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旋律的历史变奏

2015-05-09 22:58胡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主旋律

摘  要:电影《天将雄狮》虽然标榜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对历史神话式的叙述。在这种叙述中,民族的概念被多民族共同体所置换,描绘出对和平的、乌托邦式的丝路的愿景。通过对历史的改编,片方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多民族和平相处的图景正与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同步,呼应了主旋律的询唤。

关键词:历史叙述;民族共同体;主旋律

作者简介:胡丰(1978-),男,汉族,山东济宁人,2004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现为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电影《天将雄师》自上映以来可谓是褒贬参半,其中关注较多的一点即是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帝国之间仅有的军事接触——是否如片方所说果有其事。其实,既然是改编,就意味着编剧和导演具有二次创造的权力。与其执迷于对历史本事的考据,不如潜心思考在这全新的想象空间中,电影历史的方式传达了怎样的现实诉求。

一、走向神话的历史叙述

柯文在《历史三调》中区分了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历史,认为“事件、经历和神话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意义、探寻并最终认识历史真相的不同途径,反映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音调或‘调子”。①讲述历史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历史面貌。具体到影片《天将雄师》上来,影片所立足的历史事件——罗马军团战俘归汉,以及影片呈现的霍安维护丝路和平的传奇经历即是这一段历史本事中的事件和神话的两个维度。

公元前53年,克拉苏统帅罗马军团进攻中亚强国安息,不料却陷入重围,兵败卡尔莱。克拉苏战死,只有其长子率领第一军团六千余将士向东突围,最终不知所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八十年代末期,中澳苏三国学者展开联合考证,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的记载中,得出罗马军团曾与汉朝军队有过军事接触,并被俘虏,骊靬就是西汉朝廷为安置这批罗马战俘而建立的结论。②

影片《天将雄师》即在此假说的基础上铺展开来,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西域的传奇故事。影片中,罗马将军卢魁斯护卫小王子奔逃到雁门关,意图攻下城池以作落脚之处,不料却遭到了西域都护霍安的抵抗。二人交战之际忽逢沙暴来袭,共同的灾难不仅中止了争斗,还使二人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连同在筑城过程中化敌为友的三十六国民众也亲如一家。然而,理想的和平之城却遭到了野心家缇比斯的威胁,小王子和卢魁斯相继遇害。最终,缇比斯所代表的强权的威胁和金钱的诱惑不仅没有击垮三十六国,反而使得他们在霍安的精神感召下团结起来,与缇比斯殊死抗争,守卫了丝路的和平。可见,且不论假说是否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即使假说成立,《天将雄师》的改编也走出了历史的限度,走向神话式的叙述。影片所体现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和平理念实质是在现实主题的基础上对历史本事的神话式改写。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论讲述者对历史做出怎样的阐释,归根结底都很难摆脱现实的处境,在自觉不自觉中带有对现实的诉求。《天将雄师》虽然号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无意去再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基于现实的主题去发掘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尽管这是一段脱胎于汉朝和罗马战争的故事,电影传达出的却是多民族和谐相处、大国间互信共存的现实主题。

二、想象的多民族的共同体

雁门关筑城是在影片叙述中是一个核心部分,它不仅勾连起前半部分的霍安被陷害、卢魁斯东进和高潮部分的抵抗缇比斯,也借霍安的行为宣扬了编剧对于民族关系和和平问题的理想。太守府命雁门关守将十五日之内完成原本半年的工期,这本意是刁难雁门关筑城人员,意图降罪于霍安。然而,罗马军团发挥西方在建筑上的特长,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筑城的过程中,各族人民用理解取代了隔阂,和平取代了战争。再加上昂扬乐观的背景音乐以及恢弘壮丽的暖色调布景,这都为影片涂上了理想化的色彩,使雁门关成为乌托邦之城。

筑城的过程是各个民族之间加深了解的过程,也隐喻了由丝路各国由地方民族主义走向大民族主义的过程。代表各个民族的旗帜在雁门关共同升起的场面就象征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被各民族共存的大民族主义取代的标志。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将民族定义为“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i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③霍安所宣扬的理念,其实是以西域这一多民族杂处的特殊地域为例,重新定义了民族的概念。他将民族的边界扩大化,以此建构了一个想象的、高于政治主体之上的多民族共同体。而使这个共同体稳定化,并能够像一个统一的民族一样应对危机的关键,正是作为共同的生存空间的丝路以及人类对和平的渴望。霍安在片中一以贯之的形象即是作为这个共同体的秩序的守护者和理念的践行者。

总体说来,在“一带一路” 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决策,并受到全球数十个国家热烈响应的今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所包含的互信、和平的理想正与当下我们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影片通过霍安传达的声音正是商业化的市场话语对国家主流话语询唤的呼应。与其说影片是在讲述历史故事,不如说它是在面向现实发声。“一带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而《天将雄师》的核心,正是借助于历史展现在这种理念主导下出现的乌托邦世界——一个没有战争,互信合作的理想化丝路。揭开电影的历史面纱,我们发现的是主旋律的另一幅面孔。

参考文献:

[1][美]柯文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2]郗永年、孙雷钧.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J],人民日报,1989年12月5日第三版.

[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猜你喜欢
主旋律
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新时期地方影响力拓展:紧扪绿色主题整合传播力量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浅析当下中国历史传奇剧的成功之路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
报纸编辑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