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宇,马麟丽,赵劲松,郑召才
(1.军事交通学院装备保障系,天津300161;2.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上海200434)
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维修普遍采用分级维修。因此,科学合理划分维修级别,对提高武器装备战备完好率、缩短维修等待时间、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维修机构总体规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陆军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行四级维修,即部队级(unit)、直接支援级(direct support)、全般支援级(general support)和基地级(depot)。21世纪初,美国陆军开始推行由四级维修向两级维修的转型,先后经历了论证和探索、全面推行、调整和发展3个阶段,维修理论不断丰富,维修体制逐步完善。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大幅度削减国防开支,陆军规模不断缩小。面对多样化威胁,陆军迫切需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既要压缩“后勤摊子”,又要保证保障能力不降低。在这种形势下,四级维修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维修层级多,影响运行效率,给后送系统带来额外负担;各级维修能力存在过多冗余,浪费资源,维修费用高;维修机构编制固定且规模偏大,编组运用灵活性不足,不利于机动和生存。为了克服四级维修的不足,减少维修级别成为必然选择。
美国陆军认为,减少维修级别的优势在于:能把维修管理、技术力量、资产集中起来,确保维修任务、计划、分配和执行更加高效和顺畅;能够减少维修交接工作量,提高维修工作连贯性,缩短维修等待时间;能够精简维修机构编制规模,提高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经过论证研究,美国陆军于21世纪初提出了两级维修的构想。
2000年版FM 4-30.3《维修行动与程序》用插入注释方式提出在“21世纪部队”实施两级维修的构想,两级维修基本理论初步成型,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1]。
(1)两级维修的架构。包括野战维修(field maintenance)和持续维修(sustainment maintenance)。野战维修由部队级和直接支援级维修合并而成,是“原位(on system)”维修,主要由操作员/驾驶员和建制维修人员实施故障诊断和换件修理,修复后的装备返还使用部队;持续维修由全般支援级和基地级维修合并而成,是“离位(off system)”维修,任务是部件或总成修复并返还补给系统,主要由战区维修机构、专业修理工厂、战场上的维修合同商承担。
(2)两级维修的原则。即“前换和后修(replace forward and repair rear)”。“前换”对应野战维修,前方维修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更换损伤的部件或总成,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使装备重新投入战斗;“后修”对应持续维修,后方维修的主要方式是将替换下来的部件或总成后送,把耗时的、复杂的维修工作交给后方。
21世纪初,美国陆军开始对“卓越陆军(机械化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组建“21世纪部队(数字化部队)”。结合新型部队建设,陆军尝试改组部分战役级和战术级保障机构,进行两级维修的试点[2]。
在战役级,“21世纪部队”战区保障司令部设立支援维修连(support maintenance company)和部件修理连(component repair company),取代“卓越陆军”的直接支援级和全般支援级维修机构。其中,支援维修连为军提供野战维修,部件修理连为战区提供持续维修。
在战术级,“21世纪部队”师保障司令部设立前方保障连(forward support company),承担野战维修,消除了“卓越陆军”师部队级维修和直接支援级维修之间的工作交接。此外,“21世纪部队”师保障司令部用配送管理中心取代物资管理中心,加强对配送网络的管控,为两级维修提供精确高效的备件保障。
在2002年举行的“警惕勇士”演习中,陆军对“21世纪部队”的新型战役级和战术级保障机构进行了实战化验证,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四级维修向两级维修过渡积累了经验。
2004年版 FM 4-30.3《维修行动与程序》(取代2000年版FM 4-30.3《维修行动与程序》)首次在正文中为两级维修设立专门篇幅,标志着两级维修理论的正式确立。同时,两级维修理论得以丰富和细化。例如,野战维修的任务增加了装备调整、保养、战场抢修、抢救等内容,持续维修的任务增加了装备大修、再制造、技术改造/升级等内容,并首次提出了两级维修的决策树(如图1所示)[3-4]。
图1 两级维修决策树
2007年版AR 750-1《陆军装备维修政策》按照两级维修要求,调整了陆军部、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陆军装备司令部等领导机关的职责,明确了陆军国民警卫队、陆军预备队、装备生产商的两级维修职责分工。同时,全面调整了陆军各类装备(战斗车辆、导弹系统、通信电子设备、常规武器、战术车辆等)的两级维修任务划分。该条令还阐述了两级维修与配送的联系:一方面,两级维修为配送提供支持,如承担持续维修的部件修理连对后送的待修部件予以修复,修复后的部件返还配送系统,补充维修备件库存;另一方面,配送为两级维修提供支持,如待修或修复部件通过配送系统后送或前送,减少了对维修资源(如维修部队的抢救车)的占用。
陆军于2005年开始推行模块化转型,建立以旅为基本作战和保障单元的“旅基陆军”。结合模块化部队建设,陆军对保障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战略级保障机构主要是陆军持续保障司令部和陆军野战保障旅,战役级保障机构主要是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远征持续保障司令部和持续保障旅,战术级保障机构主要是旅保障营。为了指导这些新型保障机构的建设和运行,陆军颁布了一系列条令,如ATP 4-91《陆军野战保障旅》(2011年12月)、ATP 4-94《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2013年6月)和 ATP 4-93《持续保障旅》(2013年8月)等。上述条令明确和固化了部件修理连、支援维修连、前方保障连等新型维修机构的编制和任务,为维修机构向两级维修转型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
为顺利推行两级维修,陆军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5]。
(1)优化维修人员配置。陆军于2004年提出多能机械师计划,大幅度整合陆军装备维修专业,每种地面武器系统只保留一个维修专业(原来有2~5个)。例如,轮式车辆维修的 3个专业(MOS63B轻型轮式车辆机械师、MOS63S重型轮式车辆机械师和MOS63W轮式车辆修理工)合并为一个专业(MOS91B轮式车辆机械师)。四级维修是“窄而专”的维修,维修人员在多个地点实施多层式维修,两级维修则是由多能机械师实施“一站式”维修,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2)发展检测诊断技术。面对复杂的武器装备,维修人员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其构造并准确分析故障。因此,必须依赖内置传感器、外部检测诊断设备等技术手段对装备进行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战损评估,准确区分零部件需要修理或者更换。如2006年研制的“下一代自动测试站”就是一种可以用于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导弹系统等多种装备的通用检测平台,能够诊断出前线可更换单元的故障,并将故障隔离到车间可更换单元。该系统的全部设备集成在一个20 ft(6.096 m)标准集装箱内,可以用托盘装卸系统运输,便于快速机动和前方部署。
(3)改进维修保障装备。2007年开始,一系列适应两级维修的新型维修保障装备开始列装。如前方修理系统和野战维修车都将发电机、空气压缩机、检测诊断设备和常用工具集成在一个机动平台上,具有独立作业能力强、机动性能好的优点,更加适合野战维修的需要。此外,陆军还加快了M88A2重型履带式抢救车、M984A1重型轮式抢救车和M1089中型轮式抢救车的列装速度。上述维修保障装备的功能侧重抢救和快速修理,为提高一线部队的野战维修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4)提高备件保障能力。快速精确的备件供应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备件数量增加,可为两级维修提供更有力的保障。2008年开始实施的“装备与备件配送系统改进”计划,通过过程改进、战略海运优化、战略空运优化、前线库存优化、战略供应网络优化等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本土运输、战略运输、战区运输和战术运输效率。2012年对该计划的评估显示,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的物资交付时间明显缩短,节约成本的效果也很显著。
美国陆军在坚定推行两级维修的同时,重视总结两级维修在实战中暴露的问题,分析维修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并对两级维修不断调整优化。
2011年版 ATTP 4-33《维修行动》(取代2004年版FM 4-30.3《维修行动与程序》)对两级维修理论进行了两处微调[6]。
(1)调整两级维修的任务分工,提高了实际运行的灵活性。野战维修不再仅限于拆卸和更换部件,如果建制维修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设备工具,野战维修也可在前方对部件进行修理。持续维修将部件修复后,不再全部返还到补给系统,如果需要并得到批准,修复的部件也可直接返还给部队使用。
(2)更加重视操作员/乘员的作用。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高强度作战中,装备故障和损伤数量很大,建制维修人员难以完成全部野战维修任务。在这种条件下,操作员/乘员不仅要承担预防性维修检查与保养工作,还要使用简易式或嵌入式诊断检测设备对前线可更换单元进行故障判断和故障隔离,协助建制维修人员完成野战维修任务。
2014年4月颁布的 ATP 4-33《维修行动》(取代2011年版ATTP4-33《维修行动》)提出了两级维修决策矩阵(如图2所示)[7],比之前的两级维修决策树(如图1所示)更加详细,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更强。
图2 两级维修决策矩阵
陆军部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期间,自然环境恶劣、装备使用强度高,野战维修的工作量很大。2011年开始,随着陆军部队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高峰的到来,大批装备撤回美国本土,维修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大修和再制造等全面恢复装备性能,为再次部署做好准备。两级维修的重心从野战维修转移到持续维修,维修工作的主角由机动部队转变为陆军维修基地和合同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2013年版AR 750-1《陆军维修政策》(取代2007年版AR 750-1《陆军维修政策》)调整了大修、翻新(recapitalization)和再制造等相关内容,新增“装备复原(reset)”和“留守装备(left behind equipment)”两章内容,为即将大范围开展的持续维修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8]。
2001年,美军开始实施“基于性能的后勤”计划,将装备寿命周期内的战备完好率作为一个整体“打包购买”,力求实现战备完好率和经济可承受性的双赢。合同商不仅提供装备,还要提供寿命周期内的维修、备件供应和人员培训等。但是,过度依赖合同商保障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军队对合同商缺乏强制约束力,有的合同商不能完全履行职责,在保证战备完好率和节约经费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军队维修人员减少了岗位训练机会,建制维修能力有所降低等。在全面实施两级维修的同时,陆军重新审视和调整了合同商在维修保障中的作用。
(1)合同商在野战维修中的作用[9]。新装备列装之初,为了保证战备完好率,可由合同商提供全面维修保障。部队熟悉装备以后,再逐步把野战维修移交给军方。如斯特赖克(Stryker)装甲车2003年开始服役时,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承担95%的维修工作,合同商的保障人员部署到战区执行维修任务,备件供应也是依托该公司的物流系统。2008年开始,陆军推进斯特赖克装甲车维修保障由“蓝(合同商)”到“绿(军队)”转变,首先把非计划性维修移交给军方维修机构,再把备件供应移交给军方补给和配送系统,并于2013年初顺利完成了上述两项工作的全部移交。
(2)合同商在持续维修中的作用[10]。美军在2002年推行基地级维修公私合作之初,就通过立法控制合同商保障的比例,严格遵循“50/50”规则,即基地级维修任务中,由军队承担的份额必须占维修总经费的50%以上。国防部2012年发布的《基地维修公私合作指南》进一步强调,基地级维修在引入合同商保障时,不能以丧失建制维修能力为代价。军队在与合同商合作完成维修任务的同时,必须保持并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维修能力。
由美国陆军两级维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级维修的提出是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技术发展为支撑;两级维修的推行,依赖维修人员知识技能、维修保障装备、备件保障等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两级维修的建设、运行和持续发展,则依托各级各类条令的指导和支撑。美国陆军两级维修相关理论和建设运行的经验,可为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Department of the Army.FM 4 -30.3 Maintenance Operations and Procedures[EB/OL].[2000-09-01].http://www.army.mil/usapa/epubs.
[2] Mitchell H Stevenson.Army maintenance transformation[J].Army Logistician,2002(9/10):6-7.
[3] Department of the Army.FM 4 -30.3 Maintenance Operations and Procedures[EB/OL].[2004-07-28].http://www.army.mil/usapa/epubs.
[4] Department of the Army.AR 750-1 Army Maintenance Policy[EB/OL].[2007-10-11].http://www.army.mil/usapa/epubs.
[5] Keith B Wenstrand.Maintenance reinvention[J].Army Logistician,2005(9/10):36-37.
[6] Department of the Army.ATTP 4-33 Maintenance Operations[EB/OL].[2011-03-18].http://armypubs.army.mil/doctrines.
[7] Department of the Army.ATP 4 -33 Maintenance Operations[EB/OL].[2014-04-14].http://armypubs.army.mil/doctrines.
[8] Department of the Army.AR 750-1 Army Maintenance Policy[EB/OL].[2013-10-12].http://armypubs.army.mil/doctrines.
[9] Adam S Hagenston.Preparing for the SBCT’s blue to green transition[J].Army Logistician,2009(3/4):30-31.
[10] 蔡丽影,孙江生,曹卫宁,等.美军核心维修能力及研究启示[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6):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