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s

2015-05-05 12:37王耀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西省城镇化基础设施

王耀伟

摘 要: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但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却难以适应城镇化迅猛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能够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又能够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影响基础设施的投资。根据1993—2012年山西省基础设投资额和城镇化率的数据做实证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簪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镇化;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087-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曾经说过,中国的城市化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可见城镇化的重要性[1]。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只有其足够完善才能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接纳农业的闲置人口,城镇化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从理论需要和现实需求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的关系对考察山西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在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中,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必须具备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等。一般来讲,基础设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广义的基础设施除了上述外,还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设施和部门[2]。为进一步具体探讨基础设施与城镇化的关系,这里按照基础设施对城镇化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将基础设施分为经济型基础设施和社会型基础设施。经济型基础设施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在降低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成本的同时,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生产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水电煤热等设施。社会型基础设施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本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社会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设施。

(二)城镇化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城镇人口比重的指标,城镇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通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运用城镇人口指标评定分析山西的城镇化水平。

(三)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基础设施投资对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如果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这时,大量农村闲置的人口便会来到城镇,因为在城镇收入水平比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要高。同时基础设施会把更多的企业吸引到城镇中来,也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岗位来吸收农业人口。

有的学者认为,基础设施是确保城镇正常运作的能源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的载体,基础设施的存在为城市集聚所带来的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进行了有效地缓解与治理,促进城镇的良性发展。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影响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基础设投资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基础设施中既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本身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吸引外来投资者,增加城市的规模。第三,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农民进城生活。建设好基础设施,特别是乡镇的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走向城镇,在城镇安居乐业,从而拉动投资和消费,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对基础设施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需求上来讲,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带来需求的增加。据推算,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 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乘以1 000万城市人口,每年就需要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增加,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增加。需求的增加基本上是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步的,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与之相适应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城镇不断吸引人口流入并长期居住生活的前提条件。

二、山西省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在这里,城镇化水平是用城镇居民数占地区人口总数的比例来表示的。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Ur = 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基础设施分为经济型基础设施和社会型基础设施,分别用EIFN和SIFN表示。

(二)数据的说明

本文选取了1993—2012年二十年的数据。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选取1993—2004年各年年底总人口、城镇人口。其余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国研网。

(三)模型假定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针对产业投资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Ur = a + bFI + cSI+ dTI + u

Ur = a + bEINF + cSINF + u

(四)实证检验

通过eviews数据分析,得出山西省城镇化和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相关分析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Ur = 0.306336 + 0.000125ENIF - 0.000214SINF

拟合优度R2 =0.833,修正的可决定系数为R2=0.802,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得很好。

模型结果说明,城镇化水平与基础设施投资额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度较好。具体来说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型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亿元,城镇化水平增加0.012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型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每增加1亿元,城镇化水平减少0.0214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型基础设施投资对山西省城镇化的发展有较为明显促进作用,而社会型基础设施投资对山西省城镇化的发展反而有着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山西省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城镇化的发展对炼铁、煤炭等产业的发展依赖度较高,而这些行业对经济型基础设投资较为依赖。另一方面,山西省基础设投资总资金额不足,过多地用在社会型基础设施建设上会占用经济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份额。

三、政策建议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城镇的繁荣,而城镇的发展又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两者协调有序的发展才是当地经济发展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模式

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支出。在资金有保障的条件下,可以适度超前地扩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优先的发展模式,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财政资金比较匮乏的地区,可以选择同步或者稍微滞后发展的模式,优先发展一些生产性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拿出更多的资源来保证对基础设施的需求[3]。政府要在城镇发展的早期就做好科学的规划,对将来城镇发展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预留足够的发展余地,兼顾环境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只有这样,城镇才能持续地扩张和发展。

(二)加强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划

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充分考虑与权衡效率、公平和环保目标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行数量、结构和项目选择上做出合理的计划[4]。

首先,在总量上,基础设施投资既不能落后于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不能过度的超前。基础设施不足会产生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基础设施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基础设施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有效协调好交通、水利、能源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和比例,才能充分发挥好基础设施的功效。在城市发展初期,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不大,可以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开始对经济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加大,应该集中资金优先保证经济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密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对城市的发展越显重要,社会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最后,为避免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应该在空间布局上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在时序上应该遵循“有重点、有先后”的原则,以达到资金的高效利用。

(三)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调整官员考核指标

在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中,未来政府将扮演一个服务型的管理者角色尊重市场规律,追求投资效率。

在官员考核指标方面,不应过多的看重GDP的增长,应该充分考虑到政府在改善当地民生方面的努力,城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升方面,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城镇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于保持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桂江丰,等.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5).

[2] 蒋时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3] 孙虎.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相关性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5.

[4] 蒋时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0.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山西省城镇化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