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精髓 提高主渠道建设的实效性

2015-05-09 02:14邓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主渠道理论课思想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编号为FMB120561。

摘  要:每一所高校,都处在一个独特的地域环境之内,不管你承认与否、是否意识到地域文化发挥的作用,它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都将对高校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地域文化和主渠道建设的和关系以及地域文化融入主渠道建设的作用,提出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环节中以及科学研究中融入地域文化,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挖掘;地域文化;主渠道;时效性

作者简介:邓莹(1982-),女,河南洛阳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2

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以提高主渠道建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实效。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院校要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有关课程。

一、地域文化融入主渠道建设中的作用

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生活在、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根植于一定地域的校园,其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受着特殊地域的影响。因此,任何一所高校,都处在一个独特的地域环境氛围中,无论你承认与否、意识到地域文化对学校的影响作用与否,它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都将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校要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特别是地方课程中,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学习——体验——感悟,最终达到认同,使师生产生共鸣。

二、主渠道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通常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主渠道建设与域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一方面,高校处在地域文化的环境之中,成长于地域文化中,从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已经深深烙上了地域文化的痕迹,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在批判性的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推动着地域文化的发展与重构,对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着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主渠道建设与地域文化和谐发展的途径

在主渠道建设中,要想让课堂教学更丰满、更接地气、更具有说服力,就要融入地域文化的资源,注重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因为地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主渠道建设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域文化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在挖掘地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尊重历史、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进行挖掘,只有这样的内容才更容易引发师生的共鸣,更具有说服力。

(二)批判性的继承。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层次不齐,有精髓,也有糟粕,不同的地区地域文化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挖掘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域文化差异性的被动影响,要找到地域文化与主渠道建设内容的对接点,重在发挥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丰富主渠道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三)引领性的发展。无论是高校校园文化,还是地域文化,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高校作为一所的高等学府,理应对地方独有的文化遗产起到保护、研究和传承,这种责任义不容辞,应当在高校建立地域文化的研究机构,高校应该培养出更多地域文化研究的权威发言人,同时高校也应当将地域文化的精髓加以传承和发扬。因此,高校应当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髓,融入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生的汲取,通过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各个工作岗位,进而辐射和引领地域文化的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具有宏观性、指导性、科学性、原则性等一系列特点,但在实际教学的使用中,无法兼顾各个地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各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以多种多样形式融人教材内容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要把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课堂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东归文化,弘扬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回归祖国的英雄壮举,让学生不忘历史,弘扬土尔扈特部的爱国热情,加强各族学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各族学生能深刻认识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地域文化

要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式,通过开展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在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要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参观、考察地域文化的发展、地域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感悟——升华。例如: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这门课程是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民族史、宗教史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地域文化的精髓不仅转化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更要运用于主渠道的教学中,就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如修建郑吉雕像,让学生产生对这个人物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了解这个人物,强化与这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首任都护为郑吉,这标志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人心。

三)、在教研中融入地域文化

在教研中,实施专题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汇总融入地区的发展历史,地域文化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历史史实和人物慢慢地将地域文化的精髓入脑、入心,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激发他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成为我们实施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财富和源泉,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课题的研究中,应当把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永久的研究课题,使高校的教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不断的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在高校建成地域文化的研究机构,挖掘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地域文化根植于地域,深入的影响着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地域文化在主渠道建设中生根发芽,从而很好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要求,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主渠道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N].光明日报,2009-08-27.

[2]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3]李林英,郭丽萍.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途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7)

[4]刘晶,刘海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初探[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1)

猜你喜欢
主渠道理论课思想
学校教育惩戒:学生欺凌治理的主渠道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应急保供主渠道作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