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萍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主要治疗方式为肾脏移植和血液透析[1-2]。肾脏移植理论上是治尿毒症最佳的方法,但活体肾脏匹配困难,术后往往会出现排异反应,且手术价格昂贵,应用受到极大限制[3];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然而该方法昂贵的费用和痛苦的过程使社会家庭及患者不堪重负[4]。为此笔者探索了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尿毒症,在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以期减少血液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2014年7月接收的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均已明确诊断,选取标准:(1)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满3个月以上,已经进入正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或血肌酐(Scr)>707.2 μmol/L;(3)年龄 18~65岁;(4)排除患有严重心血管、肝脏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的患者。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灌肠辅助治疗组和血液透析对照组。辅助治疗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3.3±8.9)岁,透析时间(3.9±1.5)年;透析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5.7±7.5)岁,透析时间(3.7±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告知所有患者,并取的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安排了饮食疗法(给足热量、优质蛋白),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患者感染,稳定患者血压等治疗。
1.2.2 血液透析 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美国百特(Baxter)血液透析机,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选动-静脉内瘘,并全身肝素化抗凝,首次用量0.2~0.8 mg/kg,追加肝素量5 mg/h(有明显出血倾向患者采用无肝素或体外肝素化透析)。根据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表现,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平均尿素氮浓度TACurea,以确定透析时间间隔,一般为每周不高于3次,4~5 h/次,血液流量为180~250 mL/min。
1.2.3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组在每周保持不多于1次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组方为大黄(后下)20~25 g,丹参15 g,黄芪20~25 g,当归20 g,麦冬12~16 g,赤芍10 g,生牡蛎(先煎)25~30 g,蒲公英15 g组成。上述药物混合后加水500 mL,文火煎取药液250 mL。1~2次/d(透析当日除外),250 mL/次,药液保留30~60 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主要考察生化指标,适当延长中药辅助治疗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间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包括精神状况、胃纳情况、有否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尿量的增减等方面[5]。
检测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BUA)、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球蛋白(A/G)、谷丙转氨酶(SGPT)以及钾(K+)、钠(Na+)、氯(Cl-)、钙(Ca2+)、磷(P3-)等各项指标的变化[6-7]。计算出各组患者的平均尿素氮浓度(TAC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蛋白分解率(PC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Gotch等提出的透析效果评定的基本指标作为参照:若KT/V>1,PCR>1g/(kg·d),TACurea<50 mg/dL,则表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否则,效果不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没有较大改善[8]。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辅助治疗组相对于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精神更好、胃纳更佳,尿量增加明显,大便更通畅(2~3次 /d)。
辅助治疗组适当延长血液透析时间间隔后,两组透析前后BUN、Scr、Ccr及Kt/V、TACurea、PCR的变化见表1和表2。辅助治疗组患者的肾功能的改善情况及透析充分性与血液透析对照组比较,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尿毒症延长透析时间间隔后,达到了正常血液透析后的治疗效果。
表1 两组透析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和残余肾功能比较(x-±s)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残余肾功能,结果显示辅助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对稳定,并略有增高趋势;透析对照组治疗后有所下降,见表1。残余肾功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患者的生存能力,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尿毒症的方法相对于单纯的血液透析对维持、改善残余肾功能有一定的效果,这将大大延长患者的寿命。
表2 两组透析的充分性比较(x-±s)
肾脏移植手术是尿毒症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受肾源、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并未被广泛应用[9-10];而血液透析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作为一种肾脏替代性疗法,使许多尿毒症患者能长期存活,而被普遍采用[11]。血液透析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透析后的患者的存活率,二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三是延长患者的透析时间间隔,四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等。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尿毒症将药液保留于直肠及其以上的结肠内,结肠黏膜组织的通透性较好,药液保留期间将与黏膜下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的体液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达到清除血液中相关毒素及各种有害物质,并补充电解质和碱性物质的目的[12-15]。大黄作为主药,其机理主要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的增殖,使氮质排泄,减轻肾小球高代谢,改善了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改善了肾小球的滤过率[16-17];而大黄复方灌肠的机理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调整免疫功能,平衡各微量的元素含量,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改善内分泌功能、贫血和血液流变学异常,防止出现出血倾向,降低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含量,升高血清中过氧化物歧化酶等[18-20]。与汤药疗法相比,灌肠治疗可避免汤药所导致的容量负荷加重问题,对于那些无法进食和食入即吐的患者特别适宜[21-24]。
本文探索了从中医方面对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在保持血液透析的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以达到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次数的目的,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研究结果通过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及透析充分性等方面的比较发现,中药灌肠辅助治疗组与血液透析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尿毒症可适当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患者血液透析的透析次数,透析效果略有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减少费用支出,且对医院来说投资少、易操作,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1] Garg A X, Parikh C R. Yin and Yang: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9,20(1):8-10.
[2]钟洪,赵洁,臧墼堂.慢性肾功能衰竭辨治理要[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9):1194-1195.
[3]宋纯东.王自敏教授对慢性肾脏病(CKD)中医病机认识[J].中医学报,2011,26(12):1435-1436.
[4] Zhu R, Chen Y P, Deng Y Y, et al. Cordyceps cicadae extracts ameliorate renal malfunction in a remnant kidney model[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11,12(12):1024-1033.
[5]蒋华,郭玉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35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3-64.
[6]赵辉,张献.长期规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29-30.
[7]赵春明,崔诗晗,王冰,等.尿毒症患者血清PTH、CysC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34-135.
[8]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45-1486.
[9]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9-579.
[10]马鸿杰,李康康.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4):361-363.
[11]尹剑宏.血液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C):61.
[12]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3.
[13]雷霖,张天民,秦明珠,等.中药保留灌肠减少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次数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4):40-41.
[14]沈倩,冯松杰.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4):625-627.
[15]尹璞.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09-110.
[16]刘明,何学红,李林,等.大黄在慢性肾功衰竭不同阶段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4(1):45-46.
[17]黄翠玲,李才,邓义斌.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506-508.
[18]徐大基.中医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思路探讨[J].中医药研究,2002,18(5):58-60.
[19]杨霓芝,刘旭生,林启展,等.中药对提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2):91-93.
[20]李幼玲.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血透并发症的中医辨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39-140.
[21]杨霓芝,刘旭生,林启展,等.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5(12):66-70.
[22]高峻.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5(8):150-154.
[23]张波,叶任高.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99,12(6):110-112.
[24]尹国良,林启展,李先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透析骨病22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99,15(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