中国出口形势恶化。其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规模效应最大,其次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说明这两类产品出口规模增长幅度较大,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增长较小。结构效应表示某类产品出口量比重的变动情况,其值为正,说明该类产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增加,反之亦然。资本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在增加,自然资源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小,减小幅度基本持平 (见表5)。

从分解出来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可清晰地看出,2002—2007年与2007—2010年期间,四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在增长,但是,四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呈两极分化趋势,即人力资本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增长趋势,而自然资源密集型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出口重心向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转移。

表5 中国四类出口产品隐含碳增长因素分解 单位:万吨

3.3 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率在加快

技术效应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完全碳排放系数的增大或减小的问题,技术效应为负表明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产品耗碳量减少。从表5可以看到,2002—2007年与2007—2010年,四类产品的单位产品耗碳量均减少,说明生产技术不断在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额对比2002—2007年增长额大幅度减少,但是,四类产品的技术效应所带来的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幅度均大于2002—2007年,表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在加快。其中,2002—2007年完全碳排放系数降低幅度最大的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次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最小的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2007—2010年完全碳排放系数降低幅度最大的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最小的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四类产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见表3)。

3.4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加工贸易比重最大,其次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份额较大。出口隐含碳计算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间投入品与最终产品均在国内生产的出口品所含的隐含碳,另一部分是中间投入品为国外进口品,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再出口的产品的隐含碳,即 R(I-Ad)-1Am(IA)-1EX,其所占比重则反映各类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

由表4可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加工贸易比重最大,并呈增长趋势 (3个年份分别为29.44%、32.14%、26.91%),其次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加工贸易 (2002、2007和2010年分别为 15.27%、22.47%、19.75%)。这表明,在机械、电气设备、纺织鞋帽等出口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 “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其因进口中间投入品,从而 “节省”了大量的碳排放。但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加工贸易比重最小,而这类产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数最高 (3个年份分别为6.65吨/万元、4.53吨/万元、3.60吨/万元)。说明加工贸易集中在完全碳排放系数较低的部门,而化工、运输设备等完全碳排放系数较高的出口产品在生产时的进口中间投入较少。相对人力资本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本来较少是原因之一。

4 主要结论和几点建议

4.1 主要结论

(1)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较高。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间接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比重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直接碳排放系数较高。

(2)出口重心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移,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逐渐降低。出口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但碳排放强度也更高,出口结构的调整对碳减排不利。

(3)加工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且集中在碳排放强度较低的部门,“节省”了大量碳排放。

(4)出口产品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在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幅度最大。

4.2 几点建议

中国出口重心向技术复杂度更高、碳排放强度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但这两类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在迅速降低,且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最大,从而 “节省”了大量的碳排放。综合考虑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出口产品向高端化、低碳化发展,出口结构呈优化趋势。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增强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目前,虽然人力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最高且不断增长,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仍集中在纺织服装等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复杂度,不仅是指从产品间层面转变,更要从同一产品内的低端型转向高端型,从而培育新的更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

(2)降低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效应是出口碳排放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一方面,继续提高能源效率,这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节能技术是关键;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探索。同时,实施 “贸易碳税”政策,促进出口企业低碳创新。

(3)适当进行碳排放的转移。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为了保持目前的出口规模,高耗能的中间产品不妨加大进口,从而 “节省”碳排放。

(4)加强国际合作。在现有国际碳排放责任的衡量框架重置遇到重重障碍的现状下,中国应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多国基金机制和绿色基金机制,寻求更多低碳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尽量降低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冲突。

[1]施炳展.中国出口结构在优化吗——基于产品内分类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0,(5):77-84.

[2]穆智蕊,杨翠红.出口结构及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2):39-44.

[3]郑展鹏.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7):42-47.

[4]杜运苏,孙辉煌.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解:基于LMDI[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44-49.

[5]王丽丽,王媛,毛国柱等.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J].资源科学,2012,(12):2382-2389.

[6]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1): 131-142.

[7]平新乔,郝朝艳,毛亮等.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3-11.

[8]BW Ang.The LMDI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Practical Guide[J].Energy Policy,2005,(33):867-871.

[9]姜茜,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10,(5):19-23.

(责任编辑 刘传忠)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Optim ization——Based on Carbon Em issions

He Yaqin,Feng Zhongcha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The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in 2002,2007 and 2010 was evaluated by using an improved SRIOmodel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itwere analyzed with LMDItechnique.The paper also analyzed China's exportstructure ev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is exportingmore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products and capital intensive productswhich have higher technical complexity as well as higher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while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m declines rapidly.In themeanwhile,processing trade which can avoid a lotof carbon emissionswithin the country owing to the imported intermediate inputs,has a larger proportion in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and unskilled labour intensive product expor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apital intensive and natural resource product exports.

Export structure;Carbon emissions;LMDIdecomposition technology;Driving factors

F222

A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CARS-13),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政策研究”(2012GDA00701)。

2014-04-15

贺亚琴 (1988-),女,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生产经济。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密集型比重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