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2015-05-07 02:48房晓静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喻体习语比喻

房晓静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一、习语与文化

习语(idiom)包括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义深刻的短语或短句[1]。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表达手段最丰富、文化传统最灿烂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绚烂夺目,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气息,展示出英语民族文化的发展。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和短句,是语言的精华。习语(the idiomatic phrases)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一个民族语言中的习语,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文化的一些特征。Nida(1993)曾说:文化对词语、习语的意义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认真地研究背景,就难以透彻地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2]。习语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差别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一个不知道“画蛇添足”故事的外国人,是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成语的。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文学作品、价值观念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活在海边、海岛的人们创造“海的文化”,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创造“山地文化”,爱斯基摩人创造“雪的文化”。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变,岛屿众多,早期航海业和渔业发达,这些在习语中都有体现。例如:raise the wind这一短语用来指 “筹钱”,用cool fish表示 “厚脸皮的人”,用dull fish表示 “枯燥无味的人”,loose fish表示“放荡的人”,shy fish表示“羞怯的人”。 宗教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英语习语中有一些表达和宗教有关,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用来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也有习语与神话故事有关,Mercury fig(墨丘利的无花果),现在用来比喻“获得的第一批成果”[3]。总之,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侧面都会反映到习语中,了解文化内涵是正确理解不同民族习语的关键。

二、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幽默含蓄,或典雅生动,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习语的字面意思与潜在意思并不是统一的,因此译者需要透过其表层意义抓住深层意义,方能正确表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含义。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4]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风俗习惯的不同

两个民族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不同程度反映在生动形象活泼的习语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英语和汉语描述狗这种动物的一些词汇中反映出来。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部分是贬义的,如:“狐朋狗友”,“狗心狼肺”,“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等。而英语中,关于狗的习语则与此恰恰相反,这是因为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英语中经常以狗的形象来喻示人的行为。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走运的时候”,as faithful as a dog“非常忠诚”[5]。

2.比喻的不同

习语中有大量的比喻存在,比喻的使用使得习语更加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大量的比喻在习语中都是通过某个喻体来传达喻义的英汉,两者语言在使用喻体时有共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

(1)用相同的喻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

汉语成语“空中楼阁”,译为英语castle in the air,两者有相同的喻体castle;“铁石心肠”have a heart of stone,喻体都为heart,stone。

(2)用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由于文化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常采用不同的喻体来表达同一事物。汉语中形容一个人“愚蠢得像头驴”,英语中的喻体变为“鹅”,as silly as a goose;英国是一个岛国,其航海业曾领先世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大海和水的比喻;汉民族长期以农业为主,因而汉语的比喻多与农业有关。例如:英语中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to sink or swim “不论成败,不管胜负”。

(3)相同喻体的比喻意义的差异

有些喻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相同,从表面上看好像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其实不然,这在翻译时尤其要引起重视。比如:move heaven and earth看起来很像汉语里的“翻天覆地”;“翻天覆地”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习语move heaven and earth的意思是:to make every effort,to go to a great deal of trouble,相当于汉语的“竭尽全力”,“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变化的意思。

3.来源的不同

习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语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的典故大多来自圣经、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希腊罗马神话,例如:the apple of the eye“掌上明珠”,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love is blind“情人眼里出西施”,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4.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 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5]。

三、习语的翻译方法

在运用语言交际时,难免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语及其应用,翻译实际上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处理译出语习语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的问题。汉英两种习语有时在意义和形象上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便可进行互译,即一种语言的习语可以用另一种语言的习语来翻译。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并非指根据原文逐字译出,而是指译者可将其比喻的说法按照其意义译出,不作过多的引申和变动。换言之,译者要尽量保留原文的喻体(image)。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传达出了原文的意义,又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力,可谓一举两得。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Cold war“冷战”。 A barking dog never bites“吠犬不咬人”。

2.同义习语套用法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习语,有的习语在意义上和形式上都相似或相近,不仅包含的思想和哲理基本相同,而且形象和比喻相似,这时就可以采用同义习语套用法。例如:下面的习语都可以采用套用法译出,可谓形神兼备,堪称佳译。Wall have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5]。

3.省略法和增添法

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遇到这种情况,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 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6]。

习语受文化的制约,由于它们的来源不同,无不表现出各自特色的文化面貌、习惯和特征,在此文化里习以为常的说法,在彼文化里可能就是一个空白。事实上,大多数英语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相对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有的习语表面意思相似而真实意义相差甚远,这就为习语的翻译设下陷阱,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犯文化错误。这就要求人们在翻译习语是,需要敏感地意识到习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4.意译法

有的习语如果直译,读者可能不知所云,甚至会出现误解;同时无法套用汉语习语,这时就可考虑使用意译法。其含义是,将原文的比喻说法或典故改为非比喻说法或不用典故,只传达出其基本意义即可。如:take a French leave,若直译为“像法国人那样告辞”,则对于不懂此典故的读者来说真是不知所云,因此宜意译为“不辞而别”。又如:to rain cats and dogs“大雨倾盆”,make a money of“愚弄”,a skeleton at the feast “令人扫兴”,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不自在,局促”,break the ice“打破僵局”。

5.用直译加意译或加注释

有时两个民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习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双方的文化交流为两种语言增添了新鲜的习惯表达法,但这只占习语中的极少部分,大量的习语则表现出迥异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歇后语是汉民族文化独有的,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法。因此,歇后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可能在英语中形成空白,翻译时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才能传递出原文的确切含义。

四、结语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不受文化制约,是某一特定文化独有的[7]。人们很难把习语里包含的所有成分,从表面意义和形象到深层内涵和文化特征,全都保留在一个译文里,文化的多样性限制了习语的可译性。凡是文化色彩浓厚的习语,翻译中大多采用意译,这也是翻译习语中相对难度大的一方面。随着汉英美人民交际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更加具体,习语的直译也完全可以增加。

[1]胡文仲.习语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3.

[2]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

[3]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1.

[4]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J].外语教学,1993,(1):31-34.

[5]胡灿辉.从文化内涵看英汉动物习语的喻体与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56-57.

[6]焦丽荣.谈谈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67-68.

[7]冀一志.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J].外语教学,1993,1:45-50.

猜你喜欢
喻体习语比喻
比喻最爱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什么是比喻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