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晨,徐宁
(1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2.河北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2)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公文形式,国务院依据法律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向全国人民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和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基本国情的重要途径,属于非常重要的政论文献。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使用正式规范的书面语、专业术语和精准的数据,信息量大,语体色彩突出。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政府工作报告》以其无可争议的权威性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承担着向外界传达本国政策、措施,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目标等政治性任务,使外国媒体和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将在宏观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意义和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中动词前双音节修饰语的翻译进行重点讨论,希望对这一典型现象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和总结。
与英语不同,汉语是一种动态性的语言,讲话、写作常使用大量动词来表达,而动词前修饰语的高频出现成为汉语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综观近年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书面正式的语体性质决定了其中大量书面词汇的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双音节动词和其前双音节修饰语的组合(双 A+双 V)出现,如“严格控制”、“大力促进”、“认真贯彻”等。从韵律语法角度出发,冯胜利(2006)认为汉语“有一些双音节词要求和另一个双音节词组织成一个[双+双]的韵律格式,只有这样才能合法,这种‘双配双’的双音节词称之为‘合偶双音节词’(disyllabic couplet or disyllabic word combined with another disyllabic word)。”这种“合偶双音节词”符合汉语的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属于典型的政论文“书面词汇”。
在《政府工作报告》等政论文本中,上述“双A+双V”搭配通常为偏正结构,其中“双A”修饰语一般由形容词和副词充当,如性质形容词“积极”、“全面”、“切实”和方式副词“大力”、“不断”、“加快”等。作者对2009年到2013年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词汇统计,得出了十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双A”修饰语,见下表。
2009-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音节动词前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个“双A”修饰语(见表1),。
表1
这类的高频“双A”修饰语,通常有着积极的感情色彩,如“大力”、“积极”、“切实”,使得其修饰的动词也凸现出积极的含义,从而使《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国计民生、对外交往的积极态度,充分展现了政府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次,其中一些方式副词构成的“双A”修饰语,如“加快”、“不断”、“坚持”等也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词得准确性。中国有13亿人口,任何小问题都能放大成大问题,所以党和国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难免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却始终实践着对人民的承诺。这类副词从各个侧面修饰了动词的含义,“能准确、恰当地体现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力度。”(姜丽,2010)
综上所述,《政府工作报告》中动词前“双 A”修饰语具有主观性、积极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这是由汉语的构词特点造成的,也是我国政论文信息以及感情传达的需要,更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思维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深入了解政论文的这些用词特点,才能在翻译中更好地把握标准,选择翻译策略。
连淑能先生在《英汉语对比研究》一书中讲过“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人和如何做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能、意义和价值的学说,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主题思维。”(2010)不管是《孟子》中的“万物皆备于我”,还是林语堂所言的“近情哲学”都表达了中国人这种对“主体判断”的青睐。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倾向使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评价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这一传统导致了汉语中主观性修饰语的大量使用,将人的情感与客观描述相结合,用词激昂向上,达意强烈,这一点在政论文中表现尤为明显。
与此相反,古希腊人崇尚自然、探索自然,并有着辩论的传统,因而西方哲学强调理性和客观,将物与我严格分离,将客观世界与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区别开来,对物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求实的表达。西方人普遍认为,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因素,应以客观、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所以他们言辞低调,较少使用主观修饰语。
经过对中西方思维文化的简单分析,作者发现,汉语强烈的主观意识和英语低调的客观陈述之间的差异给汉英政论文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大量的主观修饰语可能会让西方读者感到空洞、抓不住头绪。在《政府工作报告》汉译英中,应该怎样处理双音节动词前这些典型的“双A”修饰语,才能既使文章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又保留汉语语言特色和其中政治立场的传达。作者将在第二部分中结合翻译实例进行探讨。
在表“2009-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音节动词前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个‘双A’修饰语”中,作者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副词“加快”和性质形容词“积极”,对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翻译进行研究,总结其翻译策略,以期进一步做好动词前“双A”修饰语的翻译,达到政论文文本的翻译目标。
“加快”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所修饰的双音节动词多为具象动词,也有少量范义动词。与性质形容词做修饰语不同,副词“加快”有明显的动作倾向,即“使…加快”,因此,在翻译中便有了不同的策略选择,可以将其直译为副词“quickly”,即“quickly+V”,又因为英语中“加快”有相对应的动词表达“accelerate”,因此也可以做词性转换,将谓语动词转换为其名词形式,将汉语中的副词转换成动词,即“accelerate+N”。此外,“加快”还修饰少量范义动词,如“推进”“做好”等,在处理这类词时,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如将“加快”和其修饰的动词合并为一个语义单位进行翻译。下面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V”的翻译进行具体探讨。
1.词性转换
以下五个句子选自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国务院公布的官方译本。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We accelerated improvements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3)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We will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以上三个句子中“加快+V”的翻译,都采用了词性转换的方法,大多译为“accelerate+N”,如“加快完善”“accelerated improvements in”,“加快转变”“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还有为避免重复使用“accelerate”而译为“speed up+N”,如“加快发展”“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这种词性转换的方法巧妙地将谓语动词转换成相对应的名词形式,较符合英语静态、喜爱使用名词的倾向,副词译为动词,避免了英语中副词的泛滥,使译文在表达方面更加地道,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国家工作的力度和决心。
2.直译&半直译
除了进行词性转换外,将动词修饰语“加快”直译为副词“quickly”也是一种处理方法。如:
(1)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We will uphold the basic rural operation system; quickly improve relevant laws,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nd maintain existing land contract relationships over the long term.
在句(1)中,“加快完善”译成了“quickly improve”,中英文结构完全对等,属于直译范畴。除此之外,还较常采用“quickly”的比较级与“move”、“act”等动词连用,即“move/act+more quickly to+V”,起到强调这一动作的力度的作用。如:
(2)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We will act more quickly to solve longstanding problems
直译的方法较多保留了汉语表达的特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频率没有词性转换高。
3.语义合并
在《政府工作报告》这类的政论文本中常会出现一些范义动词,如“推进”、“做好”,词语意思比较宽泛,英语中不易找到具体的动词或者对应的名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将修饰语与动词进行语义上的合并,合译为同一个词较为合理和可行。如:
(1)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
We accelerated the post-Wenchuan earthquak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We have already invested 654.5 billion yuan, 65.5%of the total planned investment, in the worst hit areas.
(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accelerated construction on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以上各句中“加快推进”均进行了语义上的合并,译为“accelerate”,将意思较为宽泛的概念具体化,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经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动词前修饰语“加快”的翻译,70%采取了词义转换的方法,其中包括少量语义合并,只有30%使用了直译或是半直译方法进行处理,较好地解决了英汉语之间语言表达的差异,使得《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得到有效传达。
“积极”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性质形容词的典型代表,这类词通常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达了党和国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力度,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使得文章整个基调非常高扬,这是中文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政论文本中尤其突出,但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却大相径庭。西方思维重视客观理性,习惯于低调的表达。这类主观性较强的修饰语的翻译看似简单,通常认为,为了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可以省略不译,但由于政论文的特殊性,译与不译,怎样译、译的程度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作者对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V”的翻译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发现由于其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
1.直译
汉语中修饰动词的“积极”可以译为英语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副词,如“actively”、“energetically”、“vigorously”等,较为准确、忠实地还原了原文的意义和语体色彩,将政论文的特点也表现出来。位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标题、段首的“积极+V”结构较多采用这类翻译策略。如:
(1)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协调和经贸金融合作,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W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 policy dialogue and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economic, trade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played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joint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We will energetically expand consumer demand.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标题和段首通常是对国家政策方针和取得成绩的概括,具有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因此,在翻译这些部分主观性“双A”修饰语时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相关副词,较多的保留汉语表达主观性强的特点,以保证文章基调和感情色彩的传达,达到《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目的和作用。
2.省译
除了文章各个标题和段首之外,“积极+V”结构还出现在段落或者篇章中间,地位和作用相对较低较弱,“积极”一词通常省略不译,避免文章中间出现大量副词修饰动词的结构,使文章更加通顺,更贴近英文的表达习惯,便于英文读者阅读和理解,减少阅读障碍。如:
(1)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We will also develop public utilities, real estate,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s,community services and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wellbeing. We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xpand new types of services.
(2)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We need to energetically build an industrial system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with low carbon emissions. We will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s and work for further progress i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据作者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约80%以上的“双A”动词修饰语“积极”在翻译中都选择了直译,将英语中相对应的副词翻译出来,只有少数进行了省译处理。同样的,其它主观修饰语,如“切实”、“全面”等的翻译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尽管不大符合英语的低调陈述、慎用主观表达的习惯,但是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政治特殊性和需要,还是较多采用了严谨、对应的直译方法,以保证文章的主旋律和政治正确。
《政府工作报告》与我国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阐述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其中动词前大量使用“双A”修饰语构成“双A+双V”结构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表达方式。针对“双A”修饰语,尤其是主观性动词修饰语的英译,较多采取异化的策略,在英译文中保留大量的主观修饰语,以展现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及决心,同时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语言与力量的关系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会导致该国语言地位的上升。翻译也是一种语言之间的交锋与较量,一个民族的强大体现在对外翻译中,就表现在较多地采用异化,保留本国语言的句法、词汇等特色,以展现国威、鼓舞民心。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这类的政论文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保持政治敏感度,适当采取保留本国语言特色的翻译倾向,完成自己的使命。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
[2]冯胜利.汉语书面用语初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姜丽.1954—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双A+双V"偏正搭配的统计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9-144.
[4]姜秋霞.外事笔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教研出版社,2009.
[5]陈思, 徐静怡. 论译者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干预[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222-223.
[6]李红霞.目的论视域下的政论文英译策略研究[J].外国语文,2010(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