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我国内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内地和台湾地区两种形式接近但境遇不同的戏剧——皮影戏和布袋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渠道;传承方式
作者简介:宋瑛璐,讲师,吉林建筑大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其形式和内容具有发展性和活态性。因此,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只是“临终关怀”,而应该采取生产性方式的保护,维护和发展它的创新能力。皮影戏和布袋戏作为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其保护与传承方式的迥然不同,也是造成其现状差距的重要原因。
一、传承方式的比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于物质遗产的“继承”,它是一种“活文化”,必须由人去延续。所谓“传承人”,是“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专家学者们普遍把目光放在对传承人的“保护”中,而笔者认为,传承人的“选择”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皮影戏和布袋戏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其传承方式大都沿用血亲传承。然而皮影戏虽在各地都有分支,但至今仍无有重大影响力和统一号召力的优秀传承人,这正是皮影戏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看台湾霹雳布袋戏,从人称“通天教主”的黄海岱,到打通布袋戏电视市场的黄俊雄,再到建立霹雳布袋戏王国的黄氏兄弟,黄家三代人无不闻名于布袋戏界,并为其传承及推广做出巨大贡献。
由此可见,优秀的传承人不仅不需要被“保护”,还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表演内容与形式上的比较
皮影戏的演出多选择传统剧目,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譬如《药王登基》、《华山救母》、《韩湘子度月英》等等。现如今,原样照搬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剧情已被大部分年轻观众所抛弃,而在霹雳布袋戏的世界里,有论诗歌的、有论政治的、有传统的五行方术的、有谈论国际关系的、有讨论古代帝王心术的。剧情天马行空,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飞船)、瀛幡御龙艇(潜舰)等等。
在语言表达方面,传统皮影戏戏文过于浅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求知需求。而在霹雳布袋戏中,人物的“诗号”和诗话的旁白、武功、地名等,为戏文增添了别样色彩。人物出场,先用两句诗形容,或七言或五言,音乐响起,诗号一唱,人物或是身附护体金光或是飘飘而至,烟雾一阵,打上声像效果,气势非常壮观。例如,其中的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的诗号:
半神半圣亦半,全儒全道是全贤。
脑中经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霹雳世界映射着儒、释、道三教的正义。身为霹雳主角的素还真手持拂尘,身背宝剑,打扮偏于道家,行为颇似儒家,处处显现出包容三教的模样,把三教精神与武学精髓集于一身。他的招式里面有明圣剑法、吴阳震字、迷波幻影、风雷神击、托天真阳、君子风、般若忏、日月同天、千雨破初阳、玄元一指动灵山、苍龙一吼破云关、点化两仪、风翼破云、剑挽天华等。
其次,在表演形式上,皮影戏至今仍无创新之处,而霹雳布袋戏却进行了很大的改良。在布景上从早期类似于皮影戏的平面背景或小规模背景,演进至今有大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木偶的眼睛部分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部分从传统的塑胶假发演化为真实的植发;戏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手指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等等。在布偶的操作上,除了基本的文武戏、甩偶等,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2000年上映的电影《圣石传说》里,操偶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甚至进行了潜水操偶。
三、传播渠道的比较
皮影戏的数字化传播仍处在研究阶段,而霹雳布袋戏却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逐渐风靡内地。在内地,各位道友(霹雳布袋戏爱好者对自己的称呼)之间的交流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公共论坛和专署论坛。公共论坛主要是一些与影视、动漫、文学等相关的娱乐资讯论坛。以有“全球华人之家”之称的的天涯论坛为例,在论坛里搜索关键字“霹雳布袋戏”,共能找到帖子256个,最高访问量750047,回复数34045,平均回复数500条以上,并且发表新帖、新回复的行为一直在持续。众多道友通过浏览、发表与霹雳布袋戏相关的帖子,来寻找兴趣相同的朋友,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新道友的加入。
参考文献:
[1]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载于《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平3月
[2] 倪慧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载于《档案学研究》2008年平5月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4]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9年5月
[5]林永昌,台湾布袋戏通天教主黄海岱家族的“霹雳”王国,福建艺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