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策略。
正因如此,学校都将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问题分散、零星、肤浅;研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研讨;研究的结果没有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教师需求:校本教研的出发点 吕(韦华)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因此,判断校本教研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障。而保证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是:为满足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开展校本教研。笔者以宜昌市西陵区学校曾经做过的校本教研——“基于教学目标,研究语文课堂中的‘读”为例,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应用五个方面探讨校本教研的落实。
析问题——校本教研的方向盘。校本教研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什么,即确定教研内容。从哪个方向找问题,在哪个区域找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适合校本教研的?这就要“析问题”。所谓“析问题”,就是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将学科放在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背景下,由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当下本学科或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围绕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提出多个具体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整理共同的或倾向性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备选内容。
以西陵区某学校为例,教务部门检查教案时发现教师们每课的教学目标都差不多,每个人的教学目标也大同小异,教师自己也觉得比较空泛,但怎样才算将目标表达具体了,教师心中没底,而且,教案目标与教学活动安排常常是两张皮。与教师座谈得知,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中提问空洞,针对性不强,教学环节设计松散,有的活动虽热闹,但看不出到底想干什么等。
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语文教师们经过反思,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缺乏。
明需要——校本教研的力量源。明需要,就是针对分析出的问题,由学科教师自己进行反思,弄明白当下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迫切需要掌握的技巧或提高的能力。
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读”是个短板,教师只要安排“读”就只会说“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自己都觉得不着边际。同时也指出,即使在优质课上,“读”的活动也是要求空洞,提问没有针对性,“读”与“教”脱节严重。于是再次有了共识,认为解决语文课中如何教“读”是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教学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而每一节课的教学又一定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这样,一个能激发大家参与热情的校本教研就诞生了: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表达,研究语文课堂中“读”的特点和教法。但是,怎样做才能让每个教师有最大收益呢?
做专题——校本教研的发力点。专题都是直指问题要害,确定了专题就找到了校本教研的发力点。
将以上明确的教研内容与教师们的共同需要整合起来,一个贴近教师需求的校本教研专题诞生了:基于教学目标,研究语文课堂中的“读”。
但是,怎么做专题呢?
一线教师做教学专题研究一定得落在课堂教学上。最能影响教师的是课例,因此以解剖课例为抓手成了不二选择。第一步是分解语文课标中关于“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对目标进行课时化;第二步是依据确定的目标设计“读”的教学活动与环节,打造相对理想的“样本”课;第三步是给同学科教师共同的观课、议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需要,如感觉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感觉到理论贫乏了,感觉到原有的部分经验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了等等,于是读书、讲座等自然进入到教师们的专业生活中来了。
在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中又怎么做呢,我们的经验是将专题分解成各式各样的小问题,或是搜集教学中的小问题,注重从小问题的发现、整理、研讨、解决入手,引导教师们做行动研究。
在做专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做法、经验、创见……怎么让生成的东西有意义呢?
结实果——校本教研的长生果。结实果,就是将校本专题研究的成果做实在,让它看得见,摸得着,可重复,易借鉴。一是及时整理,强化每节课、每个活动的总结;二是以案例的形态将产生的成果固化。
经过一个学期的校本教研,“基于教学目标,研究语文课堂中的‘读”专题结出了如下一些果实:目标意识清晰地深入到了教师头脑,基于学生的学进行课堂设计真正成为自觉遵循的常识;梳理出了初中学段语文课标中关于“读”的方法及要求,整理出了这些读法的特点及应用要点;每位语文教师分析了一个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对其“读”的教学进行鉴赏,并写成交流文章;积累了学科教师们自己创造的一批体现“读”的教学课例,有些还公开发表了。教师普遍有了做教研的感觉,对教研有了亲切感,也知道怎么去做行动研究了,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
成果完成了并不等于校本教研的结束,最后一个环节是成果的应用。应用之道就是进行分享。
勤分享——校本教研的理想国。分享能放大成果的意义,能有效丰富教师的经验,能迅速提升区域内学科教师的水平。
对校本教研阶段性成果的应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贯穿在整个专题研究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做法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勤分享,就是将校本教研的过程明确为做法分享、经验分享、失败分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每取得一项成果,就组织召开区域性分享会,扩散成果的影响。分享会的一般流程是:说课——讲课(观课、议课)——经验介绍——主题报告。
语文这样做校本教研,其它学科也可以按照“析问题——明需要——做专题——结实果——勤分享”这个流程做校本教研,有意义的校本教研一定会让教师有兴趣,必然促进教师的成长。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