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霞, 李杰, 孙萌
(1.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 116028;2.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13)
螺栓联接是钢结构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施工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根据受力情况,可将螺栓分为剪力螺栓和拉力螺栓,其中剪力螺栓依靠螺栓杆承担剪力和杆件孔壁承担压力来传力,拉力螺栓则依靠螺杆受拉来传递平行于螺杆的外力。目前,设计人员主要采用设计规范中的传统算法对螺栓联接结构进行校核,以指导设计,但传统算法无法详细反映联接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因此本文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螺栓联接结构进行整体模拟分析。
螺栓联接属于装配架构的接触问题,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能够准确定义接触对和施加预紧力是螺栓联接计算的关键。在以往解决类似装配结构的有限元计算中,通常将结构简化成独立结构分别进行计算以避免接触非线性问题,但这种方式的计算精度往往难以保证。
ANSYS软件作为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解决高度非线性的接触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功能,它提供了多种接触分析的单元类型,能够解决所有接触问题,其求解精度取决于模型接触区域网格尺寸及单元接触刚度值,同时ANSYS软件还针对螺栓等有预紧力结构提供了特殊的单元(PRETS179)和求解方法,因此该软件能够精确模拟螺栓联接结构。
选择螺栓联接结构由盖板、主钢板和螺栓组(含螺栓、螺母)组成,见图1中所示。螺栓受到预紧力和横向工作载荷。螺栓规格为M20,5个螺栓横向均布,间距为80 mm;螺栓孔直径为φ20 mm;盖板厚度为10 mm;主钢板厚度为20 mm;横向载荷为N=100 kN;螺栓预紧载荷为P=5 000 N。
图1 螺栓联接结构简图
在ANSYS前处理模块中完成有限元建模,盖板、主钢板和螺栓组模型均选用的是八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SOLID45,弹性模量 E=206 MPa,密度为 7 850 kg/m3,泊松比为0.3。网格划分采用体扫略SWEEP方式生成六面体网格,如图2中所示,该模型共有单元53 640个,节点41 950个。
图2 有限元模型
ANSYS软件中支持3种接触方式:点-点接触,点-面接触,面-面接触。在接触定义之前首先要确定模型中的哪些部分可能会接触,若是点接触,则模型的对应组元是节点,若是面接触,则模型的对应组元是单元,有限元模型通过指定的接触单元来识别可能的接触对,接触单元是覆盖在分析模型接触面上的一层单元,有限元模型会通过所设定的接触单元来识别可能的接触对。
本文采用的是三维实体单元建模并确定可能接触的部分都是面,故选用CONTA174单元和TARGE170单元分别模拟“接触”面和“目标”面。在盖板和主钢板之间、螺栓头与盖板之间、螺母与盖板之间、螺栓杆与螺栓孔之间创建面-面接触对,接触面摩擦因数取0.3。
整个结构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定义螺栓的预紧截面,利用PSMESH命令:定义预紧截面位置、编号和名称,并指定预紧力方向。
施加预紧力:利用SLOAD命令选择已定义的预紧截面,给定预紧力数值。预紧力在第一载荷步(Loadstep1)中施加并计算,然后在第二载荷步(Loadstep2)中锁定,图 3所示为其中一螺栓上的预紧单元。
图3 预紧单元(PRETS179)
设计规范中指出,剪力螺栓在受力以后,当外力不大时,由构件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外力。当外力继续增大而超过极限摩擦后,构件之间出现相对滑移,螺杆开始接触构件的孔壁而受剪,孔壁则受压。当联接处于弹性阶段,由于设计时螺杆与螺孔之间存在着间隙,导致螺栓群中各螺栓承受的剪力也不同。
为考虑到这种不均匀分布,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联接长度l≤15d0时,可认为横向载荷N由每个螺栓平均承受;当l1>15d0时,应将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乘以折减系数η=1.1-l1/(150d0)≥0.7。式中:l1为两端螺栓间的中心距离;d0为螺栓孔直径。
对于本文中选择的螺栓联接结构l1≈15d0,根据设计规范,可认为轴心力N由每个螺栓平均承受,每个螺栓上的剪应力为 τ=4×100 000÷(5×π×202)=64 MPa。
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各螺栓剪应力云图及位移云图分别见图4、图5中所示。盖板螺栓孔及主钢板螺栓孔处挤压应力见图6、图7所示。
根据两种算法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横向载荷作用下,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剪应力分布趋势一致,即两端大中间小,近似于按螺栓群中心对称分布,所以两种算法所确定的最危险螺栓一致;2)利用设计规范公式计算所得的剪应力比有限元计算结果数值偏大,可以认为传统算法偏于保守。
图4 螺栓剪应力云图
图5 螺栓横向位移云图
图6 盖板螺栓孔挤压应力云图
图7 主钢板螺栓孔挤压应力云图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整个螺栓联接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充分考虑结构的接触特性和应力集中等特点,其计算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螺栓的承载特性,并与设计规范中传统公式的计算结果互相验证,进一步肯定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
[1]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2] 金晶,吴新跃,郑建华.螺栓联结预应力施加方法改进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22(2):20-24.
[3] 李会勋,胡迎春,张建中.利用ANSYS模拟螺栓预紧力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25(1):57-59.
[4] 叶先磊,史亚杰.ANSYS工程分析软件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