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

2015-05-08 12:18崔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期
关键词:抗凝心绞痛心肌梗死

崔爱

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

崔爱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临床急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62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扩冠、抗凝、解痉等急诊治疗,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对照组心肌梗死23例、心律失常13 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观察组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救治可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 对此临床上需重点做好预防和控制。

梗死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急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共62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1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6例, 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56.2±10.7)岁;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36~82岁, 平均年龄(55.8±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扩冠、抗凝、解痉等急诊治疗, 患者入院后保持平卧位, 给予高流量供氧并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药物上选用硝酸甘油片0.5 mg或心痛片10 mg进行治疗, 病情严重的患者外加0.1 g强痛定注射剂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同时, 因为疼痛和对病情的恐惧, 一些患者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此可给予10 mg安定注射剂进行肌内注射镇静处理。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及心绞痛改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可选取适量复方丹参注射剂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混合静脉滴注, 给予0.3 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辅助治疗。

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 同时对患者的血压、体温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 观察其改善情况。做好患者体温、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 以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心电图像的记录, 观察其变化情况是否稳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后心肌梗死23例、心律失常13 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 患者住院的时间8~27 d, 平均时间(19.5±3.9)d。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 无死亡病例, 患者住院的时间7~21 d, 平均时间(16.3±3.4)d。组间对比, 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n, χ-±s)

3 讨论

临床调查显示,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 患者发病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心肌因严重缺血从而导致局部坏死,病情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4]。同时, 调查显示, 大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梗死前心绞痛诱发而来, 当患者出现梗死前心绞痛后,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 影响到正常的心肌代谢, 从而导致心肌出现急剧的缺血、缺氧, 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进一步激活血小板或者是白细胞, 其功能发生亢进, 致使凝血因子含量发生显著增加, 甚至是被活化, 抗凝因子含量降低, 甚至出现结构异常[5]。梗死前心绞痛的类型包括稳定性和恶化型, 梗死前出现持续性的缺血导致内皮细胞损失, 进而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方式很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对此, 在发生心绞痛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理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可通过酰基部分和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进行不可逆转结合, 导致酶发生乙酰化失活, 从而有效抑制合成血栓烷素A2过程, 阻止血小板聚集, 从而避免血小板激活以及血管收缩, 减少血管内血栓的发生。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属于一种多糖类的聚合物, 对于改善微循环和稀释血液的黏度具有积极效果, 可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6,7]。近年来, 作为抗凝剂阿司匹林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梗死前心绞痛急诊治疗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疗效较为确切, 可迅速、安全、有效的阻止血栓的形成, 改善心肌供血功能, 从而降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31例患者给予扩冠、抗凝和解痉等急诊治疗,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和好转, 其中出现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1例, 无死亡病例, 患者住院的时间7~21 d, 平均(16.3±3.4)d。对比常规治疗组效果, 应用阿司匹林抗凝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给予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积极有效的扩冠、解痉和抗凝等急诊治疗, 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血管血栓的形成几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改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1] 姬兰云, 王向征, 张小顺, 等.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梗患者直接PCI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18):456-457.

[2] 王家标.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6):345-346.

[3] 张小瑜, 周健, 龚红武, 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西南国防医药, 2011, 14(6):531-533.

[4] 陆明起.梗死前心绞痛治疗56例临床分析.首都医药, 2012, 2(2):231-233.

[5] 黄金跃, 赵水平.抗凝和血小板制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 10(2):63-64.

[6] 王翠荣.急性心肌梗塞前心绞痛对缺血心肌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 10(6):168-169.

[7] 刘华子.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7):128-1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96心绞痛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因为供血不足, 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研究发现,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影响, 盛勇、李春梅等研究认为, 梗死前有心绞痛组的频发室性早搏, 左心功能不全, 心原性死亡和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梗死前无心绞痛组[1]。对此, 针对梗死前需要及时开展急诊治疗, 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 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次研究中,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共62例, 重点探讨了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临床急诊方法与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2014-09-17]

476000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抗凝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Mutually Beneficial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