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利生+陆海燕
3月1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中心校(以下简称利周中心校)校长罗志坚刚刚放下水杯,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放下电话,他便匆匆赶出去了。来电的是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凡昌小学(以下简称凡昌小学)校长赵龙京。所为何事?赵龙京告诉记者,新学期学校要购置一批学生床架,需要罗志坚校长实地核查批准。赵龙京说:“这么多年,凡是对学校发展有利的,罗校长从不吝惜力气和资金。学校没有资金,他就带我们到处‘跑。罗校长就是我的成长导师。”每谈及这位“老大哥”,赵龙京的语气里总是充满钦佩。而作为一线教师,田林县利周瑶族乡老山小学的罗仕刚则更喜欢视罗志坚为“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在罗志坚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成长迅速,如今已是学校骨干。
利周中心校副校长黄仕杰说:“罗校长做事干练、为人低调,为谋学校发展,帮助老师成长,他总是这样默默耕耘着。”
目标:“让每所学校都变得漂亮”
“几间简陋的泥瓦结构教室,几张用木板胡乱钉成的课桌椅,这在过去已经是学校的全部家当了。”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亮福小学校长黄培优感慨道。在当地,有过这种感慨的校长不在少数。过去,该乡教育面临着这样的状况:全乡共57个村校、教学点,点多面广,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办学条件极为简陋,除了中心校等3所学校各有一栋预制板教学楼外,其余各校均为泥瓦结构教学用房,有些甚至是茅草房。
“条件跟不上,学生如何能安心学习,快乐学习?”多年来,罗志坚始终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1982年中师毕业,罗志坚回到利周瑶族乡成为一名教师。但他没有在一所学校扎根,而是在当地各个瑶寨进行巡回教学。近五年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及当地的村校、教学点。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也让他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地的教育状况,让他深深感到“改变的紧迫性、必要性”。他说:“教育不变,贫穷就会持续下去。”1990年,他担任利周中心校校长,开始“改善办学条件,让每所学校都变得漂亮”。
25年来,罗志坚带领他的团队一路克难攻坚,行进在“建设美丽学校”的道路上。经费紧缺,他就“跑”领导部门、“跑”企业,争取到了一笔笔学校建设资金。为了节省开支,他又与教师们一起动手,翻新校舍、平整校园、植树种草、扛砖搬瓦。在他的带领下,各村校、教学点的校长和教师们都纷纷投入到学校建设工作中。
经过几年努力,一座座学生食堂建起来了,学生们吃上了营养搭配均衡的饭菜,再也不用为用餐问题而发愁;一幢幢教师公租房、学生宿舍楼建起来了,师生们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楼房,不再害怕刮风下雨;一栋栋教学楼也建起来了,宽敞的教室、明净的黑板、崭新的课桌椅,学生的脸上绽放出了美丽的笑容……过去的凡昌小学,是一所被当地群众称为“建在石头里的学校”,校园里到处是石块,校舍破烂不堪,连围墙都没有,学校白天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夜里就成了牛马栖宿之地。如今,该校却是另一番面貌,校园里绿树成荫,现代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成为一所示范性瑶乡村级小学。该校学生赵小艳告诉记者:“学校不仅变漂亮了,还建成了阅览室,里边有许多好看的书,能学到很多知识。”
“有了好的条件、优美的环境,学生才能学得快乐、学得好,老师才能积极工作、开心工作。”罗志坚如是说。
愿景:帮助教师成为合格的“教育人”
3月开学季,当其他学校还忙碌于繁琐的开学工作时,利周中心校却忙起了另一件事:月开放课活动。中心校教学骨干执教公开课,所有村校、教学点教师都前往观摩学习。凡昌小学语文教师黄慧告诉记者:“中心校的月开放课活动很丰富,每个学科都有活动。活动上除了可以观看骨干教师们的精彩演示,还可以跟他们讨论许多实际问题。我从中受益匪浅,学到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门道,学到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提问、研究问题的能力。”
从2010年至今,这个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了全乡教师的“最爱”。“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源泉。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学校尤其是山区学校,想要办得好、办得出色,那是纸上谈兵。”罗志坚校长这样说道。他深知,山区教育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生源,更缺乏师德高、技能优的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就成了罗志坚的“夙愿”。
罗志坚总会在教师们碰到疑难的时候给予手把手指导:高效课堂上,教师们不会操作,他就亲自操刀示范课,对课堂导入、问题生成、合作学习等环节一一作出讲解;村校、教学点的教师不会写论文,他就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从如何选题、立论,到如何构思、阐释观点,反复指导教师写作,并积极为教师联系刊物发表;教师准备参加教学比赛,他也没闲着,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问题的拟定到突发情况的应对等,他都与教师一起商讨、修改、完善。
罗志坚认为:“教师培养工作是系统化、制度化的,靠一个人东打一枪、西开一炮,效果不好。”为此,他在给予教师专业指导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构建教师培养体系。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利周瑶族乡教师培养体系已经成型并常态化,该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技能提升和师德修成。
在技能提升方面,罗志坚提出了“学、比、研”三位一体的成长模式:学,即“走出去,请进来”,去区内外先进学校观摩以开拓教师眼界、增长经验,请名师现场指导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比,即组织教师参加自治区、市、县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让教师在实战中不断总结、提升;研,即以中心校教师为“龙头”,分片区组织各村校、教学点教师围绕教学薄弱环节和课题进行研究活动。教师们学有所仿、比有促进、研有提升,一大批教师从中成长起来:2009年,教师潘艳芳参加自治区级赛课获得三了等奖;2014年4月,教师罗佩顺参加百色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百色市参加全区比赛获得了三等奖……此外,近三年来该乡教师在各种教育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8篇,获奖论文78篇。
在师德修成方面,罗志坚以活动激发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他把每年的教师节变成“师德评比活动日”,通过学生评选、学校推荐、校际互评、信息公示等环节,确保评选的公开公正。这个活动得到了教师们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利周中心校教师陆海燕说:“我要为‘师德评比活动日点赞,它为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多年来,利周瑶族乡涌现了许多师德典型:教师赵秀英会在半夜里把生病的学生送到3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进行救治,如母亲一样照顾每一个孩子,被评为“八桂优秀班主任”;赵龙京校长用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走出大山,成为了“百色市最受喜爱的教师”,百色电视台对他做了专题报道……
期许: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天使
利周中心校2005届毕业生岑小云现已是云南省体工队队员,虽然每天都要重复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但她总保持着乐观和自信。她告诉记者,这种性格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当初,她的学科成绩一般,但她有运动特长,在罗志坚校长的鼓励和帮助下,进入学校田径兴趣小组参加训练,小学毕业后被百色体育学校录取,后来又被云南省体工队相中并吸收为队员,6次在云南省级田径运动会上获金奖。采访时,电话那头的岑小云动情地说:“当初是罗校长的帮助,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我的生活也从此有了欢乐的色彩。感谢罗校长!”
想表达感谢的不仅仅岑小云一个。当初有“瑶山小百灵”之称的黄邓梦贞和赵雨萍,被罗志坚发现并招进了利周中心校音乐兴趣小组,2003年4月12日,她们参加广西小歌手大赛双双获得金奖,一时轰动全乡。2004年7月18-23日,黄邓梦贞代表我区到北京参加全国少儿音乐大赛获得新苗奖金奖,后被广西艺术学院录取。赵雨萍则考上了湖南音乐学院,两人都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多年来,罗志坚秉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金子,要让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育人理念。“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的文化基础没那么好,要想与县城甚至市里的学生竞争,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农村的孩子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能吃苦耐劳、性格活泼开朗,而且拥有丰富优质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学校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挖掘、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让他们有竞争的资本。”罗志坚这样解释道。担任中心校校长伊始,罗志坚就要求各村校、教学点根据当地的民俗风情等积极开设兴趣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展一项兴趣,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特长”,效果明显。赵龙京校长告诉记者:“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每到上课时间就显得特别兴奋。这些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不少学生一上课就打瞌睡,现在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
学生的快乐还源于安心。在平时,如果学生支付不起伙食费,罗志坚就帮垫上;冬天里,学生衣衫单薄,他就拿家人不穿的衣服给他们穿。他还积极为学生争取社会的资助,三十多年来,全乡共有500多名贫困生在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帮助下圆了读书梦。
25年来,利周瑶族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黄仕杰副校长说:“这要感谢罗校长的领导和付出。多年来,罗校长默默付出,不求名利,把许多获得荣誉的机会让给了老师和下面的村小校长,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重的校长。”
(人物小档案:罗志坚,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中心校校长,2011年获评“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个人”,2013年获评“百色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广西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曾获得多个自治区级、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