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
据教育部近日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近两年全国招聘的13.2万名特岗教师中,有95%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表示,各地采取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动态调整编制、按生师比与班师比合理核编、将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已经有10个省(区、市)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
教育改革纳入国家治理视野
国内首部系统反映国家改革创新的白皮书《中国创新报告2014——国家治理现代化元年》近日在北京发布,报告试图对2014年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进行记载、研究和评估。总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祁凡骅说,2014年,新一届政府为改善社会公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中提出,今年我国将基本完成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50%以上,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根据《要点》,2015年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的开通数量要达到4500万,使50%的教师和30%初中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并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
一所被判“死刑”中学的逆袭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有这样一所中学,自从本世纪初被列入撤并计划后,各级就停止了对该校的投入,办学条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而就是在这样一所破旧的农村校,2008年以来,中考的重点高中录取率均在60%以上,连续8年居湘东区公办学校之首。不仅附近乡镇的学生放弃镇上的中学来此就学,更有邻市、邻省的学子慕名而来,被湘东教育系统称为“新华现象”。
在摸索中推行选课走班制
在山东省青岛15中校长孙睿看来,推行分层选课走班制,是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文理不再分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录取,学生参与高考更加多样化,高中学习只能采取分层选课走班。从2014年9月开始至今,该校在青岛市普通高中率先实施全员分层选课走班制,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和学科四个中心,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活动和社会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高一、高二年级的939名学生拥有939张不同的课程表。
今年起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决定从2015年6月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首次测试学科为数学和体育。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表示,强化督导评估监测,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在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异进行全面把握和及时监控,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引导和推动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监督和监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