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加减,强化课程整合

2015-05-08 19:25张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少先队

张丽

实践

当前,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和《少先队活动》(1-6年级)。然而,在对几门课程仔细研读后,笔者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交叉。本研究选择了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少先队活动》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比较分析。

一、现象扫描:重复交叉性的表现

1.课程目标的重复交叉。

首先,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几门课程都很注重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与发展。这方面的目标重复较为明显。其次,从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少先队活动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而其他课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但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里面也有所体现。如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品德与生活》);“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品德与社会》)。最后,几门课程不仅在总目标上有重复交叉,在分目标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交叉。如 “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品德与生活》);“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品德与社会》);“懂得尊敬父母,体贴父母,明确一个家务劳动小岗位,学做一项家务活。”(《少先队活动》)。

2.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

首先,相似的内容在同一年级出现。比如小学一年级,《少先队活动》里面有“认识新伙伴、与新同伴手拉手”等内容,而《品德与生活》里面也有“新朋友、新伙伴,我和小伙伴”等相关内容;又比如小学五年级,在《少先队活动》里面有“消除烦恼我能行”的内容,而《品德与社会》里面也有“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等内容。其次,相似的内容在不同年级出现。如《少先队活动》一、二年级有“认识解放军、崇敬解放军”等内容,而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中也存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等相似内容;又如《少先队活动》四年级有“学做诚实的好队员”等内容,而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有“请你相信我、诚信是金、社会呼唤诚信”等相似内容……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

3.课程活动形式的重复交叉。

首先,《品德与生活》原本就是一种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活动,如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其次,《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其教学活动方式也有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多种形式。最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形式主要有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两种。在这些活动形式中,不仅有队会、集体参观、郊游、远足、夏(冬)令营等大中队集中活动,还有寻访、考察、访谈、小课题、小考察、小志愿者、征文、微视频征集等基层少先队组织灵活开展的活动,还有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文体特色游戏、篝火晚会等。由此可见,这几门课程在活动形式方面有或多或少的重复交叉。

二、对策反思:应对重复交叉现象的策略

1.课程目标的重复交叉应分别对待。

首先,从课程目标的维度来看。既然《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已经做出了一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少先队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就应该避免重复交叉,或者是在目标设计时弱化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从而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因为少先队活动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少年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以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要求,侧重在培养知识和技能之外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其次,从课程目标的总分来看。课程总目标的重复是合理的,这体现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然而,具体到每一单元、每一活动主题,其分目标的重复是可以避免的。如“珍惜生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自护自救能力。”(《少先队活动》)和“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品德与社会》)就基本雷同,可以避免。最后,从课程目标的内容来看。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少先队活动》这几门课程都有这方面的目标内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是以此内容为主,这是合理的。而《少先队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内容——培养可靠接班人。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任务,是少先队的根本任务。如果说学科课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德育目标,那么少先队活动课程就是要利用少年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灌输培养。因此,我们认为,在课程目标的内容上,基本品德内容方面的目标应该尽量避免重复,而有关党和国家方面的目标内容应该突出与加强。

2.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课程相似内容的重复交叉,加强课程整合。

同一门课程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的重复,可能会起到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强化学生理解与记忆的积极作用。但不同课程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甚至相同学段的过多重复,这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引起学生的反感。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相似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者对重复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标准里面都提到要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实施,如 “本课程活动应注意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等结合起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由此可见,对三门课程相似内容的整合实施是可能的、必要的。其次,对少先队活动课程而言,可以适度减少基本品德方面的内容。学校少先队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重点选择和确定少先队活动,不必过多地涉及行为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3.课程活动形式的重复交叉具有合理性,但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活动性”的特征。同样《品德与社会》也是综合性课程,它和《品德与生活》都体现出了“实践性”,都强调学生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形成和发展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少先队活动是活动课程,它的基本形式也是活动。既然几门课程都强调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它们在活动形式方面的重复交叉是合理的。好的活动形式应该深入到每门课程当中。当然,各种活动形式应该为自身的课程内容服务。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而言,由于其属于学科课程,就有学科课程的特点。它们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和课程计划安排,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组织活动传授道德知识,培养良好道德情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对少先队活动课程而言,它属于活动课程,学生的自主性很强,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同时,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课程,其各种活动形式都肩负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它其中的访谈、调查、参观、实验等活动形式就强调儿童在思想意识、朴素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重复交叉。这些重复交叉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需要减少和避免的。前面对重复交叉现象的分析,其深意不在于指责,而在于为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合理重复交叉现象的出现提供参考,希望学校在思品课程建设方面做做加减法,加强课程整合,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刘玉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少先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