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百年孤独》中的爱的缺失

2015-05-09 22:08冉梦丽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孤独

冉梦丽

摘  要: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是举世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著作。作品主要记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难以逃脱的殊途同归的家族命运。本文主要以主人公奥雷里亚诺·巴比伦为缩影,折射出整个布恩迪亚家族因爱的缺失而导致的孤独命运。

关键词: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奥雷里亚诺;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卓越的智慧和淫乱放荡的生活并不能疏解甚至加剧了他们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方式使自己去摆脱焦虑弥漫无边无际的孤独,但最终是没有一个人能抓破那伴随一生孤独坚硬的外壳。

我无法简单地去归纳概括一个像道理一样简单的自我感受,我们都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在现实生活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奥雷里亚诺或者孤独的每一个鲜明人物。想要爱却因恐惧孤独恐惧爱而不敢爱不会爱的阿玛兰妲,害怕孤独却又深陷自己落下的孤独之锁中的丽贝卡,沉迷于科学却又找不到科学之匙的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辛勤劳作想让家庭幸福生活更好却遭家人忽略一辈子的乌尔苏拉,试图征服世界却最终败给自己的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等。后世的每一个人都在重复他们的命运,整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迷失在这奇形怪状难以捉摸的孤独里,在其中挣扎喧闹直至死去。他们的孤独几乎都来源于对世界和人性的不安全感及过度的自我陶醉,他们互相不理解也从不试图理解对方的世界但又渴望从对方身上寻求以缓解他们内心孤独的良药,他们的孤独是爱、是恨、是错乱的情爱关系所带来的片刻肉体愉悦和愉悦之后更深的恐惧寂寞空乏。他们都在寻找爱,他们也都被欲望、贪婪、自私所迷惑。或痴迷或辛劳或放荡或虚妄或窥见或愧疚或纯真或智慧,彼此独立又来回交错,互相擦肩又无视真情,一个大家族,每一个人圈成一个世界,画地为牢,啃噬属于自己的孤独。

各代人的孤独是相似的,但经历漫长孤独的方式却各种各样。奥雷里亚诺上校,在他漫长的生命里,他唯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金银器小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那个时候,这世界还没有战争。为了自由,他被迫发动了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神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摸爬滚打,大权在握却深陷孤独的迷途,失去方向,他不知道为何而战,如何而战,为谁而战,丧失了全部荣光及对荣光的怀念,他抵达到了一切希望的终点。他不知道该如何出发,往哪儿出发。所有的记忆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变得模糊,以至于当战斗变得疲倦,他忘却了所有,只剩下疲惫倦怠的孤独。连他最爱的小妻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也成为记忆里一个足可以做他女儿的模糊形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诗句也最终抵不过火焰疯狂的燃烧。而唯一经得住时间和战争考验的,只有孩提时他对哥哥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感情,但那还不是基于友爱,而是同谋。奥雷里亚诺的孤独让他无所适从,他找不到释放孤独寂寥的点,只能把一切寄托于小金鱼,避开所有世间的喧闹,回归了原本带给他唯一欢乐时光的金银器小作坊。耗费了将近四十年的时光,奥雷里亚诺上校终于明白了纯真的可贵。斗争原本是为了自由,却反被孤独牢困。

“透过朦胧泪眼,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布恩迪亚,如同所有的何塞·阿尔卡迪奥一般粗壮任性,如同所有的奥雷里亚诺一般大睁着洞察一切的双眼,注定要从头更新家族的血脉,涤除其中顽固的恶习和孤独的天性,因为他是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在爱情中孕育的生命。”是的,他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在爱情中孕育的孩子。世世代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生若非源于意外若非源于自己内心孤独的诉求和情欲的释放,他们都在无情无爱的孤独中长大,或许如果他没有那个猪尾巴,或许如果他没有被蚂蚁吃掉,他将是布恩迪亚家族唯一一个看见幸福触摸幸福的人。因为他的父母是那么的相爱,他的父亲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他的母亲性格开朗无忧无虑。但他却也是在近乎癫狂失常的激情中孕育的,他的父母是在已然消颓败落的马孔多即将终结之时沉沦的,他们为彼此痴迷、执着、与世隔绝。他们丧失了意识丧失了时间观念丧失了日常生活节奏,在蚂蚁啃噬家具的轰响中沉醉在彼此的身体上。于是,历史的车轴在行进过程中必不可免的磨损了,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和自己的小姨母相爱,这旋转的车轴再也无法行进一步。他们疯狂的举动和真挚的感情,终结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悲恸。

终其一生,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都没有明白自己的命运家族的命运为何在孤独中打转、漂泊,最终又都终止于孤独。羊皮卷的秘密在被解开之时也将长眠于地下,而这个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将永远消失不复存在。他们的骨骸,将在马孔多地下的墓中恐惧的颤抖,孤寂无伴而又相互陪伴。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在飓风袭来之时,或许他会想起加泰罗尼亚智者的话:全都离开马孔多,忘掉他传授的一切世道人心知识,让贺拉斯见鬼去吧。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可是,来不及了,这一切已经结束并不复再来。

参考文献:

[1]柳鸣九,《魔幻现实主义 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张翠萍,《百年孤独》的孤独精神[J].焦作大学学报,1999年版第3期。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孤独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解读《沁园春·长沙》中的“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从主题学看《百年孤独》与《俄狄浦斯王》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