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向交通疏解城市交通拥堵

2015-05-08 07:28:38林福文
现代交通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单向道路交通交通

林福文

(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福建 福州 350025)

随着2000年开始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持续实施,城市交通面貌有所改观,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统筹协调不够好,工作机制不完善,调查研究不深入,评估论证不充分,实施效能不太高;特别是在综合决策、规划建设、需求管理、影响评价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欠缺颇多;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等未能做到“四同步”;加上交通项目受到规划/计划、投入、用地、拆迁及配套等限制,往往实施不到位甚至无法进行。

因此,我国诸多城市普遍存在着功能区划不合理、路网系统不协调、停车泊位缺乏、公共交通滞后、组织管理不到位,人车路矛盾突出,交通隐患众多,交通压力沉重,拥堵现象蔓延等突出问题,本文将试图阐述利用单向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 单向交通可有效缓解拥堵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往往是其行政、商务、医疗、文教、居住乃至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大量人流、车流和物流高度汇聚的核心区,几乎都是交通拥堵“重灾区”。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历史文化印迹,其路网结构与密度、道路线形与宽度、交通设施与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特定的;路网完善及其拆迁与改扩建等的难度和代价极大,可行性相对较差;故除了确实必需且有可能的情形下进行一些必要的拆改扩建外,更多的是迫切需要面对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否则,即便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道路改扩建,倘若不切实搞好交通组织与管理,其成效必将相当有限且只是短暂的或一时性的。

当前,国内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均远低于国外先进国家的同类城市,尽管国内城市路网系统不尽完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但道路条件差异并不太大,有的甚至更好;但国外同类城市的交通状况却远胜于国内城市,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普遍欠缺或过于简单化:除大设灯控、广加隔离或尾号限行等简约、粗放的措施外,几乎甚少涉及城区整体或区域道路的有效交通组织,尤其是单向交通组织;因而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广泛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的拥堵现象,且日趋严重[1-3]。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圣保罗、埃及开罗、南非开普敦等,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大连和重庆等众多城市,为适应机动化水平快速增长、疏解城区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民众出行条件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其中心城区道路均无一例外地广泛组织并实行了单向交通,如图1~图9所示(Google Maps截图,图中灰色箭头代表车辆通行方向)。人们可以感受到以单向交通为主体的科学交通组织所展现的良好道路秩序和优异通行效能[4]。国内外无数事实表明:单向交通是科学有效疏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良策。

图1 纽约曼哈顿部分道路

图2 伦敦城区部分道路

图4 巴西圣保罗城区部分道路

图3 东京城区部分道路

图6 南非开普敦城区部分道路

图5 埃及开罗城区部分道路

图7 英国纽卡斯尔城区部分道路

图8 香港城区部分道路

图9 澳门城区部分道路

2 单向交通的运行模式

按照机动车通行模式分类,单向交通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单向交通和可变式单向交通两大类运行模式。其中,固定式单向交通又可分为完全单向交通和部分单向交通两种运行模式[5]。

2.1 完全单向交通模式

完全单向交通模式是指所有机动车均一致实行同方向单向通行的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因不存在机动车逆行,十字路口往往只需两相位交通信号控制,周期较短,交通延误少,故其运行效能高,应用范围广。

2.2 部分单向交通模式

部分单向交通模式通常是指除公交车或出租车(特种车仅限紧急情况)可双向通行外其它机动车实行同方向单向通行的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因存在公交车或出租车逆行,尽管交通流量不大,且较常规双向交通模式时交通流量小得多;可是交叉路口仍需要采用三或四相位交通信号控制,周期较长,交通延误也较大,故其运行效能同比完全单向交通模式要低,但比常规双向交通模式要高。通常都作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或实行完全单向交通模式前的一种过渡性交通组织方式。

2.3 可变式单向交通模式

可变式单向交通模式是指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允许单向通行车种、时间、车道或路段等的一种交通组织方式。本模式多适用于区域性、方向性和时间性交通流量反差明显的连接不同区域的主干道路交通组织。国外常见的有早晚交通高峰期“潮汐式”车道或路段可变式单向交通。

3 单向交通的组织实施

3.1 指导思想

组织实施单向交通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完善道路网络为基础、科学组织交通为核心、优化交通资源为抓手、提高通行能力为标准、改善交通出行为目标,才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难题,实现城区道路有序畅通、安全高效、经济环保与可持续运行。

3.2 基本原则

进行单向交通组织时,必须遵循以下8个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保护层次需要与基建空间尺度不同,因地制宜,探寻对策,而且必须服务、服从并满足当地现实及其发展需求。

(2)精简高效原则

依托现有道路格局,在必不可少且尽可能减少拆建的前提下,疏通断头与瓶颈路段,完善路网系统,科学高效组织交通。

(3)综合统筹原则

全面调研,明确需求,远近结合,统筹权衡,先易后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4)道路匹配原则

相邻或对偶即配对的两条道路的车道断面结构与尺寸大小必须基本匹配。

(5)流量均衡原则

相邻或对偶的两条道路交通流量及其相应流向必须相对均衡或基本接近。

(6)交通循环原则

相关区域道路应当能够形成微循环交通流,而且其循环路径不宜过长。

(7)公交顺行原则

公交车应该直行或顺向通行,尽量减少或避免交通冲突与阻扰。

(8)弱势分离原则

行人及非机动车等弱势交通,尤其是横过道路时,须视情采用人行天桥、过街地道、自助或联动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等连续、分离、人性化的安全过街方式。

3.3 应用实施

(1)适用范围

单向交通多适用于道路宽度及间距不大(间距在100~300 m左右尤为适宜)、双向通行不便或太挤、机动车道与人行及非机动车道难以分开、路网几何构造复杂且转弯交通多、交通过于集中又比较容易形成循环交通流的棋盘型、平行型或环状散射型城市路网形态。

(2)应用选择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城区,尤其是次干道及支路,视情合理组织实施单向交通,如对于一些道路,采用部分单向交通模式,或将其作为一种先期优先选用的过渡性交通组织方式,最终采用完全单向交通模式,的确不失为比较符合国情且切实可行的应对交通拥堵难题的稳妥选择与优化办法。

(3)组织实施

实施单向交通时,必须在通过全面调研、周密论证、稳妥决策并确定方案后,进行广泛深入、切实又具体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至少不短于一个月的试运行;针对试运行情况,进行必要优化和完善后,方可正式实施。

(4)关键举措

全面深入的调研、切实稳妥的方案、精心合理的组织、周详细密的宣教、强力高效的监管等,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3.4 相关要点

鉴于公交资源配置、道路通行控制以及行人过街设置等,对科学合理地组织单向交通,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3.4.1 公交资源配置

借鉴先进国家城市公交资源科学配置和管理理念,根据客流调查及发展需求,以顺向循环线路为主,结合平直线路,兼顾直达,完善换乘为准则;通过优化配置少而精线路、适当多配公交车并缩减发车间隔等办法,严格控制干道线路;尽量多选顺向循环线路,特别是均衡配置通连各支路的顺向循环线路,拓展公交线路覆盖率和可达性,形成覆盖全面、布局合理、高效便利的公交网络系统。

(1)平直线路:指公交车运行过程中可直行贯通道路,其运行轨迹总体上接近两条平行路线的公交线路。因其只有双向直行或掉头,几无转弯,公交车通过路口时比现有拐来弯去线路对正常交通影响要小得多,运行效能较高;仅适用于常规双向/部分单向交通模式的交通干道。规划时要做到其首末端点应有掉头区。

(2)顺向循环线路:指公交车运行过程中可直行或顺向转弯通过路口(如路口禁左,公交车通过时则只可直行或顺车流右转;反之,则相反),其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单向循环路线的公交线路。因其只有单向直行或顺向转弯,对正常交通影响甚小,运行效能更高;可通用于各种单/双向通行模式的道路。

3.4.2 道路通行控制

(1)标志标线设置

在深入排查并充分利用现有交通标志标线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改造、单向交通与公交线路调整等,对相关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进行科学规范、切实合理又全面系统的调整、优化与完善。特别是要设置齐全又连续的指路、掉头、绕行、禁行、警示与动态诱导等交通标志与标线,以便引导出行,化解困扰。

(2)交通信号控制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智能化、全感应协调联动控制技术升级改造基础上,综合利用交通流量、流向与排队长度等实时感应情况,对相关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包括相位、周期、时序、绿性比乃至相位差等配时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以充分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避免拥堵。

(3)交通秩序监管

结合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在进行必要的交通渠化与有效隔离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并广泛利用摄像机、闯红灯抓拍仪、交通流量与交通事件检测仪、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等先进、长效又适用的科技装备,对道路交通动态情况进行全天候、智能化、持续性监控与管理,以维持良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

实行部分单向交通模式时,应进行必要的渠化隔离与信号控制,以保障逆行公交车和其它车辆的通行安全,实行公交优先策略,便利民众出行。

3.4.3 行人过街设置

在学校、车站、商场、医院、旅游景点和居民小区等人群高度聚集区或行人与非机动车众多且对机动车流通行影响较大的路口或者路段,应视情合理设置人行天桥、过街地道或人行横道,以确保弱势交通安全、连续、人性化。

4 主要成效

实施单向交通的主要成效(仅以完全单向交通模式为例):

4.1 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因路段上同向通行车道数基本上可成倍增加,有可能实行快慢不同、车型各异的机动车分道行驶;机动车在路段上行驶时只可能产生直行、分流与汇流等3种连续性较好的行车方式;此外,有可能充分利用交通流量不大的道路一侧或两侧合理设置停车泊位,消减因乱停车而产生交通紊乱与阻塞现象;故可大幅提高机动车通行速度以及一些支路的利用率,有效地疏散主干道交通流,均衡路网交通流,切实缓解交通拥挤和车辆停放难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停车次数与交通延误显著缩小,路段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据统计,双向2车道道路,实行单向交通时路段通行能力同比实行双向交通时至少高30%,有的甚至高达80%。而双向4车道以上道路,实行单向交通时路段通行能力同比实行双向交通时有不低于50%的提升量,有的甚至成倍提高。

4.2 减少路口交通延误

因车辆只能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路口,且从某一方向通过路口时只有直行与左转或直行与右转等两种简捷的行车方式,故通常只需要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方式。对于流量较大的单向交通十字路口,因其相位数仅为双向时的一半,周期也明显缩短(高峰期通常只需60~90 s的中短周期),车辆通过速度显著提高,故路口交通延误明显降低,长时间排长队等候的交通现象将会有效改善。

据统计,对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的十字路口,实行双向交通时,高峰期车辆往往需等候2、3个乃至4~5个以上周期或5~8 min甚至10多min以上,才能正常通过;且随着流量增长而明显恶化。而同样路口,实行单向交通时,高峰期车辆通常只要1~2个周期或2~3 min,足可顺利通过。因此,单向交通路口同比其双向时的交通延误至少可减少60%,有的甚至可达300%。

4.3 改善路面交通秩序

因快慢车辆有可能实行分道行驶,能有效避免车辆正面交汇和对向行车时可能发生的冲突与干扰;或可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合理设置停车泊位,消减乱停车而导致交通紊乱与阻塞困扰;故路面交通流畅了,干扰少了,车速快了,停车也好了,交通参与者心情更舒畅,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几率普遍减少,交通拥挤与混乱现象大幅消减,通行秩序大为改观。

4.4 降低道路交通事故

因可有效避免车辆正面交汇和对向行车可能发生的冲突与干扰,一些可能引发事故的交通冲突点和夜间因对向来车前照灯远光照射而可能造成的眩光影响等不利安全的因素得到了较好消减;此外,行人过街只需注意一个方向,不必四处张望,更专心快行;故交通安全隐患明显减少,交通事故也会大幅降低。

据统计,实行单向交通的城市,交通事故多为车辆追尾事故,同比实行双向交通时的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平均减少了20%~30%,有的甚至达50%;而且其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4.5 缓解车辆停放问题

因可在交通量不大的道路一侧或两侧合理设置全天性(24 h)或时段性(平峰时间或夜间22∶00~7∶00)停车泊位,故可较好疏解车辆猛长所带来的停车难题及因乱停车而导致的交通困扰。

4.6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因通行中停车次数和交通延误显著减少,行驶速度明显提高,交通连续性极大增强;频繁踩踏刹车、怠速停车、半联动、低速行驶等比较低效、耗费燃料、磨损机件的运行几率大减,而中速行驶、快速通过、安全经济的运行几率却大增;故车辆运行经济性更好,排放污染明显减轻,可节省大量石油资源,既环保又节能。

4.7 主要不足

采取单向交通后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增加了机动车绕道行驶距离,“直达性”较差。其可由道路畅通、车速提高、延误减少、秩序改善、行车安全等来弥补。(2)有可能导致公交换乘不便。其可通过优化配置公交车、线路、站点、发车间隔及通行诱导等公交资源来缓解。(3)增加行人与非机动车横过道路的困难。其可通过合理设置人行天桥、过街地道、自助式人行横道灯等来协调。(4)外来车辆驾驶人通行困扰较大,可采取健全交通标志标线、强化交通宣传教育、细化交通动态信息诱导等措施。

5 结语

国内外无数城市道路交通的应用事实表明:平面路网交通中,单向交通的通行效能远比双向交通的通行效能要高得多。

单向交通是一种优化并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科学高效、简捷实用、经济环保且利多弊少的首要疏解良策,可显著改善交通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鸣谢: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的赞助。作者谨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公安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等单位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纽卡斯尔大学教授Margaret Bell以及Fabio Galatioto博士等TORG研究团队的诸位同仁给予的热心探讨与指导。

[1]林福文.城市道路交通疏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C]∥第八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05中国交通科技与管理高层论坛,2005.

[2]林福文,面对城市交通拥堵 究竟应该怎么办[J].中国智能交通,2009.

[3]林福文.福建省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其梳理对策探讨[J].道路交通管理,2015(11):32-33.

[4]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城市交通科学管理研究报告汇编[R].2011.

[5]林福文.英国纽卡斯尔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及思考[J].现代交通技术,2015(5):62-66.

猜你喜欢
单向道路交通交通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商用汽车(2021年4期)2021-10-17 02:04:15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向截止阀密封失效分析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小小交通劝导员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6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5期)2017-07-20 10:58:34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3期)2017-04-26 01:25:29
单向度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