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鹈菩
摘 要:西蒙娜·德·波伏瓦为什么写《第二性》?为什么会关注女性问题?这是这篇文章试图探讨的问题。作为20世纪法国哲学界、文学界声名显赫的女性思想家,波伏瓦的成功也许离不开本文将要探讨的三个方面的影响:家庭、社会现实以及与她相守半个世纪的情人,萨特。
关键词:《第二性》;社会;女性地位;萨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1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法国二十世纪哲学界、文学界名人,也是举世闻名的学者、思想家。她的著作《第二性》被誉为女性圣经,女性必读的百科全书。尽管《第二性》饱受争议,不断遭到抨击,但仍然是最为全面、最著名的女性著作。为了读懂彼伏瓦,读懂《第二性》,我们先从波伏瓦的成长经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谈起,并且还要了解她和萨特。
一、家庭影响
波伏娃的父亲出身贵族家庭,其婚姻是各自家庭促成的并非自由恋爱而结合,母亲弗朗索瓦家庭条件优越,婚后和绝大多数那个时期的法国妇女一样在家料理家中日常事务,父亲乔治是一名律师,但他并不热爱所从事的律师职业,疯狂热爱戏剧。波伏娃出生之时,正逢家族在经济竞争中失败而落破,由于法国传统观念和男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女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都对婚姻中的另一半有很强的依赖,同时又有很强的耐性,弗朗索瓦也不例外,她对丈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干番大事业,然而乔治却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因此,在波伏娃出生后,母亲将她人生中的失望和不满足感释放在幼小的波伏娃身上,希望女兒能为自己圆梦并在女儿的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母亲的精心培养和父亲的戏剧熏陶下,波伏娃养成了勤学钻研、爱读书的好习惯,而读书和写作也成为了日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此同时,波伏娃也见证了母亲的爱情和生活,母亲对父亲的容忍深深触动了波伏娃,虽然她未曾亲眼目睹,但对父亲那些风流韵事也多少有耳闻,母亲的婚姻和经历对波伏娃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佩服这个贤良淑德的女性,但同时也为她的感情生活和处境感到悲哀,促使她日后对女性问题尤其是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产生了关注和思考。
二、法国社会中女性地位
19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前,由于君主制时代的历史渊源,法国女性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都曾受到歧视,他们的言行被社会和法律限制,处于从属于男性的不平等地位。另外,那时法国的家庭结构较单一,传统家庭角色观念深入人心。1804年的《拿破仑民法》中确立了男性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妻子要从属于她的丈夫,不得轻易离婚,在家料理家务,外出工作也需要取得丈夫的认同,在经济上没有自主权,换句话说,没有独立生活的自由。
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维希政府和纳粹进一步加强对女性外出工作的限制,严厉惩治堕胎和避孕,女性蒙受着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双重压力。
除此之外,人口问题与女性地位也密不可分,至19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人口增长步伐已经放慢,两次世界大战中青壮年的损失让人口问题雪上加霜,造成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出生率持续底下,为迅速缓解这种状况,法国政府积极鼓励生育,并给予多子女家庭一系列优待,那时的法国女性对自己是否生育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女性的传统角色是无可争辩的,避孕和堕胎被视为非法,身为女人,若不为人母和妻子,不履行生育职能就会遭到社会的公开谴责,除传统观念外,女性在法律上也没有得到平等对待,仍然是弱势群体。《第二性》的写作开始于1946年,那时候的法国宪章虽确定了男女在一切领域中的权利平等,但基本的婚姻制度并未改变,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的权威地位在家庭依然明显。作为对女性境况问题高度关注的知识分子,出于存在主义者对自由的推崇,波伏娃决定写《第二性》,但还有更强烈的一股力量是她也身为女性,深知女性所经历的一切,她想让女性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状况和社会地位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及命运。
三、萨特
萨特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提到萨特就一定会想到波伏瓦和他们之间的爱情契约。他们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相遇、相识、相爱,两个人都成为了20世纪法国文坛知名人物,他们的珠联璧合,思想上的高度一致造就了这一对不平凡的情侣,他们一起写作,共同探讨、参加社会活动,还创办了《现代》杂志,力求从存在注意的观点讨论文学,研究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波伏瓦是萨特的第一个读者而萨特也是她作品忠实的鉴赏者、评析家,写《第二性》也是出自于萨特的启发和鼓励。也正是因为萨特的引导和帮助,波伏瓦才能获得今天的地位,可以说,没有萨特就没有波伏瓦,但波伏瓦也在萨特的影响下在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付出了努力。从哲学上看,萨特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思考现实的存在,同时他也是法国第一位将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家,波伏瓦也有和萨特大致相同的哲学思想资源,如:胡塞尔的现象学,科耶夫解读的黑格尔哲学等等,在《第二性》中波伏瓦更是运用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分析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以及女人为什么是第二性;在《第二性》第二卷的开头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体现出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的主旨。“自由”也是存在主义的重要概念,波伏瓦倡导女性应独立工作,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实现自主,追求经济独立才能实现最终解放。
参考文献:
[1]厄苏拉·提德著 马景超译.导读波伏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吴国庆.法国"新社会"剖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郑克鲁译. 第二性Ⅰ、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