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

2015-05-05 12:50张举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解决建议公允价值难题

张举

摘 要:首先,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变迁和公允价值的层次、计量与披露两个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本质分析。其次,从准则规定和实际执行两个层面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运用情况。最后,从公允价值确定方法、预测和业绩考核、利润分配等方面,仔细剖析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情况;难题;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152-03

一、美国关于公允价值层次的划分

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公允价值应用的日渐广泛而不断深入的。美国FASB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三个关键点:(1)有序交易(Orderly Transaction)。假设在计量日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就已存交易市场,因而这一交易所涉及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买卖是习以为常的,该交易不是一项被迫的交易,该交易是一项假设性的交易;(2)主要或最有利市场(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Market。公允价值计量假设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最大活动数量、最大活动水平的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最大化价格出售资产、以最小化金额转让负债的市场)中出售或转让。交易费用不予调整,脱手价格;(3)市场参与者(Market Participants)。市场参与者独立于报告主体,即不是关联方,熟悉情况、掌握信息,有能力对该资产和负债进行交易,自愿(而不是被迫)对该资产和负债进行交易。

美国FASB对公允价值建立了“三级次”理论,而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国际和美国的研究经验对公允价值应用也提出三个层次:其一,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其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每个层次上的公允价值所参照的估计价格其可靠程度是不同的。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是在市场上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信息,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第二层次是不包括第一层次中的,可以通过观察得到并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市场信息进行佐证的信息,带有估计的成分,可靠程度降低;第三层次的信息是不能观察到的,但可根据合约规定的或通过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加以计量而得到的,需要依靠一定的估值技术,估计成分占很大的比例,可靠程度较低。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运用情况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在目前已经颁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至少有17项不同程度地采纳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是“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具体准则。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见下页表1)。

公允价值的运用,改变了旧会计制度下“只报忧不报喜”的状况。新会计准则允许资产价值随着市价变化及时调整,“既报喜,又报忧”,更加客观地反映了资产的内在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运用情况

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资产、负债中应该运用公允价值的项目较多。但我国企业真正采用公允价值的项目并不多。而且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初,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即确定方法不够客观、公允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方面,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未能详细地披露公允价值确定依据以及确定方法,只是公允价值可靠性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披露了确定依据以及确定方法,客观性与公允性存在质疑。随着会计各界对公允价值研讨越来越多,公允价值理念不断深入,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运用情况较新准则实施之初有明显改善。

1.公允价值确定方法更加科学、可靠性明显上升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为了解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运用情况,我们特意翻阅了深市1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翻阅中发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均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即使由公司董事会或市场部自行确定的上市公司,在实际计量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数据信息,均依据审慎、稳健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及权威机构提供等方式取得,保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准确、真实。再如,股份支付中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10家企业在股份和股票期权并没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考虑了估值技术,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B-S模型进行确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多参考了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价格

三成以上的上市公司采用评估价值确定支付对价、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与上市公司的合作不断加强,一定在程度上能够解决我国市场不充分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难题,也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相信,随着我国评估界的发展,这一方面将会更加完善。

3.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更加详实、有利于投资者决策

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披露一些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比如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公司一般披露对应的评估机构、评估报告及评估价格;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公司一般披露对应的股权折算比例等等,相比新准则实施之初有所改善。

再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能够做到详细披露企业主要投资性房地产的位置、面积、单位价格以及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极大地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参考和分析,此问题相较于新准则实施之初有了根本性的转变。endprint

三、公允价值实施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

1.公允价值在关联方交易中的确定

(1)关联方交易中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关联方交易属于中性经济范畴,它既不属于单纯的市场行为,也不属于内幕交易的范畴。当前,上市公司经营往来中的关联方交易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关联购销、费用负担的转嫁、资产租赁、资金占用和信用担保。据统计,2009年上市公司共披露关联方交易2 543起,所涉交易金额2 019亿元,发生各类关联方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有711家,占总数的69%以上。由此可见,关联方交易对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影响很大。其中,定价政策是关联方交易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目前关联方交易中存在很多漏洞的地方。

1)关联方交易定价的自主性很大。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协议定价的自主性比较大,成为某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从上市公司的实际披露情况来看,不少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交易定价的确定依据或未做说明,或说明的定价方式各式各样,行业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而且上市公司披露传递的关联方信息非常有限。2)定价政策披露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由于没有统一的转移价格披露政策,各个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也就缺乏可比性,而且披露所能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信息使用者往往无法对关联方交易造成的盈亏或利弊情况做出判断

(2)解决建议。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财务操纵,必须要加强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信息披露的监管。对转移定价做出更详细的披露,并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制定不同的转移定价政策。

2.公允价值在交叉持股情况下的确定问题

所谓交叉持股(Cross Shbreholding),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基于某种特定目的,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形成企业法人间交叉投资的现象。

(1)我国现行交叉持股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持有的流通股被直接计入可交易金融资产,其价值按照公允价值(报告期末金融工具二级市场的收盘价格)计量。在牛市中,交叉持股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通过公允价值计价形成循环放大的效应,股价上涨和业绩提高相互推动,在上市公司真正经营业绩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其股价可以大幅上涨。

(2)交叉持股下公允价值确定的建议。针对我国目前新会计准则中以报告期末的股票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来计量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投资收益,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缺乏价值投资理念的弱式有效性阶段,为了抑制上市公司借助证券市场的投机性操纵业绩,建议以按照每个季度移动平均计算得出的股票市价作为公允价值。

(二)预测和业绩考核问题

1.公允价值运用增加了预测难度。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使与资产、负债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下转155页)(上接153页)进入利润,而这些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存在很多无法预期的因素,且其变动在管理者可控范围之外,具有偶发性、暂时性等特点;其次,公允价值的选择、估值与计算本身就有很多人为估计成份,一定程度上使得增加了企业管理层预测未来经营状况的难度。

2.公允价值运用对现有业绩考核指标的冲击。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不同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债务人从债权人获得的债务豁免均应确认为当期利润。这就出现了将这些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也不是企业管理层所能够控制的利润纳入了业绩考核的问题。

3.解决建议。如果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会计利润相挂钩(如奖金计划),在对管理层业绩评价时应剔除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中的未实现汇兑损益、所得税费用中包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营业外收支等损益,如果,应否扣除这些利润项目。

(三)利润分配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计入企业利润,产生利润成为分配股利的基数。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晓榕.会计计量若干问题探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窦天骄.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0,(5).

[4] 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

[5] 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6] 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会计研究,2007,(2).

[7] 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5).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建议公允价值难题
借调难题
浅谈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