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摘 要: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是水平四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个内容,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而在挑战中却能很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也可以是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目标尝试练习,在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得到锻炼。
关键词:例析;教学模式;排球下手发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71-02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是水平四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个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嘉善实验二小是一所体育特色的学校,在排球方面也不例外,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在浙江省五城区联合教研活动中心,三位教师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大家展现了排球教学的魅力。
一、提炼三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
A教师: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动作都进行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如:先手型(包括认识虎口)——再徒手——再两人合作——各种有球练习等。比较典型的是当学生发球时的击球点由于抛球而打不准时教师设计抛球落点的练习,这一点点的细节都体现出教师教学技术的细腻。笔者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顺序提炼出A教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再教——学生再学。
B教师:让学生反复不断的进行发球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受动作、学习动作,教师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就是任务的布置,然后让学生反复、强化、变换形式等练习。笔者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顺序提炼出B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按照较高的要求再练习——再按照更高的要求练习。
C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发高球,发几次后让学生谈发球的感受,用手的哪个部位击球,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手的不同的几个部位击球,再让学生体会手的哪个部位击球时最有力且舒服,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击球部位后开始练习;找到舒服的发球部位后开始发远球,在一定的距离把球打到网上(不过网),然后再把球发过网,练习几次后再增加发球距离把球发过网。笔者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顺序提炼出C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尝试——师生提炼技术——再练习——再提炼——再练习。
二、对三位教师三种教学模式的剖析及建议
A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看似和新课程理念中水平三的学习有些不符,但我们在课堂中也惊喜的看到学生学到了、也学会了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技术动作,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是中规中矩,如果这样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的过程放到水平四的学生中也许听课教师们就不会发出很多的疑问了。笔者认为单从技术教学课来说这节课应该是好的,但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对水平三学生的课堂要求时,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产生,因为小学的体育课堂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师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技术,让技术的学习“无痕化”。A教师的课堂比较沉闷,学习氛围有些压抑,这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小学的课堂需要氛围、激情,需要我们用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建议: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体会发球时手和球接触点的不同会产生怎样的发球效果,逐步引出正确的发球手型和击球部位。当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发球手型和不同击球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发高球、远球所需要的击球方向和身体发力的姿势,这样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加,课堂氛围也会得到改善,让学生边练边思考,边思考边练习。
B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在练习中感悟动作、领会动作,通过不断强化发球动作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己发球的目的性、准确性。B教师的课是单元第二次课,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巩固和提高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为发球落点的准确性,落点的准确是讲不出来的,是要在反复不断的持续练习中逐渐形成,因此B教师的教法和学法能很快的让学生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技能、体能的发展,为以后的实战奠定基础。
笔者建议:B教师在练习移动接发球时的移动目标定位有些不妥,教师是让发球的学生任意发球而接球的学生根据发球的方向进行移动,这种方法如果不是在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单元出现,听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不会产生疑问。但在正面下手发球的单元出现这样的移动接球就会让听课教师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练习发球准还是练习接球准呢?教师可以这样改变,让接球的学生向左或右移动,让发球的学生把球发到接球学生的方向处,或者接球的学生先说“向左”,发球的学生把球发向左边,然后接球学生迅速移动去接球,这样的稍微变化就和单元教学目标相吻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发球能力,又培养了移动接球的能力。
C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和新课标理念是相吻合的,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感悟、体验中,通过体验而提炼出几种不同部位的发球方式方法,然后经过师生的共同交流,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发球手型,然后发球打网、发球过网、远距离发球过网等系列练习,环环相扣,在不同的发球形式下逐步提升兴趣,学生挑战自我的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笔者也比较认同这种教学模式,但在运用这个教学模式时的练习顺序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尝试发远球时先让学生近距离把球发到网上,而不过网,这个环节出现在发远球的第一个环节有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这个环节的练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发球力量的能力,而此时的学生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到最后提升的环节。再有就是发球过网的分层练习中,教师规定的发球过网环节的距离太远了,学生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很多学生刚刚建立起的信心被打击。教师可以在6米线处就不要再加大距离了,这时要强调发球过网的成功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挑战信心,成功次数越多,学生的信心越足,对后面的排球教学将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三、笔者心中的第四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运用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外是否还可以让学生拿到球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要求(连续发20个球,记住发过网的有几个,距离网的远近自己掌握),后让学生每人先凭着自己的能力任意地发球过网呢?练习后教师总结统计一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的练习,提炼总结自己最擅长的一种发球手型和自己目前能够发过网的最佳距离,连续成功3次以后逐渐加大发球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动力。第二次课时再进行一些技术上的纠正。
这种模式综合了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影子,老师们可以尝试运用,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让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教学更加有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