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平++++秦杰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自主识字更加高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自主预习,探究词语含义
词,查义,记形。要求每字组两个词语,其中一个是成语,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成语探究它的意思、出处、用法、典故或相关的故事。课堂上小组展示交流,互补互学,在合作交流中分享、积累词语。
二、结合语境,探究字的读音
初读课文中有争议的字音,不要急着给学生答案,要抓住争议、错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字义,然后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尤其是多音字。如“播种”既可读bō zhǒng,也可读bō zhòng,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中的“种”读几声?学生查字典发现:三声表名词,物种的简称、人种、类别。四声表动词,种植。再看语境,买的是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名词,结合语境播种这里指播撒种子,读bō zhǒng。
三、舍易求难,探究识字方法
为了让识字课更加高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凡是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讲字形之前先听写,筛选出错误率高的字,把握“三讲”原则:易错、易混字讲;重难点字讲;有扩展性内容的字讲。难字全班一起探究“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有规律的字可以采用加减笔画法、部件识字法、比较法等识记;没有规律的字可以通过谜语法、联想法、游戏法、故事法、笑话法、图解法等识记;笔画较多,不好拆分的字,可以采用扩大、缩小法,利用视觉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细微处,减少错别字的发生。将出错的字整理到“我的错字集”中,并批注识记方法,养成好的复习习惯。
四、扩展联系,探究构字规律
进入高年级,识字量增大,在使用中易发生混淆的是形声字、同音字,而形声字约占汉字的82%。可以利用字族识字或集中识字进行扩展,探究构字规律。如教学“魁”字,可以引出带鬼的字“瑰、愧、槐、傀”,编顺口溜区别:王旁组瑰丽,奇特又珍贵;心旁组惭愧,悔过在心里……通过探究,闻一知十,扩大识字数量,理解汉字意义。
五、创设情境,探究语用形式
识用结合是减少错别字的重要途径。常规的机械抄写、反复听写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复习的欲望,根据遗忘规律,我们定期开展探究性的巩固活动。
一课学完,编写文段。展开合理的想象,创设情境,将生字编成一段话,生字用得越多、越准确的文段,奖励为全班听写的范本。既巧妙地运用、强化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一单元学完,出自主测试题。学生针对单元的重难点出一份10分钟能完成的字词检测题。必出题型重在基础,如易错字的看拼音写词语,易错音的注音。创新题型重在运用,如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运用词语多义造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形近字等。
六、开设讲坛,探究汉字字理
汉字的构造特点是“寓以于形,构形有据,据有明理,形理相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针对易错字质疑,探究字理。同时,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每周五早读开设“说文解字小讲坛”,由学生主持,展示字理探究的结果。如探究“攵”与“夂”易混部件,查找大量带部件的字后总结出规律;探究“不字加一点,一人一口田的字谜”后知道了编字谜不能将部件拆开,要遵循汉字规律;探究“的地得”用法后,对本学期习作中出现的“的地得”进行纠错……
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学习就会由被动化为主动,就会成为一种内驱动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自主识字,在探究中明白字理,在探究中感受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