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5-05-04 06:50
广西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瑶族人类学城中村

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结合中国多民族构成的实际,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结果,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龚永辉教授《马恩列斯民族思维螺线到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一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作了梳理,认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民族思维,经列宁斯大林的苏维埃联邦民族理论,到初始中国化形成的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通过环形演进,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生命螺线,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转换生成的伟大进程。吴磊、于春洋博士《论民族、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以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为中心》一文,对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演进过程作了梳理,认为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一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

李晟贽、罗强强《综教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图式》,对当今世界宗教的演化与民族关系进行审视,认为宗教在前现代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进程中分别对应着宗教的世俗化、反世俗化以及多元化转向,民族关系也随着宗教变迁衍生出各自的特点,而后现代化阶段宗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更为让人担忧,其明显的多重化、星团化、不确定化使得未来世界民族关系的走向将会是一幅更加复杂、更加扑朔迷离的图景,单凭一国之力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将举步维艰,同时也为寻求全球范围内推动建构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廖杨、蒙丽《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人类学维度与限度》,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同时阐述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刘芳博士《人类学、社会学民间信仰研究的结构范式与视角创新》一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莫金山教授《盘瓠出世:瑶族起源于豫东鲁西》,对瑶族的起源和迁徙作了新的考证,认为传说中的瑶族祖先盘瓠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生于今河南商丘,长大后与苗族和其他民族加入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其活动区域是豫东鲁西。公元前2376年,参与黄炎集团,与蚩尤发生“涿鹿之战”,这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开始形成。

本期“八桂民族研究专家榜”推出著名壮语学家覃国生教授。

猜你喜欢
瑶族人类学城中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当猫邂逅快乐
什么是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