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地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2015-05-05 12:34姚晨胡海洋魏媛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喀斯特协调发展贵州省

姚晨 胡海洋 魏媛

摘 要: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贵州欠发达和欠开发的省情,省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供给日益紧张。因此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区域内部经济差异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贵州省;喀斯特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079-02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非均等化现象。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保持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落后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资源合理流动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就会导致一系列失衡问题,进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贵州是喀斯特山区省份,近年来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迅速,全省经济总量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省内各个地区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条件的不同,贵州省内区域经济差异逐渐凸显。在当前国家实施黔中经济区开发和贵安新区建设的背景下,正确分析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对贵州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由于地理、历史、民族的原因,经济发展较慢,发展程度较低,致使贵州的经济十分落后。2013年贵州人均GDP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倒数第一,人均GDP只有3 710.78美元,仅占排名第一的天津市人均GDP的两成;从就业结构上来看,贵州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近15个百分点;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贵州现状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全国2004年的城市化水平。总的来说,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原因

(一)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

帅亮乾通过对贵州省各地区人均GDP差异及各地区中心城市GDP总值差异进行测度后,发现各地区人均GDP及各地区中心城市GDP总值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显现扩大趋势。王兵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内各个地市进行分类分析,并将贵州省内各地区划分为三类:贵阳市属于第一类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六盘水市和遵义市属于第二类地区,各个经济指标相比于贵阳市约低1~2倍,同时具备自身发展必须的经济要素,对外部要素的依赖较低;贵州省内其他地区属于第三类地区,是贵州省经济塌陷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巨大,这些地区也是造成贵州省经济总体落后的主要原因,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1.区位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区位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贵阳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强大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形成了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性高的城市群;六盘水市则利用自身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资源开采及加工型产业,经济发展势头也很强劲;省内其他地区则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和资金缺乏等种种原因,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贵州省内区域经济的差距。

2.政策方面的差异。贵州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在贵阳,政策的倾斜为贵阳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特别是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贵安新区的成立,使贵阳市在争取政策、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毕节市作为“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也得到了很大的政策扶持,有力的推进了毕节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进程,发展势头良好;而其他地区比如黔南、黔西南、铜仁地区等则由于政策扶持少,发展速度缓慢,区域经济差异严重。

3.产业结构的差别。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获得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它拥有有利的产业结构。因此,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将直接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2011年为例,省内发达地区贵阳(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6.5∶46.7∶46.8)、六盘水(7.2∶58.5∶34.3)产业集中在工业,而且第三产业也相对比较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而省内落后地区比如铜仁地区(38.2∶26.1∶35.7)、黔南地区(27.2∶41.3∶31.5),农业所占比重都过大,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4.人口素质的差别。总的来看,贵阳市和遵义市因为高校发展良好,人口素质较高、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而黔南地区作为传统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素质偏低,思想封闭,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贵州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选择

由于省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必须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1.第一类地区协调发展路径选择。以贵阳市为代表的第一类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继续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利用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因素,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又要带动省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利用其他地区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多的特点,启动这些地区资源开采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第二类地区协调发展路径选择。以遵义市、六盘水市为代表的第二类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在劳动力、资本、技术方面也有一定基础。考虑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带动性不强的现实,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发展,缩小自身与贵阳市的差距,同时要注意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第三类地区协调发展路径选择。贵州省内第三类地区基数大,基础差,是提高贵州总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些地区,摆脱贫困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具体来说,就是逐步缩小与省内其他地区各项经济指标的差距,在人均GDP、GDP总量等指标上面,争取用十至十五年的时间,提高到与贵阳相差两倍左右。第三类地区多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人才、资本、技术都比较稀缺,而且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重工业产业,要实现协调发展主要还是要依靠自身文化旅游和自然资源旅游产业带动,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意配套设施的协同发展,将旅游区开发成及旅游、购物、吃住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这样由点及面才能实现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 殷朝华.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5.

[2] 帅亮乾.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 王兵.贵州省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9.

[4] 吴乐英.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2,(3):372-375.

[5] 沈蕾.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3,(4):31-36.

[6] 蒋焕洲.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的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4):1-3.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喀斯特协调发展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