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摘 要:本文从主题与内容、价值观和市场化模式三个方面探究中美电视访谈节目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美国电视访谈节目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及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主题和内容;价值观;市场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据说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已经成为全球电视节目的一个主流的形式。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短短的几年里电视访谈节目几乎占据了各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因为受大众喜爱以及社会的尊重,所以电视访谈节目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通过对中美有影响力的电视访谈节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探究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方向,这对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电视访谈节目的对比
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主题与内容、价值观和市场化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在主题和内容选择方面受到国家广电总局引导,必须兼顾教育功能和政治方向。因此,主题选择有很多的限制。
美国电视访谈节目比起中国电视访谈节目来说,有更少的限制。在美国,最热门电视访谈节目是政治讽刺节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电视访谈节目的主题涵盖更广泛,从性爱、暴力、吸毒、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还有总统选举,腐败丑闻,甚至邻里纠纷的细节,涵盖了几乎所有主题。美国访谈节目敢于触及敏感性话题,因此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影响,引起社会共鸣。
2.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社会道德,提倡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决定了中国电视的焦点不能放在个体上。西方人有个人意图表达和个人的言论自由的权利,鼓励人们表达个人真正的内心感受,实现社会自我。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倡追求人际和谐,尽量避免公开冲突。
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已经偏向协调矛盾方向,并一再强调了大众传媒启蒙运动的作用。西方社会追求自由和冒险,相信个人主义,正因为如此,所有访谈节目是直言不讳的言论。
3.不同的市场化模式
中国和西方的电视访谈节目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大多来自节目的运作。美国电视访谈节目是纯粹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的首要目的是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电视访谈节目集中作用是舆论监督。中国电视访谈节目仍然承担传播优秀文化的社会功能,另外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尽可能与嘉宾避免尖锐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属于内向保守的大众传播的文化。这样的节目运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中国电视访谈节目面临着市场化的问题,它很难成为一个没有市场竞争的好的节目,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节目。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在文化内涵和节目创新方面是缺乏竞争的。
二、中国访谈节目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中美电视访谈节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与美国电视访谈节目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访谈节目来改善我们的节目。
1.更灵活的话题环境
西方访谈节目敢于触碰严重的敏感问题,所以总是在广大观众引起强烈反响。西方访谈节目的主题虽然是严重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些笑话来运作。而中国访谈节目在选择主题时,为了避免风险和冲突,我们将仔细筛选嘉宾和观众,保证节目正常运作。
所以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必须提供更加放松的环境。电视制片人也应该更善于选择话题。对访谈节目来说宽松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然后结合深度有影响力的主题。这样会使节目有更深的影响力。
2.更专业的制作团队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主持人、前期准备、后期制作、播出平台等等。节目的魅力不仅来自主持人自己,也源于其复杂的幕后制作团队。一个主持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作团队,这个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可以说,一个制作團队决定节目的位置和质量。
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制作团队需要更加的专业化。一个好的制作团队有助于把握谈话节目的规模,避免低俗,庸俗。制作团队要展示出节目的深度,体现出节目的价值。
3.更大的主持人品牌效应
电视品牌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观众了解电视品牌,接受电视品牌和对电视品牌的忠诚度。
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加,使我国越来越重视主持人的影响力。建立主持人品牌渠道成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媒体的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特别是对电视访谈节目来说。当然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建立后,他们不会轻易尝试改变。但当节目面临问题时,如果他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新或品牌扩展,我们可以想象出未来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尝试新主持风格,并启动品牌延伸。
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之间存在有一些差异是很正常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内容。但与美国电视访谈节目相比,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学习优秀的西方电视访谈节目,我们可能认识到,我们的电视访谈节目在哪些方面比较弱,从而进行改善。只有这个节目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它才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电视谈话节目。
参考文献:
[1]陈兵.电视品牌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陆生.走进美国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潘知常,林玮.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王春玲.浅议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J].潍坊:潍坊学院学报,2012(1).
[5]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