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城知子罗

2015-05-04 06:23:48设计
中国西部 2015年4期
关键词:怒族独龙族怒江州

文·图 /吴 曦 设计/ 王 鹏

废城知子罗

文·图 /吴 曦 设计/ 王 鹏

第一次零星知道知子罗是什么、怎么个来历、什么样的现状时,我心头一颤一热,然后,没来由地,眼眶发酸。名字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的知子罗,毫无征兆地从时间深处跳了出来。电光火石间,他的形象在我心底被速写出来:有些许蓬头垢面,还有几分衣衫褴褛,可是却神采奕奕、体格壮实。在知道何为知子罗,以及其真实存在的那一刻,我视从未谋面的知子罗为心底深处的故人。

许多天,很多路,领略了若干风格各异的景致之后,我们终于走向知子罗,走向改天换地的狂风暴雨被瞬息速冻后的现场。

尘封的历史,既是语言修辞上的描述,又是客观实在的发生。远的有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近的有5·12汶川地震之后的北川老县城。浩瀚宇宙中的任一个小小发生,都可能对人类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膜拜,与其说是缺少科学知识,不如说是对大自然的伟力太有切身所感。

面对基于自然力量的尘封,我们通常悲恸、静默,然后转身,寻找下一个家园期待下一个更加美好。

可是,面对被时间尘封的记忆之城——知子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心里存着熊熊烈火般、矢志无悔的对未来的期待。

那座城,在那里,像一曲与今日格格不入的变奏曲,激昂、雄浑的曲调,回旋在空落无人的废城广场上,回旋在八角楼侧的主席台上空。金色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打在主席台两侧斑驳的灰白土墙上,打在人民在那逝去年代里一笔一划手书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毛主席语录上。明澈透亮的午后阳光,清晰地照亮了这些红色标语的黯淡和模糊。

两栋红砖灰墙的平顶宿舍楼一字排开,分列广场两侧,上下三层的楼房,窗口洞开,齐齐整整并列着,没有窗玻璃,一个个黑乎乎的洞口,像一只只警惕注视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黑眼睛。楼体侧面的墙上,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头像被绘在那里,经风沐雨,被模糊了模样。不了解历史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之后出生的人,对这位被时间涂抹、改变的历史伟人,也许很难明白他真实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时间是种不逆转,不停留的发生,它孤独地、一往无前地走向消逝,没有知音。

平凡无知如我等,必然做不了时间的知音,顶多在机缘巧合的时候,走入正现场回放的时光片段中,约略明白彼时与此时的种种不同。

在傈僳语里,“知子罗”的意思是好地方,但是,在地图上,这个名字,连同指向其路径都被抹掉了。1973年,位于知子罗的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镇。1986年,因县城处在巨大滑坡体上,知子罗所属的碧江县被撤销县制并入泸水和福贡两县,全县人口几乎悉数从知子罗搬迁到山下,遗留下一座空城。目前,废城知子罗里还住着少数不愿搬走的原住民,另有少数人,走到这里后,发现住在知子罗不要钱,一排排的原县政府机关办公室随便住,一间间旧军营宿舍任意进出,一个个机关院落里想养什么就养什么,于是,他们留了下来。于是,在我们进入知子罗,在四野静寂,空气里弥漫着遗忘和遗弃的气息之中,嗅到了一丝丝让人错愕的人间烟火味。

知子罗的历史,不仅仅限于上世纪的红色年代,还可以一直追溯到1000多年前,追溯到那支远道而来的氐羌乌蛮部落。他们淌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走到怒江之畔,不走了;他们给这里改名为“好地方”,为自己起名为“怒苏”,繁衍生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从此多了一个民族——怒族。怒族的起源在这里开始,红色年代的句号留在了这里。

我们一行寻访者的目光与午后的斜阳一道,越过废弃的人民广场、穿过苏式风格的红砖楼道,落在砖墙上的各种“老三篇”标语上,因为年纪关系,这些老三篇,我只在印刷品中见过,记忆中几乎没有这种时代印记鲜明的生动存在。同行的老师们,在那个火热年代里,刚好是毛主席寄予期望的“八九点钟的太阳”,当分泌旺盛的青春荷尔蒙遇上更为旺盛的革命荷尔蒙时,那种激动人心、刻骨铭心,雕塑出了独一无二的六十年代人群。老师们饶有兴致地从模糊的字迹中,寻找记忆的源点,努力辨认着墙面上的每一个字,而辨认出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开关,一下子就点亮一片记忆,就像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追怀。

知子罗虽然地处高黎贡山深处,但却是怒江地区最早解放的地方。1949年6月,中国怒江特区工委派出代表与碧江当局谈判,谈判成功,怒江和平解放。在一处废弃的红砖楼外面,我们看见一块碧江和平解放谈判地遗址暨中共怒江特区工委的纪念碑。想来与世隔绝世居在独龙江里的独龙族就是被这些共产党员发现的。高黎贡山西面的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民族,在新中国政府发现他们之时,他们的社会结构还处于原始社会里的氏族公社阶段。住茅草屋,披仅能遮羞的独龙毯,食不果腹,人口稀少。共产党来到独龙江之后,独龙族人民的生活极大改善,一步跨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用上了农业机械,住进了可以挡风避雨的石板屋,吃饱穿暖能发展,不再是那个被外族肆意欺负的弱小民族。独龙族如此,知子罗所在的怒江州的其他民族也是如此,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等等,4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小怒江州有23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能平等友好、和谐包容地共处于人居耕地稀少的怒江沿岸,与新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分不开,也与被称为“好地方”的怒江州前州府所在地——知子罗的直接领导分不开。

从被废弃到被遗忘,再到被重新关注,知子罗像是一本落满了灰尘的厚厚书卷,记载了曾经的过往、昔日的荣光、今日的关注以及有关未来的思考。

猜你喜欢
怒族独龙族怒江州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山西农经(2022年1期)2022-12-03 13:41:20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4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创造(2020年12期)2020-03-17 08:59:18
《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中缅跨境怒族拼音文字的产生及意义
关于怒族语言使用活力的考察——兼谈语言传承和保护的机制
怒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社会功能探析①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