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远辉
[摘 要]
高三现代文的阅读备考教师大多遵循高考备考用书让学生为解题而阅读:注重解题技巧的操练而忽略根本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范围局限于试卷习题而与课外阅读隔离;围绕参考答案分析思考而缺乏切身的感悟体验。这样的备考往往耗时多成效却不大,而且消磨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试从通过超级阅读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习惯,通过开放性的阅读材料的连接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通过真实阅读体验的激发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这三个维度去破解高三现代文的阅读备考的困局,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终生对阅读的习惯爱好。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超级快速阅读;阅读材料;阅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在高考应试的大背景下,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所谓“懂得阅读”就是把试卷阅读题做得接近于参考答案,而“阅读的范围”基本上是历年高考和各省市模考中直接指向解题的文章,这样,高三最耗时耗力的各类体裁的现代文复习备考下来,却出现了以下令人尴尬郁闷的情况:一是学生根据复习指导书中文章阅读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现代文的阅读训练,其结果除了能生硬地套用一些名词术语解题却感受不到阅读能力真正的提高,如快速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整体把握和深处理解的能力。二是学生在阅读试题的参考答案的规范熏染下,学会了各类阅读题型的分析和表述的模式,却出现了与正常阅读功用相反的思维板滞思想僵化的现象。三是把课堂任务内的阅读和课外的阅读截然分开,“互不干涉”,随着课堂任务内的阅读训练不断加强,学生最后连课外阅读都厌恶了。高三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冰冷紧张、刻板无趣且最终都无法捉摸的事。究其原因,正如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温儒敏所指出,一是“现在的语文课虽然也注重阅读教学,但对于阅读方法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做得不够。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等等,都有技巧方法,需要一一学习,但是我们对这些方法技能的传授仍然很粗糙”;二是“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细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下面从三个维度谈谈高三现代文阅读备考的改革。
一、超级阅读方法
提到阅读方法,在高三备考时自然会想到高考复习书中根据考点顺序编排的考点解读和答题技法,其繁复精细会让人在初次接触时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充满信心,但是慢慢地会发现这是一种错觉和误会。在实际的阅读操作中,这些技法与阅读的本身关系不大,至多在解题和表述时提供一些模式套路。不要说学生对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阅读题目使用这些模式套路往往无法对号入座,就是一般的阅读题目学生往往也会顾此失彼。这往往会归咎于对这些阅读技法的掌握不熟练,而实质是学生没有具备阅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即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一旦阅读速度和流畅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脑部资源,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胡思乱想和默念,说得俗套一些,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当中,进入到忘我的境界。这时,你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还能记得更加牢固。因为要想快速理解一个复杂的长句,大脑就必须在读入信息的同时将信息存入短期记忆,而高速阅读能降低快速理解的难度。”“而所谓的理解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思路混乱,过于纠结细节上的论述,却忽略了宏观的分析。”而且我们知道,应试阅读首先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阅读,超出规定时间的阅读是无效的,另外,阅读本身所用的时间越多,后面解题分析的时间必然无法保证,阅读速度没有保证导致学生仓促地套用模式来分析作答,从而出现生搬硬套、答非所问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提高阅读速度是高三现代文阅读备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现在的应试阅读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没有较为清晰的理解把握而导致每解决一道题都要全文仔细阅读一遍,这样,不仅因时间压力导致紧张而使识辨能力降低,而且因为没有整体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逻辑而导致在分析作答时出现顾首不顾尾的问题。所以,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对于高三现代文阅读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超级快速阅读》(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著,郝湉译,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很好地提供了解决方案。下面结合高三备考的实际谈谈如何开发这本书,使之适切于高三的现代文阅读的具体备考。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时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就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超级快速阅读》从生理学、心理学层面谈及必须改变逐字阅读而导致的阅读速度低下、无法集中注意力、理解不充分、阻碍整体记忆的问题。要求首先以语义单元作为视线一次性定焦的最小单位(视线定焦一次读入4~5个字)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如果用手指或笔尖作为这种阅读的辅助工具垂直从上往下移动来牵引视线辅助阅读,其速度将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加快三分之一。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逐字阅读的阅读习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阅读原理和操作方法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此训练过程中,除了给学生指出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这在本文的第二大方面会具体谈及)活动途径外,重点要做到的是不断地激励学生勇敢地超越现有的阅读水平,迈出现有的阅读“舒适区”,让大脑建立阅读的“新的神经联系”(语义单元阅读习惯)。
等学生以语义单元为单位的阅读技能训练熟练后,接着就进行以整行为单位的阅读训练,即力求一次视线定焦就可以看完整行文字。这里的整行文字指的是七个字左右的一行,一般的杂志都是这样排版的,以杂志为阅读材料进行这种方法的训练的辅助工具是手掌,通过手掌从上往下的垂直移动来牵引视线定焦每一行文字。如果使用试卷中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因为试卷中的文章的排版每行一般是40多个字,所以,在进行整行阅读训练的时候,一般要用笔画出三条竖线,然后让三条竖线牵引视线使视线一次性定焦就读入一行文字。教师除了做好与前面语义单元阅读训练所做的工作外,还有通过自己的示范,对学生的视线的宽度进行训练提高;组织快速阅读的比赛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快速阅读的潜力。
当学生的整行阅读的技巧成了阅读时潜意识的操作,就可以进行第三种快速阅读的方法——S曲线式阅读,即视线一次定焦就读入几行文字。其原理是阅读时眼睛像一盏打在文章中的聚光灯,把落在灯光圆圈内外的可见文字都映在脑海里。这种方法在具体的阅读操作时其视线移动路径在同一页上大致呈现出S曲线,并且在同时读入上下几行的内容时在大脑里将每一个语义单元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除了继续做好和前面两种方法训练时的相同内容外,还要对学生视线的垂直方向的视野进行拓展训练,以及指导学生在一个局部文段中捕捉重点字词和梳理其内部逻辑的能力训练,具备了S曲线式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数倍。
但要学生都学会《超级快速阅读》中这三种快速阅读的方法,特别像S曲线式这种高速阅读方法,需要较长时间反复、刻苦的训练,高三的时间是不允许的。所以,在高三现代文阅读的备考时间里只能有所侧重地学习训练,即把语义单元阅读和整行阅读作为重点学习训练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阅读,而把S曲线式阅读方法作为其补充,S曲线式阅读只要能在特定的时候辅助语义单元阅读和整行阅读来加深文章的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分析即可。这就还需要再谈及《超级快速阅读》中提及的在快速阅读中利用视觉卡片的辅助来对文章的深度处理、理解和记忆的这种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把视觉卡片这个名词转换为思维导图会更直观。
“阅读也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首先,作者要把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转换成线性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想。之后,读者通道读取这些线性信息,在大脑中完成解码的过程,从而获取另外一幅发散性图像,最终理解作者的意图。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人之间其实只能间接沟通,而沟通的中介便是语言与文字。”阅读的主要任务就是借助文章的线性文字信息重新构建出作者最初的发散性思维(三维信息)。“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心理学复杂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如何激发脑的内部力量”。构建文章的思维导图就是把文章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线性信息(二维信息)转换为立体信息图像(三维信息)。这信息图像主要由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整体逻辑脉络构成。在快速阅读时同时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是一种将文字信息视觉化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辅助大脑在快速阅读中对所读入的信息进行处理、理解和记忆。阅读速度绝非是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唯一指标,理解和记忆才是至关重要的。以上这些理论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明确给学生解释清楚,然后让学生重点学习、训练思维导图的具体构建:第一,把握整体行文结构。这部分内容是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的主干信息,这要求在第一遍的语义单元阅读时就完成这个步骤,而不需要额外花时间苦思冥想。这个步骤具体操作需要教师结合高考复习书中各类体裁的阅读知识和技巧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结构模式和铺垫、伏笔、过渡、照应等情节安排技巧,还如传记中常有的传主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事件叙述节点特征。第二,提取关键词句。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分辨、把握表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或标志词;其次是训练学生如何注意那些揭示文章(段落)主旨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开头句,各段的首括句,篇末(段落)的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等。第三,画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中每个主干和分支上的关键词句之间不仅有着层次关系,不同枝干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恰恰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组成了整篇文章的逻辑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在语言单元阅读和整行阅读的基础上使用S曲线阅读方法来进行这个步骤的训练。完成了这一步骤,才能确切地说已经理解了整篇文章的意思并实现对整篇文章的清晰稳定的记忆,而在应试的阅读中也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了。
另外,这种超级阅读方法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十多年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意志力薄弱等原因会中途放弃,所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等方式来激励学生阅读将会成为教师在现代文阅读备考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工作。
二、开放性阅读材料
高三现代文的阅读材料基本圈定在试卷和习题集,解题成为阅读的唯一目的。学生只在课内进行解题式的阅读,由于阅读量的有限,阅读面的狭窄,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阅读不仅不能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反而会把原有的阅读兴趣也消磨殆尽。所以,即使是高三的现代文阅读备考,“立足于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应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又因为是高三备考,“大量阅读”还是要依据考纲的范围和高考的阅读能力要求,萃取有效的阅读方法,整合各类阅读材料,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能量,从而使“大量阅读”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实效,并为学生以后的“大量阅读”留下“火种”。
在高三宝贵的备考时间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材料一般情况不可能选取大部头的著作,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学校阅览室征订的报刊中寻找与高三现代文阅读专题匹配的报刊进行对接。这首先是因为报刊中的文章篇幅往往不会太长,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且有针对性的阅读;其次是报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最后是报刊不断更新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持续地保持兴趣和活力。
高三的现代文阅读备考专题主要是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三大类,其中的各类体裁都有其对应的报刊。如论述类有《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的各类期刊等;文学类小说体裁有《小小说选刊》(郑州市文联主办)、《故事会》(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等,散文体裁有《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主办)、《散文选刊》(河南省文联主办)等;实用类传记体裁《名人传记》(河南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人物》(人民出版社主办)等,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等体裁可对接报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南方日报》等相应的版面内容;除了以上这些专门体裁的报刊,也可选用那些综合类的杂志,如《读者》(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年文摘》(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意林》(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等,这些杂志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高三现代文阅读备考专题所对应的各类体裁文章。
三、真实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是诱导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生成与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寻求理解到自我理解的建构过程。……前者建构文本意义,是感悟和体验他人世界;后者建构自我意义,是感悟和体验自己世界。因此,阅读教学是在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中提供可持续化的优质的营养资源,为每一个生命成长探寻出一条充满希望和阳光的通道,实现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终生阅读者的目的。”其实,从近年的高考现代文的命题,特别是其中分值较重的阅读探究题就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教学的导向。但是,在现代文阅读备考的实际操作中,在赤裸裸的分数兑换的面前,教师的教学指导模式往往是严格依照参考答案“进行技术性的静态解读,很难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很难把准作者的情结点,即潜藏的情感秘密”。这样的阅读教学指导模式不仅枯燥无趣而且变成了学生思维的圈禁和情感的禁锢,不要说这是一种急功近利以牺牲学生终生阅读兴趣为代价的模式,这样一种近乎剥离学生真实自我的阅读理解体验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是无法让学生真正适应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趋势的。有了超级阅读方法和开放的文本材料,活泼高效的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情景中打通课堂内外、师生互联共享、通向终生阅读的一种模式。
第一,把学生带到学校阅览室,让学生现场了解阅览室的报刊种类,找到与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对应的各种报刊;再以这些报刊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训练本文前面所谈及的超级阅读方法。教师除了一开始要传授超级阅读方法基本理论和操作要领外,重点是对这些文本材料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具体的操作示范以及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良阅读习惯的纠正,还有就是通过推介文本材料来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趣味。
第二,学生阅读训练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外,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在开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使用超级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尽量多的文章并做好篇目记录,到了一定时候,再要求学生每天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精读几篇文章并记录精读成果。做读书笔记除了能增加学生每天的阅读成就感外,教师需要通过学生读书笔记的点评来讲解各类体裁的文章知识和鉴赏方法,这比起简单地依照复习书来讲解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验各种阅读知识和方法的作用和妙处,从而促进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和做读书笔记中对阅读知识和方法的学以致用的自觉性。
第三,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这种课外阅读中并做好读书笔记。首先,教师要熟悉高考现代文专题各类体裁所对应的各种报刊的情况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其次,教师要精读某类报刊一些重点篇章,有意识地把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融进教师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读书笔记中或质疑、或议论、或抒情,最后通过开展师生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来给学生的应试阅读和课外阅读以示范和引导。另外,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试卷的文章阅读时,要联系自己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或类比、或印证、或拓展,从而让应试阅读和课外阅读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也对接起来。
“学生们的阅读,更真实更具体的意义是‘人可以由此而获得发展,而非只是在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上不断积累经验与总结成败。浑茫的、拥有一些空泛知识的、今日的学生未来的社会成员,若是从这样的阅读中汹汹走出,将来由他们构建而成的社会,不难想象。”高三的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备考的难点,而阅读应是人生丰富和发展的重点,如果让学生在高三只囿于为解题而阅读的窠臼,只注重应试阅读的小技巧和有限的试卷资料中文章的阅读训练,而不从根本上打通课堂内外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着力,学生在高考中的阅读和以后的终生阅读都将会成为不轻松的“难题”。
[参 考 文 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温儒敏.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在济南明湖中学的讲话[J].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4,3A.
[3][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郝湉译.超级快速阅读[M].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版,2013.
[4]巢宗祺、雷实、陆志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储建明.关于阅读教学碎片化的改革建言(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武汉),2014.
[6]冯为民.语文教学的迷茫与混沌[J].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2013,9(上).
[7]连中国.生命,因阅读而尴尬——为当前教育反思提供一点参照[J].语文学习(上海),2014,6.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