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娣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偶像、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社会,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力量的支持,走出心理阴霾,他们将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尝试用语文工具与他人沟通。
【关键词】听力残疾 学生 语文教学 情感 渗透
听力残疾学生属于特殊儿童的范围内,特殊儿童的心理一般偏离于正常儿童的心理,就感情上来说,他们经常显得任性、偏执、自私、冲动等,这些情感特点不利于他们的持续发展。特教学校要让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就要渗透给学生情感教育。这些特殊的儿童只有得到情感的满足,才能够用正面的情感力量克服自身缺陷带来的困难。本次研究将说明在特校的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行为偶像,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特校的儿童之所以显得情感偏离于正常的儿童,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比普通的儿童更敏感的原因,这些特殊的儿童能感知世界的渠道比别人更少,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更严密的保护自己,这种过度的自我保护展现出来的就是过于敏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缺陷儿童会非常在乎别人的一个行为或者一个表情,可能别人一个无心的表情或动作都会让特殊的儿童感觉到对方心意不善,如果学生一直抱着过度敏感的情绪成长,他们就很难健康的成长。
为了让学生转移这种生活的痛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偶像,让学生愿意以此偶像为目标,克服困难,从而健康的成长。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在爱迪生发明灯泡以前,人们已经有了电路这个概念,人们从理论上认为可以用灯泡来照明,可是却未能成功的做出一个灯泡,因为用怎样的介质作为灯泡,是当时人们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当时人们认为目前的介质似乎都不适合作为灯泡的媒介。爱迪生决定去克服这个难关,为了找到最适合做灯泡的材质,他总共做了五万多次实验,实验笔记总共写了一百五十多本,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爱迪生每天试验十七八个小时,他每天除了吃或者睡,就是做实验。终于经过五万多次的实验后,爱迪生找到一种适合做灯泡的介质——一种特殊的竹丝。
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所谓的天才、所谓的最伟大的人物,只是一个抱有远大理想的人物,他们为了这个理想能够克服别人不能克服的困难、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他们在精神的力量上超越了人们,人们感受到了这种伟大,于是将他们称之为伟人。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的远大理想是什么?谁又是值得他们学习的人?只有学生从情感的认知上了解到了人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握在别人的评价中,他们才会愿意自主的奋进、自主的学习。
二、展现语言艺术,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特殊的儿童与普通的儿童相比,感知的渠道更少,这似乎是一个缺陷,然而这也是一个优点,即特殊儿童的感情能够向内发展,如果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引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比普通的儿童更丰富。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这种特长,学生将可能在文学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
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一些非常生动的词汇:“我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我便飞跑地去看”。这些词句对普通的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一些让人愉快的词语,然而如果让听力残疾儿童来体会,他们能迅速的感受到这些词语背后传达的炽热感情。语文教师要了解到特殊儿童的这种优势,引导学生吸收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增强情感的体验。比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呼啸山庄》,让学生感受到该书中传达出的尖锐痛苦;可让学生阅读《堂吉诃德》,让学生感受到世情描述背后的幽默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写作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学会吸收语言艺术、操控语言艺术,学生将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满足。
三、引导参与实践,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
特殊的儿童不愿意真正去体会别人的感情、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害怕被他们拒绝、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教师可以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克服这种因为害怕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比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参加义务劳动,让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教师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当他们愿意对他人展现出爱心的时候,那些爷爷、奶奶是不会拒绝他们的爱心的,更不会岐视他们的为人;相反的,那些爷爷奶奶会更加怜惜他们,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参加这种社会实践,会让学生慢慢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物不完美,比如有些老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完美;比如有些老人也因为种种原因身体残疾;部分老人在情感经历中不完美。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自暴自弃,而是应该学会直面困难、挑战困难。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则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完美和不完美,这些生活实践将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情感素材。
总结
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偶像、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社会,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力量的支持,走出心理阴霾,他们将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尝试用语文工具与他人沟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