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2015-05-05 06:34曾世华周培媚
重庆医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换肤克林果酸

曾世华,袁 霞,刘 兰,周培媚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610017)

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曾世华,袁 霞,刘 兰,周培媚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610017)

目的 观察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的125例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果酸换肤治疗,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两组均同时早晚外用克林霉素凝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2.14%,对照组有效率6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9,P<0.05)。结论 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果酸;克林霉素;痤疮

痤疮为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青春期易反复发作,久之可形成色素沉着及囊肿结节瘢痕等毁容性损害,从而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美观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本院皮肤科门诊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寻常痤疮的患者。男女性别不限,共入选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因不能耐受果酸而中断治疗者2例,失访4例,实际完成本次试验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15~32岁,病程2个月至6年,Ⅰ级4例,Ⅱ级30例,Ⅲ级22例;对照组失访4例,实际完成本次试验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在16~31岁,病程2个月至8年,Ⅰ级5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病程、病情严重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pillsbury分类法[1]Ⅰ~Ⅲ级(皮疹以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为主);(2)愿配合治疗接受随访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对果酸过敏者;光敏感或近1周对光防护不够者;(2)近6个月口服过维A酸;近2周口服或外用过抗生素、激素及维A酸者;(3)近期有面部外伤、手术或接受过冷冻、激光、磨削及放疗者;(4)合并有其余面部皮肤病者:如扁平疣、活动性单纯疱疹、口周皮炎等;(5)妊娠、哺乳及计划怀孕女性;(6)瘢痕体质者;(7)精神病患或有免疫缺陷者;(8)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9)重度痤疮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药物及材料 薇诺娜皮损保护霜(规格:每支30 g)、薇诺娜果酸活肤液(规格:每支1 mL)、薇诺娜退热冰膜(规格:每帖25 g),维诺娜系列产品均由云南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阿达帕林(规格:0.1%每支15 g 成都鹤鸣山制药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规格:每支20g 江苏中丹制药);维生素B6(规格:每粒10 mg,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28A浓雾型冷喷机。

1.2.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给予果酸换肤治疗(每2周1次共4次;详细过程见下),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晨起及傍晚各外涂1次;对照组:给予0.1% 阿达帕林凝胶夜间入睡前清洁皮肤后外涂1次,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晨起及傍晚各外涂1次;两组皮脂分泌旺盛者均口服维生素B6 20 mg 3次/天控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行皮损计数并拍照记录皮损情况。

1.2.1.3 果酸换肤 治疗前填写患者一般资料,拍照记录皮损情况;患者于治疗床上取平卧位,操作者清洁其面部后用美容巾包裹固定患者头发以充分暴露操作区;用棉片沾取清洁液清洁面部;于眼角、鼻唇沟、口周皮肤及既往陈旧伤口处涂上皮损保护霜,3~4层湿医用纱布盖于双眼上后,将选择好浓度的果酸活肤液(第1次治疗20%,第2次治疗20%,第3次治疗35%,第4次治疗50%)依次从额头或皮损较重区快速涂刷于所有皮损区并计时,待其停留3~5 min或患者感到烧灼感、刺痛或皮肤出现红斑、白霜时喷上中和液至无泡沫产生;除去护眼的纱布及残留的皮损保护霜,立即外贴退热冰膜并加冷喷治疗共15 min;最后外涂舒敏保湿特护霜;嘱患者治疗期间严格防晒。

1.2.2 疗效评判 指定专人按统一标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皮损并拍照存档。采用分区计数的方法,按照前额、右面颊、左面颊、鼻部、下颏、胸及上背部的顺序记录各区各类皮疹(黑白头粉刺、炎性丘疹、红斑、脓疱)的数量,计算出炎症性皮疹数(红斑丘疹脓疱)和非炎症性皮疹(黑白头粉刺) 的数量。根据治疗前、后皮疹减少的百分数判定疗效[2]。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疗效指数大于或等于90%为痊愈;疗效指数60%~89%为显效;疗效指数20%~59%为好转;疗效指数小于或等于19%为无效。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2.3 不良反应 全程记录患者有无烧灼、刺痛、瘙痒感,观察有无红斑、肿胀、光敏感及色素沉着,分析追踪原因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后2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05)。治疗后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6,P>0.05),治疗后8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9,P<0.05)。见表1~3。

表1 治疗后2周疗效观察

表2 治疗后4周疗效观察

表3 治疗后8周疗效观察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组56例中当果酸浓度达到50%时有29例(51.78%)出现了轻至中度红斑,但28例经退热冰膜加冷喷后消退,其中仅1例肿胀明显经口服抗组胺药及局部冷敷后5 d肿胀消退轻微脱屑;10(17.86%)例出现白霜加中和液及退热冰膜外敷后均消退;25例(44.64%)有轻微的烧灼、刺痛感治疗其中24例3 d内此类不适感消失;1例(1.78%)治疗后有轻微色素沉着,目前仍随访中;1例(1.78%)因治疗后未严格防晒出现了光敏感。

3 讨 论

痤疮为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青春期发病率及治疗后复发率高,且皮疹多样(黑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色素沉着及瘢痕)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发病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增殖及遗传有关。治疗需要针对发病的各主要环节--包括控油去脂、杀菌、纠正毛周异常角化,故常采用内服外用的综合疗法,因而治疗药物多、日常操作繁琐及不良反应多;内服维A酸类药物虽可同时阻断发病的多个环节但可致皮肤黏膜干燥、瘙痒、肝功能损害及致畸作用等因而使用受限;外用维A酸类对皮肤刺激较大,使局部皮肤的耐受性差,甚至失去屏障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坚持治疗。

果酸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的有机酸。其分子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作用安全,不破坏表皮的屏障功能。用于皮肤时可降低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黏着性从而可纠正痤疮患者的毛囊异常角化,且实验证实20%果酸即能抗兔耳模型的粉刺[3];李琳等[4]还用微量稀释法测到在体外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3~1.46 mg/mL(0.062 5%~0.125 0%),而临床应用的果酸换肤液浓度为20%、35%、50%、70%;甚至还有观察到果酸可致部分患者皮脂腺分泌减少,因此果酸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1%克林霉素磷酸酯不含油脂和乙醇,对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也较实用[5]。

作者将二者联合使用,对照组以阿达帕林作对照,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优于张国强等[6]的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及李琳等[7]的单用果酸治疗,同袁冰峰等[8]的果酸联合中药口服有效率相当但减少系统用药的不良反应,故认为果酸换肤治疗操作次数少且疗效高。但目前认为果酸主要作用还是抗角化,而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强化了抗炎环节,若同时口服控油去脂药物(如维生素B6、西咪替丁及安体舒通)则简单易行地实现了多环节靶向治疗。这一治疗模式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Cunliffe WJ,Gollnick HPM.Ac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London:Martin Dunitz,2001:5.

[2]Tzung TY,Wu KH,Huang ML.Blue light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J].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2004,20(5):266-269.

[3]李琳,赵梓刚,马长生,等.果酸抗兔耳模型黑头粉刺作用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11):855-857.

[4]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6):482-483.

[5]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6]张国强,王文氢,康瑞花,等.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368-369.

[7]李琳,夏莉华,李晓燕.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60(1):105-106.

[8]袁冰峰,俞珊,何惠珍.果酸配合中药治疗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60(2):1004-1005.

曾世华(1979-),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病方面的研究。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1.034

R758.73+3

B

1671-8348(2015)21-2977-03

2015-01-27

2015-04-03)

猜你喜欢
换肤克林果酸
“刷酸”能变美采用要慎重
“刷酸”过度可致“烂脸”
油痘肌的换脸术
烫不死的细菌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老鼠克林求学记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不倒的陀螺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