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门德
摘要: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地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谋划,主动融入东北经济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文化理念和特色理念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以下简称扎旗)为例,深入分析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科尔沁地区:新农村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3.214 文献标识码:A
一、扎赉特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扎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推进“三化”建设,以旗县为单位整体上就是一个“大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扶贫工作。
(一)、以壮大旗域经济为重点,全力推进“三化”进程
1、总量与质量并举,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水平。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两个重点,突出抓好油砂、石灰石、硅石、铁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开工建设生猪屠宰深加工、林板一体化、皮革加工、稻米加工等一批产业化项目。提升改造现有企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扎旗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2、基地与龙头并进,提升农牧业的整体效益。坚持农牧林结合,以基地引龙头,注重产业和产品的规模化,建设优质、高效、绿色、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生猪产业,到2006年底,全旗生猪年饲养量达到105万口,其中存栏40万口,出栏65万口。2007年要建成年加工生猪60万口的企业一家,加上原有生猪加工企业全年可加工生猪100万口,2008年底前,引进年屠宰300万口生猪的大型肉食加工企业。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高油大豆基地、优质玉米基地、优质水稻基地。培育与基地相互配套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基地与工厂一地化。
3、城镇与乡村统筹,增强城镇的集聚能力。突出抓好旗县所在地音德尔镇建设,在内涵方面,把音德尔镇定位为绿色工业县城。在外延方面,确立了“东延西伸、南工北居”的建设布局,实施行政综合大楼、文化广场、公园建设,提升了城镇品位。以中心城镇综合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抓好社区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
(二)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建设
1、建设温饱小康村。北部建成温饱村,南部建成小康村。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靠项目发展产业,靠产业扶持群众,建立壮大北部地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巩固提高“3521”工程,北部地区基本实现了户户养畜的目标,利用三年时间,通过“3521”工程,所有嘎查村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目标。
2、建设人居新貌村。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原则,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制定了村屯建设规划,按规划审批用地。发扬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群众的辛勤劳动建设家园,同时,借助定点帮扶的机遇,抓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把好力保、图牧吉、新林、巴彦高勒、巴达尔胡确定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使这五个地区村屯建设全面推进,其它每个乡镇、工作部、场建设1-2个村屯,做到了村屯整洁、文明、有序。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一)、旗域经济增长快而不强
2012年全旗GDP达到70.3亿元,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导型的经济。全旗总人口40万人,农业人口就达31万人,占78%。耕地面积314万亩,大部分属浅山丘陵地貌,水浇地总面积仅有110万亩。贫困人口7.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5.3%。农民收入水平低,生产条件差,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绝大多数农户的家庭收入来自农业内部和务工收入。地下潜在的矿藏很丰富,但受资金、技术制约没有得到勘探和开发利用,农牧业产业化发育较慢,属于典型的耕作经济。
(二)、农村政策实而不活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三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是一些政策也存在“一刀切”现象,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在土地利用、环保、生态建设等方面限制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国家应出台一些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特别要认真落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使政策更切合实际,政策更促进发展。
三、扎赉特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以及发展目标
(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到2012年,全旗生猪饲养量达到500万口、出栏300万口,肉羊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出栏100万只,肉牛达到10万头,奶牛存栏7万头。发展优质水稻40万亩、优质玉米100万亩、高油大豆4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完成造林200万亩,保护和恢复优质天然草场540万亩。同步筹划生猪屠宰深加工、无水乙醇、林板一体化等产业化项目,实现企业与基地一地化。争取文得根水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绰勒水库下游灌区,新增水田面积30万亩。
(二)、坚持“示范起步、积累经验、量力而行、全面铺开”的原则,改善村容屯貌,抓好房舍、院墙的改建、修建、翻建,带动改圈、改厕、改仓,解决垃圾、污水、柴草无序排放、摆放问题。能够实施整体搬迁的村屯,结合扶贫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危房和茅草房改造建设新村,改造贫困户危房1500户、茅草房6000户。利用3-5年时间,使扎旗农村面貌有明显改观。大力开展森林草原禁牧工作,治理荒山、沙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长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科尔沁农牧区生活方式转变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