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人息息相关,山西布艺的传承与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文化变迁,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从关注民间布艺的传承人入手,到布艺作品本身,再到布艺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小到大,整体把握民间布艺的文化情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传承人
作者简介:李晓宇(1989-),女,山西朔州人,山西师范大学2013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与之相应的文化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在长期历史社会中形成,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精神文化与技艺传统。它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具有土色土香的民族特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活态的传承,不只是在物质实体的传承,也需要人这个载体去传承,因此就涉及到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高超技艺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传承人将所掌握的传统技艺与文化代代相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库。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保护与利用价值。山西布艺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各级政府与广大民众的重视,其传承人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因此布艺及其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尤为重要。
一.山西布艺的文化状态
中国民间布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布艺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在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强的耐磨度,其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不同的布艺呈现出清新淳朴的民俗风情,承载着多样的民众愿望。布艺,又称布扎,也就是布上的艺术,它的主要原料是以人们常见的布,绸,缎,绢等,题材来源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加上民间艺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技艺,从而创造出的一种布制工艺品。以下从山西几个代表性较强的布艺说起,刺绣,堆锦,布老虎及盘扣。
山西刺绣发源于“尧都平阳”时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着黄土高原上特有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因此,山西刺绣的各种绣品显得情感率真,热烈,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具有“立体中国画”美誉的堆锦在山西的历史也很久远,据史料记载,从夏商至晋国人民的衣服已经有了经过加工的蚕丝织物和葛麻织物,到唐代各种丝织技艺也有所提高,图案非常之美,到清代山西的堆锦作坊就有十多处。这种以人物,花鸟,美景的浮雕艺术品彰显出地方工艺美术的特色。民间布老虎诞生于“黄河流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黄河中上游,晋,陕,甘地区广泛传播,人们运用手工艺的方式,世世代代传承着本土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另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布艺品是盘扣,又叫中国扣。伴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盘扣也在不断的变迁,从它的使用功能——扣紧衣服,发展为装饰性极强的手工艺品,盘扣最早出现于初唐时期,在满族服饰中得到大量充分的使用,并逐渐广泛运用于其他民族中。
二.布艺传承人及布艺经营的现状与困境
从2013年11月17日到2013年11月30日十四天的时间内,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的部分在读研究生走访了山西很多布艺艺人及其作坊,对山西各类布艺文化进行调查。下面我们以大同盘扣的飞天创意工作坊及其传承人杨雪飞1,忻州繁峙刺绣的晋绣纺及其传承人贺志坚2,吕梁交城堆锦的旺英刺绣堆锦艺术制作公司及其传承人解爱英3,长治布老虎的锦绣坊以及其传承人张建旺4这几个作为笔者的论述对象,之所以选择这四位传承人作为代表,是因为他们在盘扣,刺绣,堆锦,布老虎方面做得比较成熟,而且有自己相应的文化产业公司来发展,这对于讨论布艺传承人及布艺的经营现状与困境方面很具典型性。
(一)年轻人才匮乏
布艺的发展沿承着我国的民间美术,习俗礼仪,宗教文化以及手工技艺等多种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但从总体上来说,布艺传承人的年龄偏大,几乎都在四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上的居多,许多年轻人不喜欢或者不屑于专注布艺的学习,导致布艺的一些传承与创新都面临困境。相比而言,山西的陈醋远比山西的布艺要出名的多,而且有些地区的布艺也较山西布艺发展的深远,比如,四大名绣。如今在“非遗”热的大背景下,山西布艺这类手工技艺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除了它的审美价值外,其真正的艺术文化价值更需要我们去深究,因此,传承与人才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困难。
“我们需要年轻人,年轻人创意好,但眼高手低,做事不踏实,而且他们大多数只关注薪水的高低与升职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手工艺人多为四五十岁的人们”,从杨雪飞的言谈中我们看到了她对于传承与发展的希望。不管是杨雪飞,贺志坚,谢爱英还是张建旺,他们都收过一些徒弟,他们收徒弟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多么严苛,首先要有兴趣,其次要细心,能坚持,能坐得住,最好有点美术功底就可以,有美术功底的人上手快而且可以对图案,颜色有所创新与见解,没有美术功底的人多数则只会照样模仿,这样做出的作品一般没有活灵活现的感觉。但即使这样,年轻人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当今社会里,还是很少接触这类手工艺,大多会选择其他一些高薪,竞争力大的职业去就业。从这些布艺传承人的子女来看,或许是自身兴趣所致,或许是其他原因,除了解爱英,解老师的女儿随母亲学习了堆锦,其他都没有追随长辈选择布艺这个行业,而长辈也都比较开明,尊重子女自身的职业选择。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过几位晋绣纺的绣娘,她们把刺绣这门手艺作为自己的一份工作,她们喜欢刺绣,也迫切希望这种飞针走线的美妙手工艺能得到传承与发展,有些技艺出众的绣娘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
(二)设计趋于瓶颈
“申遗”已成为一大主流趋势,山西各类布艺的艺人们也创立自己的公司,作坊,申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省政府的各种文化项目发展,伴随着这些地方文化产业的建立,媒体的关注与群众的参与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精神需求也在扩大,布艺这类集审美与文化为一体的物品正好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相迎合,布艺的装饰性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这美好的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艺经营的困境浮出水面。
纵观山西各类布艺公司,作坊,其经营的布艺作品除了传递一种文化符号外,他们主要作为家居饰品或礼品而流通。饰品,礼品不仅要美观大方,而且蕴含深厚,承载各种民俗文化,迎合民众的美好心理。因此,布艺作品的设计尤为重要,设计者要把传统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刺绣或堆锦上的“鱼戏莲”“鹭鸶闹莲”“石榴生子”“老鼠偷葡萄”等表达祈子愿望,“狮子”“虎”“麒麟”等动物图样富有震慑与保护的双重含义,“鹿”“白象”“鹤”等则代表吉祥如意。而布老虎是象征吉祥的手工艺品,“虎食五毒”在端午节时人们为了辟邪求吉,有些地方的陪嫁品中布老虎则具有生殖繁衍与保佑新生命成长的寓意。设计者还要具有创新性思维,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真正适合市场需求,因此布艺经营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上。但年轻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就业的趋势以及布艺发展的不成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年轻人对布艺这个行业兴趣不大,所以布艺在设计上处于一种瓶颈的状态。
(三)市场与资金的压力
布艺经营所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政府的一些政策影响及资金的补助问题。3013年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做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重要批示一出,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的“礼尚往来”风气锐减,这对于国家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大有利益,但对于布艺产品作为礼品销售却影响甚大,销售量的降低则使公司,作坊不得不面临市场压力,产品也有待转型。适应政策的过程也正是布艺文化产业重新寻找其市场立足点的过程。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政府资助从整体上来说不是很乐观,虽然各地政府不管是响应国家重视非遗的号召,还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都在扶持推动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这些产业创立平台,参加各地的文化展览,使布艺这类文化得到很好的宣传,但当问及物质性的帮助时,他们大部分都说“也有,但很少,基本上都是靠我们自己投资”。
总的来说,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多样的文化形式出现,像电影、网络等,会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有所冲击,有些民间文化,民间手工艺在消亡。对于布艺这类民间手工艺来说,传承人,传承发展的困境亟待解决,要让这种传统技艺随时代的发展经久不衰,在文化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投入相当的精力。
三.布艺传承人的保护及布艺经营的前景
由以上内容可见,山西布艺的传承发展之路有些坎坷,诸多因素使布艺这类手工艺不能得到很好的呈现。为了促进布艺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山西布艺传承人及经营所面临的困境,具体可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传承人及其经营上都需要年轻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开展“双向互助式”的发展模式,要想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进布艺这个行业里,年轻人思想的扭转与就业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如果学校方面可以开设民间手工艺这类课程,最重要的是学校与这类布艺文化产业基地相配合运作,学生到这些基地去实践,文化传承人也可以到学校设立讲座与展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布艺的文化感染力,而且培养他们对手工艺的兴趣,扭转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偏见,当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正好也可以解决这类文化产业的经营困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帮助这些文化公司做宣传。双向互助式的模式不仅促进企业发展,培养年轻传承人候选人方面大有裨益,也为年轻人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其次,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做好布艺及其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建立一个“民间文化数字库”,从而来规避一些现代技术对于传统技艺的冲击。记录这样一段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也是对历经多年的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弘扬。可以借助大众传媒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进行大力宣传,比如,可以制作一些纪录片,宣传广告等在网络上播放,也可以制作一些访谈类的节目,对各类布艺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谈论他们的经历,对布艺的想法以及希望。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布艺与布艺传承人,当然,书刊报类等一些静态传播也是辅助性的手段。除此之外,外出展览做宣传也是不错的选择,展览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也在于制作它的艺人,因此,在展览时艺人的现场表演可使整个展览更加丰实,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山西布艺,或许这也是一条不同寻常的传承发展之路。
再次,为了使布艺这类手工艺传承发展有更好的条件,对传承人自身的关注很重要,无论是在经济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要关注。对于经济生活,传承人的生活补助,医疗等优惠待遇必不可少,许多传承人因为只靠这种技艺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而转行,政府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生活保障,才能使传承人有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做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正如,杨雪飞,贺志坚,张恩凤(晋绣纺的一位绣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解爱英,张建旺等,他们在被确立为非遗传承人之后,各种资金的保障有利于他们对布艺的发展研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技艺的人们向非遗这条路上靠近。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给予传承人一定的名誉声望支持,以及精神鼓励也是必要的。精神的鼓励支持也有助于更多资金的帮助。当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么一小部分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每次的展览中,布艺传承人要自己消费场地费用,展览期间工作人员的生活费以及他们所有的路费,其实这样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原材料的采购等。各级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把重视落到实处,而不是单纯的政策保障与宣传。精神文化方面对于文人给予他们的帮助就是记录他们的生活,通过“传承人口述史”为他们宣传,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最后,各类布艺文化产业在当今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特色固然要保存发扬,现代元素的加入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正如传统的布艺手工艺都为纯手工制品,在产业生产中,纯手工制品面对机绣的挑战,其制作过程费时费力,成本高,销售价格高,档次也较高,所以它们的消费对象主要是针对中上层人士,这样的销售渠道就相对狭隘,因此把布艺品作为当地文化特色礼品销售很有必要。当然,这种高端大气的布艺手工艺品,也可以朝着产品定制的方向发展,针对市场的需求,定制各类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有的发展较成熟的文化产业也可以建立文化产业园区,设立博物馆等,在宣传与销售中延伸产业链条。从而使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更加高效的结合与促进。
注释:
[1]访谈时间:2013年11月29日;访谈地点:山西省大同市金地福苑卫生服务站;受访者:杨雪飞(艺人);访谈者:边雪松,席阳杰(学生)。
[2]访谈时间:2013年11月19日;访谈地点: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晋绣坊;受访者:贺志坚(艺人);访谈者:刘同彪(老师),李晓宇,贾泽冬,刘莎莎(学生)。
[3]访谈时间:2013年11月17日;访谈地点:山西省吕梁市交城旺英刺绣;受访者:张姣丽(艺人);访谈者:刘同彪(老师),白梅梅,曹敏(学生)。
[4]访谈时间:2013年11月30日;访谈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故南锦绣坊;受访者:张建旺(艺人);访谈者:张迪、孔欢欢、马超(学生)。
参考文献:
[1]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西北民族研究.2006(3).
[2]佟玉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文化学刊.2011(1).
[3]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探索与争鸣.2007(7).
[4]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文化遗产.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