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2015-05-08 02:12陈元友陈结王清兵侯春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代偿抗凝房颤

陈元友 陈结 王清兵 侯春辉

抗凝治疗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陈元友 陈结 王清兵 侯春辉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慢性心衰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80例, 给予普通抗心衰治疗)和实验组(81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患者42例, <300 ng/L患者39例, 对照组≥300 ng/L患者29例, <300 ng/L患者51例,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抗凝治疗对于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住院时间, 值得广泛推广。

抗凝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失代偿期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死亡率与其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早期诊断及充分治疗对改善心衰预后、甚至减少死亡率都有重要意义[2]。 心血管疾病患者最终大多数发展为慢性心衰,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影响大约1%~2%的人口, 是大多数心脏病的“结果”, 最后因为心肌坏死而引起全心衰[3]。而风湿病比例逐年下降。全国抽样调查, 心衰患者的年增长约为40万[4]。因此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161例慢性心衰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161例慢性心衰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58~59岁,中位年龄58.8岁, 其中男90例, 女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80例)和实验组(81例)。实验组中男44例, 女37例;对照组中男42例, 女3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而分析抗凝治疗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抗凝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和肝素, 剂量依病情而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NT-proBNP及生活质量情况。

1.4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 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心功能提高1级。复发: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病情恶化复发。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T-proBNP比较 实验组NT-proBNP ≥300 ng/L患者42例, <300 ng/L患者39例。对照组≥300 ng/L患者29例, <300 ng/L患者5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情况比较 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n, %)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NT-proBNP情况比较(n)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估(n, %)

3 讨论

左心衰较右心衰较为常见。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5]。左心衰以肺淤血为主, 右心衰以体静脉淤血为主。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房颤患者逐年增长, 同时伴有严重高血压, 影响人们生活健康。因此, 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而对于心衰房颤患者, 常发生血管栓塞, 引起严重后果。因此, 临床上常用华法林作为抗凝剂治疗慢性心衰, 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作为抗凝剂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选择抗凝治疗方案和普通抗心衰治疗方案, 经过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发现:①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NT-proBNP情况对比发现:实验组<300 ng/L 病例数少于对照组, ≥300 ng/L病例数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发现:实验组满意率93%高于对照组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显示, 抗凝治疗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NT-proBNP情况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优于一般抗心衰治疗方案无法匹及的优势, 提示抗凝治疗在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这可能是由于[6]:传统的正性肌力药物虽然能够在增加患者心肌细胞收缩力方面有所表现, 但是其作用发挥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心肌氧耗的副作用, 进一步导致了患者心肌细胞缺血情况的恶化, 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房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下易导致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或可以此为理论依据而获得理论证明[7,8]。

综上所述, 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失代偿期采用普通方案治疗效果不及抗凝治疗, 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也可以在普通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状况增减加用抗凝方案, 可收到理想治疗效果。

[1] Masson S, Latini R, Anand IS, et al.Direct comparis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amino-terminal proBNP in a Iarge population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the Valsartan Heart Failure (Val-HeFT) Data.Clinical Chemistry, 2006, 52(8):1528-1538.

[2] 何文芳.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病例, 2014, 15(7):76-77.

[3] 宗文纳, 卢新政.2008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 30(1):4-6.

[4] 蒋文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 22(5):377-378.

[5] 向晋涛. 《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胺碘酮使用的适应证.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 22(6):526-527.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药物治疗的选择.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 15(5):45-46.

[7] Januzzi JL Jr, Sakhuja R, O’donoghue M, et al.Utilityofaminotermin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for predietion of 1-year mortality inpatients with dyspnea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rch Intem Med, 2006, 166(3):315-320.

[8] 曹克将.2010年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11):35-39.

Clinical research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for decompensat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auricular fibrillation patients


CHEN Yuan-you, CHEN Jie, WANG Qing-bing, et 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ongqing City Peng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9699,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for decompensat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auricular fibrillation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61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auricular fibrill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80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nti-heart failure) and experimental group (81 cases, received addition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Treatment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Clinical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42 cases with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300 ng/L and 39 cases with NT-proBNP <300 ng/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had 29 cases with NT-proBNP ≥300 ng/L and 51 cases with NT-proBNP <300 ng/L.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ontain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decompensat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auricular fibrillation patients.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hospital stay.It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hronic heart failure; Auricular fibrillation; Decompensated period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09

2015-04-21]

409699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代偿抗凝房颤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