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由传统美术手工教学学生接受式的学习转为主动的、自主式的学习,教学观念与方法的转变是关键。
一、集思广益,赋予思想上的自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从“师”的角度预设教学环节,虽然在激发手工制作的兴趣点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从“生”的角度考虑不足,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时常产生偏差,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主动地找到制作兴趣点。
如,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走迷宫》一课要求学生组装一个纸迷宫。笔者在教学设计时,以迷宫平面的路线设定和关卡阻断点的制作作为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新课导入。可是,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生活中学生已经玩过许多类似的游戏,对路线设计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关卡制作以纸片阻断方式也过于简单,所以,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于是,在第二个平行班级教学前,笔者把要制作的内容先向学生进行说明,然后问他们:你们想制作什么样的迷宫?什么样的设计是你们最期待的?学生们的回答十分踊跃:要立体感更强的,路线可以从空中搭桥过的,还可以走地下通道的;关卡设计要漂亮,可以是一个湖,一口井,就算是一只小怪兽也要是立体的……学生的想法给了笔者许多启发,于是,笔者立刻把教学导入设计重点放在设计的“奇”上,以谁的想法最有创意作为兴趣点展开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多向思维,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
“师做生学”为主导的常规手工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性,加之,在教学演示过程中遇到复杂的制作细节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制作过程中,时常陷入困境,学习的难点无法有效突破。因此,可以尝试运用非常规的推理方式找到制作方法。
如,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玩偶大本营》时,笔者首先将制作好的几个蛋壳偶人进行展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并不是进入讲解制作过程的步骤,而是将这些做好的偶人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将它们拆开来,看看每个部分是怎么做的?如何连接的?如何进行装饰的?尤其强调看看哪些细节是最难做的?要求学生对这些细节认真研究制作方法。学生们纷纷动手,将偶人进行拆解、分析后,有的小组认为,要将头、身、四肢、装饰物分别进行制作后再进行组合黏合;有的小组认为,要在黏合前将装饰的色彩上好;有的小组认为,也可在黏合后装饰上色。最后,每组将自己认为最好的制作方法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其乐融融。
三、优化组合,凸显制作安排的自主
小组合作是自主学习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在手工教学中也备受推崇。但是,大多时候,小组里只是个别学生在动手,有些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因此,应着重强调分工合作,以众人之长形成合力,完成学习作品。
如,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风铃叮当》时,笔者并没有按通常教学要求布置学生带统一的材料,而是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进行讨论,以讨论的结果来决定要做哪种类型的风铃。每个小组根据确定制作内容来携带材料,同时,还要求按每个人的长处安排好分工,自己也可以提出要做哪一个部分。很快,有的小组提出要用塑料瓶来制作,有的小组要用卡纸,有的小组要用易拉罐等等。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有的负责风铃的制作,有的负责风铃架的制作,有的负责风铃装饰绘画等等。制作时,由于周详的安排和学生每个人的充分准备,加上制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完成得十分顺利。
四、自由评价,发挥创意展示的自主
评价在美术手工教学中尤显重要,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总结。通常的课堂评价多在结束时对制作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也多由教师包办,忽视了制作过程的评价,即阶段性评价。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评价,以个人或各组之间的交流来完善学习。
如,在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拼泥板》时,笔者将评价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在基础泥板的制作时,要求学生比比看看谁做的泥板最合适,为什么可以在卷曲之后而不变形?为什么有的人做的无法折卷,是否太厚了?为什么有的人在折卷后立刻瘪了下去,是否太薄了?通过对比评价,找出不足,肯定优点,让每位学生都找到基础泥板合适的制作厚度。在制作造型时,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或小组制作的工艺、大小、比例等方面也进行优缺点的比较、评价,这样,制作过程中就能及时发现制作缺陷,学生就可以马上进行改正、调整。最终完成作品时,让学生再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对比互评,谈自己的体会,也说对他人的看法,最后思考一下,自己的方法如何与别人的优点结合,得出最佳的制作方案。
五、拓展延伸,突出学习运用的自主
课后延伸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往往被象征性地一句话带过,其实,课后延伸才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是把自主学习带到生活中的一个表现。可以尝试将“学”与“用”结合,体现“艺术源于生活”。
如,在学校安排春游活动时,笔者作为跟班教师被安排到所任的四年级。在前往目的地途中,一位学生指着路边商店里出售的蜡染衣服对笔者说:“老师,这不是和我们学过的《花手帕》一课中扎染很像吗?”边上也有同学跟着附和,于是,笔者说:“对呀,那你们谁能说一说它上面的花纹要怎么制作,用了哪些技法?”学生们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分析的结果。笔者分别对他们的回答做了肯定,同时对不足之处也做了补充。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继续对随后所见的与《真情对印》一课相对应的窗花和与《拼泥板》一课相对应的陶艺工艺品进行了分析,学生们通过积极的讨论、研究,学习情绪十分高涨。
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决定了手工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立、自为、自律,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放心、放手。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南门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