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马 骏,吕婧贤
(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2.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已纳入国家民航局2010年发布的《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成为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严重紧缺的航空物流专业人员,已成为制约航空货运企业转型、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因素。航空物流业是集管理学学科、交通运输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电子学科、信息与通信学科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航空货运系统设计、危险品运输工程、航空包装工程、航空应急救援等领域。为适应民航强国建设,满足航空货运企业转型对不同层次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进行了此次调研。
首先,本次调研通过对北京周边从事航空物流业务企业的调研,分析了行业内部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人才需求规格等要求,确立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做贡献。
其次,为突出院校此专业的特色,通过对国内外兄弟院校的专业设置、教材引用、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就业方向等的调研,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培养方案,集各校之精华,制定一套最适合的培养模式,为国内航空物流业做贡献。
最后,通过对当前各院校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优化本校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本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形式发展而来,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产成品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便捷化、一体化服务。由于航空运输成本高、安全性好,因此,航空物流也比较适合附加值高、时效性强的产品,以最便捷的手续、最短的时间完成货物运输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物流伴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而发展,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不断提高,网络覆盖范围日益密集广泛。据统计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货邮吞吐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地区的航空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首都机场空港物流园周边,目前首都机场空港物流园进驻的企业主要涉及航空金融、物流、保险、商贸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荷兰TNT、德国敦豪、新加坡普洛斯、顺丰速运、宅急送、华辉国际运输等。一方面,在建的首都第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预计1.3亿人次以上,货物运输能力550万t以上。未来随着首都第二机场的建成,可以预想大批航空物流公司将进驻第二机场空港物流园。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快递业份额占到北京市场的5成以上,其余则为国际货代与航空物流对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企业类型,对应高职毕业生岗位类型,见表1。
表1 高职毕业生初始岗位群
随着首都第二机场的建成,作为大型的国际枢纽空港,今后北京地区航空物流将向着服务综合化、运作一体化、操作无纸化、经营联盟化、空港枢纽化、多式联运化、业务信息化、人才多样化方向发展,可以预想到未来航空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既熟悉物流管理技术,又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将备受欢迎。航空物流企业需要的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类型见表2。
表2 未来航空物流业人才需求类型
(1)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外乎是空港物流(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等领域。侧重点都在于与航空物流对接的第三方物流方面,而对航空货物运输课程只是系统化的概述,并没有细分到具体环节(譬如并没有开设货物税费结算、占航空物流大部分的航空快递业等相关课程)。此外,没有一家院校开设法律相关的课程(如国际贸易法、关税法等)。
可见,随着我国航空物流业市场份额的增大,已有部分院校意识到航空物流专业开设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人材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加大对航空物流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此为,通过调研发现,职业资格证作为进入该行业的敲门砖,是毕业生走入企业必备的证书之一,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将考取一项或多项作为硬性要求,但没有设置相关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辅导课程。
(2)师资配置方面。引入双师素质的教师是我国高职教育新的突破点,部分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已经尝试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把企业的先进制度、经验、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通过调研发现,实行上述双师教育的院校只占全国院校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院校还只是单纯依靠学校专任教师授课的模式。
(3)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对各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调研发现,有少数院校与航空公司或是快递公司联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职。大部分院校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即在校的理论学习与校内航空物流实训室及校外航空物流实训基地实训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毕业生的魅力。
(4)就业渠道方面。通过调研发现,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院校,就业率往往较高。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或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来提高就业率。但目前就调研结果来看,航空物流专业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
(1)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程偏向于航空物流运输的具体环节,例如危险品运输、机场检疫、相关法律等方面。此外,日本院校较注重学生行业资格证的取得,因此每周都设有关于资格证考试的辅导课程。
(2)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由于两国人口方面的差异,日本采取的是几人到十几人的小班培养模式,由于人数较少可直接安排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实训,因此,日本校内实训基地较少,大多是到工作现场去实习。而实习的内容也与国内稍有差异:国内实习大多被安排仓储实习或是客服实习等一线的机械性工作,而日本院校可以被安排在一线进行机场特殊车辆的操纵等特种技能的训练,也可以被安排在办公室进行进出口一系列手续的办理、运费的计算收取等非体力劳作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的目的。
(3)就业方面。日本院校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是院校所依托的集体企业,因此从调研对象的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来看,日本院校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
(1)外部因素。首先,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政策投入力度较小,投资往往偏向于普通教育,造成高职院校实践性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吻合性较差。其次,社会对高职评价偏低,造成对航空物流误解很大。再次,航空物流行业资格认证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航空物流业职业资格证的推广和认可。
(2)内部因素。首先,国内院校在航空物流专业建设方面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但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将培养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做为主体。再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结构不合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中能够从事熟练实践教学的教师比重过低,“双师型”教师紧缺。最后,由于校企双方的合作目的不一致、合作持续性不足等原因造成校企合作不紧密。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各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为主,而突出航空物流特色的专业技术课程设置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加强本专业关联技术课程设置。同时,为了突出院校本专业航空物流特色,建议根据航空物流链的环节特点,重点突出某一领域特色(例如突出航空快递方面特色培养或是危险品运输领域特色培养),这样一来可以突出院校作为以某一领域为主的航空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注重其行业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受到航空物流业的欢迎。
此外,建议加强行业资格证考试及英语方面的辅导课程的设置,以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语言方面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就业增加亮点。
首先,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水准和学术水平的目的。
其次,要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可以从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加强对原有教师队伍的培训(例如更新原有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最后,要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可以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或是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避免课堂教学与实际航空物流运作相脱节的现象。
航空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学科,根据调研发现企业都倾向于聘用具有实践或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教学,通过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展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增强学生对航空物流企业、航空物流设施设备、航空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首先,学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对接,积极主动走访企业,与企业建立深度互信关系,充分利于企业与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其次,通过建立校友会,定期组织校友活动,通过校友掌握的有效需求信息及各种社会关系,推荐毕业生就业。
最后,通过在校园内开设专门辅导学生就业的就业辅导中心,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缩短学生进入公司的适应时间,提高院校毕业生的知名度。例如:对学生进入职场的一些工作技能(例如办公软件的使用)、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的辅导、对学生进入公司的面试技巧、简历的填写方法等的辅导。还可以通过就业辅导中心及时公布企业的招聘信息,增加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国内的陆路运输、海运都已陆续发展起来,而起步较晚的航空物流被看做物流业最具前景的专业,可以预想到在今后的几年,国内各高职本科院校将会将设置航空物流专业作为发展本专业学科的重点工作。为了避免盲目随从,突出本校本专业的特色,为培养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做贡献,结合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经过调研为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革提出了突出航空物流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配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及拓展就业渠道等的建议。
[1]曹允春.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视角[J].物流科技,2008,(10).
[2]张莉梅.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
[3]江艳,伍应环.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2,(11).
[4]赵冰,曹允春.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J].物流技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