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刻在大连长生街

2015-05-05 16:59海南丢
当代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铁板小米粥长生

我憧憬着,将来有一天,为大连民族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设备汇聚长生街5号的遗址。与我父亲同期的开荒牛们,有他们的展台,有图片和文字展现他们的风采;让大连的后人与先人心灵对话,触摸这个民族的伟大,继承、前行……

从卖小米粥起步

幼时,我最爱看的电影是《花园街5号》,现在我最爱逛的地方是大连长生街5号,那里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虽是夕阳垂暮,仍可见落日余晖。数座矮屋旧楼,皆有市井的亲暖,遥望长街,依稀可见曾经的4路电车驶过。街道两旁少见人烟,车影重重,弯弯的老槐树依然。临街那座镶有米黄色瓷砖的二层楼房,门洞上方仍有“聚盛德切铁工厂”残迹,从右向左依稀可辨“盛、切、工”字样。这里藏着一段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的本家,叫曹希舜。而我,这段故事的讲述者,某种意义上算他的后人——我们都是“海南丢”(指祖籍是山东的大连人,他们闯关东是从渤海海峡的南边被丢过来的,因而得名。),我们都自远方来。

辛亥革命前,山东平度人曹希舜从威海坐着摇摇晃晃的小舢板来到大连。不满20岁的他,经亲戚介绍到码头扛豆包,用大连老话讲就是扛大包出大力。因为身体单薄,实在吃不消,曹希舜改行扎龙灯,但一年只有一季的生意不能长远。

读过两年私塾的曹希舜便在码头支起摊子卖小米粥。码头出苦力的大多是吃住在一起的单身汉,许多人就成了小米粥摊的常客。不久,曹希舜的岳父闯关东过来,有了帮手后,生意更是兴隆。渐渐的,码头边小米粥摊子多了起来。曹希舜又改卖煮猪下货。正如当下他的女儿曹隽卿回忆:父亲从来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家没有他要有,人家有了他要转,转了之后他要高。

小米粥、猪下货卖久了,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有人建议曹希舜收破烂。他便开起了“聚盛德破烂庄”,果然利润丰厚。曹希舜挑着担子四处收破烂,老人则待在家里整理分类。旧物归好类卖给专门收购的地方,碎纸卖给造纸厂,废铁卖给铁行,旧棉花重新弹过,卖给需要的人家。看着收来的棉花越来越多,曹希舜又做起了弹棉花的营生,买了轧花机,它可以把带棉花籽的生棉制成新棉。

借钱购新机

除了增加物力,曹家还添了许多人力。曹希舜的外甥韩铭传投奔来后,联系到回收废船的生意,请电焊工切割,再用剪板机切成小块分堆,卖给大连山东两地的马车队打马掌用。当时大连罕见汽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街上随处可见马车店,这门生意自然红火。

加工量越来越大,小剪板机力度不够。曹希舜带着韩铭传去大阪买进了当时日本最大的剪板机,可以剪1.2英寸的厚铁板。机器入厂当日,许多人围观,两个大轮子立起来就有一人多高,围观者惊叹。

如此魄力,曹希舜的剪切事业攀上高峰,订货单源源不断,大连制锁厂、安治川组等都成为他的客户。聚盛德切铁工厂在大连打响名号。仅3年时间,曹希舜便还清了机器购置款,并盖起了两层楼房,即长生街5号。

有了钱,曹希舜仍保持着山东人的勤俭,平时都是一身短打扮,只在某些场合换长袍马褂,并始终与工人在一个屋里吃同样的饭菜。

曹希舜曾想开一个舍饭场,朋友劝止他:“善门易开,善门难闭。”虽然没开成舍饭场,每月初一十五,他都会在门前支大锅舍粥。

老家乡亲也来投奔,大都被安排住在长生街5号后院。不收租金,只让他们自付水电费。曹希舜可以两手并用同时打两个算盘。家乡来人,不论是做工还是学做生意,曹希舜都要求他们学打算盘,每天晚饭后练习完才能睡觉。他告诉后辈,不管眼下用不用,艺不压身。

虽然对打工的乡亲关爱有加,工钱发放却非常严格:包吃包住包用,工钱记账,不发到手中。曹希舜担心妓院、大烟馆等各种诱惑害了年轻人。他总是谆谆教诲:“钱是赚给家中老人的,不是给你们自己花的。等你们回家乡时,账上积累的一笔算清。”

大剪板机惹祸

“在日本殖民时期,你可以做码头卖小米粥的第一人,可以做改良弹棉花机的第一人,也可以把破烂庄做到最好,成为剪马掌的第一人,但如果占据铁加工业首要地位的不是日本人,就有了经济犯的嫌疑。” 曹隽卿认为这台大剪板机给曹家带来风光无限的同时,也触犯了日本人利益,遭到了日本人的妒恨。

一天,有人来通知曹希舜,让他到警察署接受询问。日本警察署相当于鬼门关,不分青红皂白就施以酷刑。曹隽卿的二姐记得:那时父母尚住在老西屋平房,跟孩子们挤在一个炕上。父母一夜没睡,哭完说,说完哭,父亲把所有后事都交代给了母亲。

年轻的韩铭传怕舅父吃不消,替他进了警察署。曹希舜四处筹钱托人,保韩铭传出来。回到家的韩铭传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身体日益虚弱。

尽管受到日本人种种打压,聚盛德切铁工厂仍保持良性运转,1939年还在沈阳开办了分厂,由韩铭传负责。也在这一年,韩铭传因受风寒病逝。“如果没有这台大剪板机,父亲的工厂照样可以养家糊口,铭传哥哥和妻女也可以安居一生,只是没有了后来大剪板机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贡献。”曹隽卿对这台机器又恨又爱,至今念念不忘。

不该被遗忘

扛过了日本人扣上的“经济犯”罪名,又遭受了苏军挎着枪的明抢后,年近花甲的曹希舜只盼平安度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期望他们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

直到临时政府成立,社会才逐渐安定。造船会社为了偿付聚盛德切铁工厂、春记铁工厂等三家的加工费,用存放在聚盛德切铁工厂没加工完的铁板顶替,并带着厂主们到临时政府治安委员会办理证明手续。原以为拨开乌云见晴天,没想到又遭到工人清算遭受的剥削。1946年2月7日,曹希舜离开人世,长生街5号暂时清净下来。

1948年,解放战争的炮声响起,大连作为东北工业的龙头,成了解放大军的后方供应基地,经济逐渐恢复,昔日的民族工业为支援前线默默贡献。曹隽卿的脑海里始终有这样的画面:工厂大门整日有卡车出入,铁板拉进卸下,剪切后的半成品拉出。几位老工人带着二三十个临时工人劳作。临时工不上大剪板机,只做辅助工作,他们上小机器,画线、搬铁、烧电火,有的轮着大锤砸旧铁杂铁……

生产不断,波折也不断。上世纪50年代初,有人劝曹家太太交出大剪板机,由政府经营,被她直言拒绝。曹隽卿觉得母亲仍生活在父亲的世界里,长生街5号是父亲留给她的物质世界,这里的精神是几十年来只靠自己双手打拼,挣钱养家。她不懂也不管外面的风起云涌,倔强地忙碌着,支撑着工厂。

1952年“五反运动”开始,聚盛德切铁工厂成为运动对象,工厂大门口挂上了“大连市沙河口区五反运动办公室”和“大连市沙河口区五反第三人民法庭”两个门牌。在追查当年造船会社以铁板顶替加工费一事时,有人作了伪证,那批铁板被认定为“敌伪财产”,聚盛德切铁工厂被定为严重违法户,最终处理结论是“产不抵债”。1954年,聚盛德切铁工厂所有不动产充公,后归入大连五金机械厂(今一汽大连柴油机厂前身),继续为中国的工业建设发挥作用。

过去的终将过去,应该纪念的却不能被遗忘。两岁时遭遇父亲去世,后又经历种种变迁的曹隽卿决定寻找大剪板机。这台老机器的命运也颇坎坷:在大柴工作到2000年前后,被转让给下属企业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后又被转给施耐莱克公司;几年前,施耐莱克公司更新设备,老剪板机彻底被淘汰。自此,它的下落无人知晓。曾操作过这台剪板机的大柴老厂留守处主任王玮,带曹隽卿来到老剪板机工作过的地方,即使空空荡荡,却若隐若现它坚毅的身姿……

猜你喜欢
铁板小米粥长生
手工制作之长生花
喷香喷香的小米粥
小米粥里的爱
爸爸的温柔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敲击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老马
就想喝娘熬的小米粥
桃花朵朵开
会跳舞的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