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铜川727000)
党 玲 杨 剑 曹 娟 陈瑶丽 谢旭东 穆金姬
·调查研究·
陕西铜川地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铜川727000)
党 玲 杨 剑 曹 娟 陈瑶丽 谢旭东 穆金姬
目的:探讨陕西铜川地区常住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亚型、分布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铜川市50个社区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IBS诊断采用罗马Ⅲ标准,分型采用Bristol粪便形状分型量表,同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评估量表。结果:完成调查并回收问卷合格者8080份,有效率90%。共检出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1042例,其中男性560例(14.6%),女性482例(12.8%),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最高(20.1%),20~29岁年龄段次之(18.6%)。符合罗马Ⅲ分型标准中最多见的是未定型(40.9%),其次男性以腹泻型(28.8%)多见,女性则以便秘型(21.4%)多见。脑力劳动组、肥胖组、腹部手术组、焦虑失眠组、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组的IBS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多食用辛辣食物,IBS患病风险提高1.96倍,而低脂高蛋白饮食则可以降低IBS的风险。脑力劳动和焦虑、失眠同样是IBS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IBS是陕西铜川地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力劳动、辛辣刺激食物、胃肠道感染、腹部手术史、服用抗生素或止痛药物史、焦虑和失眠是IBS患病的危险因素,而低脂、高蛋白饮食则是保护性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好发于45岁以下中青年,患病率3%~20%。我国IBS的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晚。本研究采用最新的罗马Ⅲ标准对我市社区人群进行IBS随机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我市社区人群IBS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征,探讨IBS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为找到有效的防治策略,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
1.1 抽样人群: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对铜川市50个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外来人口、有精神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下、肠道寄生虫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以及严重视听障碍者除外。
1.2 样本量:初步确定调查对象10000名,排除外来人口、空置房等因素后,实际调查对象9000名。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街道或镇为一级行政单位,城区按街道-居委会-小区分级,郊区按镇-村委会-村分级,最后以小区或村为整群进行随机抽样,以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2.2 调查问卷:①IBS调查问卷:参考国外成人IBS调查表,结合我国国情自行设计含有诊断标准、诱发因素等5个方面的IBS调查表。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所测量症状的时间跨度为1周,用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③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如果在过去任意1个月内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失眠情况,则选择相应项目。
2.3 调查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抽样对象完成IBS调查表、SAS、SDS和AIS。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由受试者自我评定,独立填写,1h内完成。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与质量控制。
2.4 IBS的诊断及分型标准:采用罗马Ⅲ标准。根据胃肠道症状筛选符合IBS症状的调查对象,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纳入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
1 抽样情况 实际抽取50个社区(村),3659户,共发放调查问卷9000份,完成调查并回收问卷合格者8080份,有效率90%。其中男性4135名(54.2%),女性3945名(45.8%),年龄20岁~95岁,平均年龄46.50±18.73岁。性别、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全部数据的频数分布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统计量=0.058,P=0.000)。
2 调查结果
2.1 IBS的患病率及性别、年龄分布:接受本次调查的8080名居民中,共检出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1042例,其中男性560例(14.6%),女性482例(12.8%)。男女比例1∶0.93,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年龄段中,30~39岁组的检出率最高(20.1%),20~29岁年龄段次之(18.6%),40~69岁组随年龄增长IBS检出率下降,70岁以上组检出率又有所升高(11.7%),见表1。
2.2 IBS亚型及分布特征: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中,腹泻型占26.1%,便秘型占21.4%,混合型占13.9%,未定型占38.6%。统计学分析显示,IBS亚型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4,P=0.023),其中男性以腹泻型为主(29.3%),女性以便秘型为主(24.7%),混合型和未定型男、女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BS亚型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IBS患者的个体特征:根据个体一般情况特征进行分组。其中按体征指数分为体征不足、体重正常和肥胖组;按职业性质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脑体混合劳动组;按既往是否行腹部手术分为无腹部手术组和腹部手术组;按是否有口服相关药物史分为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组和未服药组;按是否存在焦虑失眠分为焦虑失眠组和无焦虑失眠组。分析显示,在脑力劳动组(χ2=9.506,P=0.015)、肥胖组(χ2=4.895,P=0.043)、腹部手术组(χ2=6.742,P=0.026)、焦虑失眠组(χ2=11.459,P=0.010)、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组(χ2=5.517,P=0.031)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IBS的危险因素
3.1 饮食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辛辣食物、低脂食物和高蛋白食物在IBS患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辛辣食物为IBS患病的危险因素(OR=1.576,P=0.000),而低脂、高蛋白饮食则可以降低IBS的风险(OR=0.914,P=0.000),为IBS患病的保护性因素。
3.2 既往病史:以IBS检出为因变量,将各项既往病史作为IBS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胃肠道感染、腹部手术、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病史的人群患IBS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125、4.834、2.659倍(P﹤0.05))。
3.3 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质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及失眠在IBS患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状态患IBS的危险性提高3.572倍(OR=1.842,P=0.000);失眠状态危险性提高2.687倍(OR=2.056,P=0.000),见表2。
表1 陕西铜川地区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
检出率及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表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失眠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IBS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症状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生产效率造成巨大影响。我国IBS流行病学调查起步较晚。2000年熊理守[1]等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方法,对广东省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符合Manning及罗马Ⅱ标准的社区人群患病率为5.67%和11.5%。2011年沈峰[2]等采用罗马Ⅲ标准对上海市社区人群进行类似研究,患病率12.7%,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接近[3]。本次研究采用罗马Ⅲ标准,对陕西铜川地区社区人群采用整群、分层、多级的流行病学调查,共检出IBS患者1042例,其中男性14.6%,女性12.8%,男女比例1∶0.93,结果也接近西方发达国家IBS发病情况。由此可见,罗马Ⅲ标准比罗马Ⅱ标准具有更好的检出率和敏感性,这可能和罗马Ⅲ标准更强调以症状为基础,联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有关。其他原因可能还与地域差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教育及医疗水平等有关。
西方国家研究显示,女性IBS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2∶1,而亚洲国家的相关研究却未见IBS患病率与性别有明显的相关性[4]。而性别与分型的关系东西方研究结果则较一致,即男性IBS患者以腹泻型为主,而女性患者则以便秘型较多见[5]。本研究结果显示IBS患病率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研究结果相似,亚型中以未定型为最多,其次在男性腹泻型多见,女性则便秘型更多。
本次研究对受访患者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既往病史、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IBS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脑力劳动、辛辣刺激食物、胃肠道感染、腹部手术史、服用抗生素或止痛药物史、焦虑和失眠是IBS患病的危险因素,而低脂、高蛋白饮食则是保护性因素。近年来,睡眠异常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失眠效率和质量异常,可引起或加重IBS的症状。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失眠人群患IBS的风险提高2.687倍。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联合检查IB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生化标志物与非IBS疾病进行鉴别,但目前仍没有一个特征性的生化指标用以诊断IBS或者与其他器质性疾病进行鉴别。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地社区人群IBS患病情况及对危险因素的分析评价,以期更好的进行IBS的早期筛查和防治。
[1] 熊理守,陈晏湖,陈惠新,等. 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78-281.
[2] 沈 峰,李定国,周惠清,等. 上海市松江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内科杂志,2011,31(10):663-668.
[3] Grundmann O,Yoon S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epidem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 update for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691-699.
[4] Shen L,Kong H,Hou X.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1885-1890.
[5] Herman J,Pokkunuri V,Braham L,etal. Gender distribut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everity of constipation relative to diarrhea[J]. Gend Med,2010,7:240-246.
(收稿:2014-11-01)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R181.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