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分析

2015-05-01 05:15景晓卫赵树海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通江古田银耳

景晓卫,赵树海,李 晓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通江县银耳科研所,四川通江636700)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真菌类银耳科,味甘性平,能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及嫩肤[1]。四川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其中,段木银耳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好。但目前国内福建、河南、重庆等地都在大力发展银耳产业,特别是福建古田,代料银耳产量很大,发展很好[2]。因此,如何找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定位,突破发展制约,增强银耳产业的竞争力,保持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急需探寻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本研究将通江银耳和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找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通江县政府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国内外银耳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际银耳产业发展概述

银耳在西方国家几乎没有栽培,其研究也几乎为零。日本近年来研究较多集中在银耳多糖及其药用价值方面,有关栽培方面的研究很少。中国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尚有段木栽培,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陆银耳的影响,栽培规模很小。韩国自1995年以来多次从我国引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工栽培的报道。目前,我国在世界银耳生产领域还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3]。

1.2 我国银耳产业发展概述

全国银耳以四川通江、福建古田等地区为道地产区,分别以段木银耳和代料银耳为代表。其中,由于段木银耳栽培条件特殊,因此,全国仅四川通江有栽培;银耳代料栽培主要原料采用棉籽壳,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日益成熟,且随着工厂化栽培的介入,代料银耳种植区域在全国各地逐渐扩散开来,且生产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河南、江苏、河北、山西、浙江、贵州、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陕西等地亦有不同规模生产。

银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食药兼用真菌,在国际市场上是我国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而且市场比较稳定,主要出口东南亚、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银耳干品近年出口量在2 000 t左右(表1),占世界银耳贸易量的90%以上[4]。但由于出口银耳基本属于代料银耳产品,成本低,出口价格也较低,2003年平均每吨创汇仅1 898美元(约16元/kg),仅有当时黑木耳出口单价3 502美元/t的50%左右,香菇出口单价4 152美元/t的45.5%。2007—2008年,银耳出口价位有了较大上升,单价上升到8 500美元/t左右(约60元/kg),出口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

表1 我国银耳干品近年主要出口国别(地区)一览[4]

2 竞争力对比分析

四川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是高品质野生银耳的主产区,其段木银耳产量和质量居全国第一。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真菌类植物生长,在我国银耳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福建古田代料银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故选取福建古田银耳与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古田银耳在生产状况、生产技术及工艺、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在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而通江银耳在资源禀赋、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在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上具有绝对优势。

2.1 产量

2010年以来,全国银耳年产量稳定在3.5万t左右(干品,下同),其中,福建银耳占到全国总量的95%以上,其古田银耳产量则占到全国的90%左右,总产达3万t(鲜品30万t,干鲜比为1∶10),古田县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银耳主产地[5]。而通江银耳经过辉煌→衰退→恢复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得到恢复性发展。以2013年为例,通江银耳产量7 020 t,产值7.35亿元,古田银耳产量30万t,产值20亿元[6]。由此可见,古田银耳在产量和产值上占有绝对优势(表2)。

表2 通江与古田银耳产量比较[6]

2.2 资源禀赋状况

通江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属南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带的分界线,海拔介于306~2 089m,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年均气温16.7℃,年日照时数1 299.2 h,年降雨量1 100mm,无霜期280 d,耳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62%,是银耳生长繁衍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7]。古田气候属中亚热带型,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之;年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 400~2 100mm,日照时数 1 894.9 h,无霜期 276 d;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林用地17.86万hm2,占总面积的72.7%;森林覆盖率达61.4%,林木总蓄积量达到424.6万m3,为福建宁德地区主要产林县[8]。

综合比较,两地资源状况均适宜银耳生长。但通江银耳自发明人工栽培方法以来,其种植法翻越大巴山,播向陕、鄂、黔、闽等地,扩散到全国,但其银耳品质却不如通江银耳。通江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通江银耳独特的品质,独特的生态环境是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具有的天然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这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比拟的。

2.3 生产技术及工艺

经过30多年发展,古田代料银耳一直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古田县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银耳科研、生产、加工基地和批发中心,有各类民营食用菌科研机构23家。在品种选育上,古田县食用菌科研单位共收集了79个银耳菌株,选育了2个性状较好的9901纯白新菌株和TR21菌株。在栽培模式上,相继研发出银耳代料栽培、银耳瓶栽培、银耳罐工厂化栽培新技术。在栽培工艺研究上,将原有割膜扩穴工艺,改为划线增氧工艺,解决了耳蒂大的难题,且有效避免了杂菌污染,此研究成果于200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在精深加工研究上,已开发出银耳茶,成功提取银耳多糖,并配制成功银耳啤酒、无糖型银耳多糖曲奇和低糖型雪耳曲奇多项产品[9]。

通江银耳的技术研发进程却一直比较缓慢,经历了摸索→辉煌→萎缩→恢复4个发展阶段。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在银耳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银耳短段木熟料室内层架栽培技术已比较成熟,银耳中段木覆瓦式栽培、短段木田间出耳技术、银耳拌种剂等试验效果明显,“银耳林荫仿野生栽培”试验示范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申请受理了4项发明专利,选育了2个新菌株(新品种),已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且被“神八”送入太空,银耳太空育种正在进行有序推进[10]。虽然近年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技术储备仍十分匮乏,通江银耳科研滞后已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2.4 产品品质

通江银耳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从表3可以看出,通江银耳与其他地区的银耳相比,具有以下特征:朵张大,鲜耳直径80~100mm,大者可达180mm;鲜耳大如芙蓉、牡丹,小似菊花、鸡冠;干耳多鸡冠花状,少菊花状。肉头厚,鲜耳耳片一般厚度为1~2mm,厚者可达3mm。胶质重,炖化后耳羹成糊状流质,黏稠度高,入口不腻。色泽纯,鲜如银色,干略米黄,无黑斑麻点。气味清香,鲜如苹果味,干似兰草香。空松油润,密度小。耳基小,密度小,且纯营养成分比例大。膨胀率高,吸足水后,质量变为原来的16倍。溶解快,易炖化、无硬块,便于人体吸收营养成分。

目前,在银耳理化研究方面,初步科研成果证明,银耳的功能活性成分主要为银耳多糖,在银耳多糖中酸性杂多糖是活性最高的银耳多糖种类,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具有保健和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有文献报道,通江银耳的酸性杂多糖含量最高,这是通江银耳在功效上优于其他代料银耳的主要原因。并且经过专业技术检测,发现通江银耳具有多糖得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蛋白质含量、还原力、超氧自由基清除率、黄酮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氨基酸组成更合理,保健价值更高的明显优势。综合比较,通江银耳的独特品质形成在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段木栽培,以及赋予的厚重文化内涵。通江银耳在质量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表3 通江银耳与福建银耳品质比较[6]

2.5 产业化程度

2013年通江县银耳总生产规模中,业主适度规模经营达到50%以上,木耳、香菇的业主适度规模经营达70%以上。银耳产业正在由传统的分散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据统计,通江县培育壁山、周子坪等21个专业合作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共12家,开发研制银耳系列加工产品20余个[11],全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银耳产业是古田县支柱产业,目前,古田县有100多个银耳栽培专业村、97家菌种场等技术研发力量。全县从事银耳加工、销售的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16家,地标许可使用企业已达到11家,获得QS认证的食用菌加工企业45家,食用菌经销企业500家,还有多家出口企业,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大商场形成相对固定的销售网点和渠道。可以看出,古田银耳经过近30 a跨越式的发展,在生产、加工、销售的银耳全产业链建设上及产业化程度上比通江银耳更进一步。

2.6 销售竞争力指标

以古田为代表的代料银耳,主要原材料是棉籽壳、玉米梗、麸皮等,银耳的原辅材料、工艺流程、科研技术和产品市场等方面技术成熟,单产高,价格低,属于低端低位,近年来市场价格保持在60元/kg。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费上涨,代料银耳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但其市场价格却未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代料银耳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在古田等主产区生产规模呈稳中有缩的态势。

通江银耳由于食药用价值均高,早期银耳价格昂贵,特别是作为贡品之后,价比黄金,在清朝每千克银耳可买12 hm2水田;其后产出增多,价格逐渐回落,20世纪70年代稳定在160元/kg左右,但食用通江银耳仍是一种奢侈;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代料银耳的出现,将整个银耳行业价位拉低,通江银耳跌落到100元/kg以下;2005年后价格才又逐渐回升。近年来,随着企业介入适度规模开发,通江银耳市场价格又有所推高,特别是2014年,通江银耳在企业运作和包装下,极品银耳达1.2万元/kg,银耳平均单价达800元/kg,其市场价格一般为代料银耳价格的5~10倍,极具市场竞争力(图1)[12]。

2.7 品牌竞争力指标

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段木栽培方法和悠久的历史传承,铸就了通江银耳独特的品质和赋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这是通江银耳生命所在,也是通江银耳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但事实上,以古田为代表的代料银耳也在加强自身品牌宣传攻势,并抢占了市场(表4)。

表4 通江银耳与古田银耳部分品牌比较

外地银耳产品包括以福建古田为代表的代料银耳产品,利用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真假通江银耳的盲点,大量盗用通江银耳的名义,假冒现象十分严重。据抽样调查与市场打假,在成渝市场(包括超市)90%以上的通江银耳产品均属假冒产品,存在用河南、古田等地的段木银耳假冒通江银耳赚取差价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江银耳价格的推高,更显突出。假冒通江银耳的泛滥和市场冲击,颠覆了消费者对通江银耳的情感信任,对通江银耳形象是一种损害,对通江银耳的品质宣传更是一种负面扩散,通江银耳在假冒产品中挣扎生存,自身价值得不到公正体现。

同时,福建古田银耳遭遇信任危机。2003年央视记者报道,福建古田银耳经过硫磺熏蒸,色彩鲜亮透白,但银耳经过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会直接吸附在银耳当中,过高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会使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央视曝光后,消费者对福建古田银耳信任度大大降低,福建古田银耳品牌形象降低。2012年6月,福建省古田县查获35 t致癌金针菇,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引起群众对古田食用菌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通过通江银耳与古田银耳的品牌比较得出,通江银耳历史悠久,品牌影响力大,竞争力强。

3 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推动通江银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通江银耳产业竞争力,应该在继续保持通江银耳产业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研发,提高银耳产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延伸全产业链等。

3.1 加强科技创新

3.1.1 加强新品种选育 充分利用通江县丰富的野生银耳种质资源,加大优良新品种选育和试繁力度,实现通江银耳的品种升级,为通江优质银耳产业发展奠定品种基础。在选育方法上,采用常规育种与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等先进育种方法相结合,着力从通江野生银耳中分离选育新品种,在保证通江银耳本质特征不丧失的情况下,挖掘段木银耳的单产潜力,为通江银耳品质提供基础保障。在选育方式上,采用分级和联合选育工作,县内科研机构重点采用传统的常规选育方式,依托于科研院所的先进仪器设备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银耳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工作,有序推进银耳品种的选育工作,促进品种更新换代[13]。

3.1.2 加强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制度。开展银耳病虫害的调查和分类,进行银耳栽培抗性研究和过敏性试验,建立病虫防治预警机制,实行综合防治。探索研究银耳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设立通江县银耳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对银耳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建立通江县银耳重大病虫害应急反应机制,及时应对重大病虫害风险。重大病虫害信息一经确认,立即启动重大病虫害应急反应机制,统一进行重大病虫害治理和减损工作。

3.1.3 加强栽培技术研发 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创新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不同栽培基质分析和选择(包括树种树质研究、砍伐季节、砍伐方法等),菌龄、播期研究(趋利避害),种植密度研究,栽培模式研究(向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轻简化、清洁化、标准化方向研究)、栽培管理配套技术关键节点研究(场地、耳棚、温光水气等环境因子控制研究)等。

3.1.4 加强银耳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银耳精深加工,在银耳加工产品领域做深、做细、做精。依托于银耳精深加工企业,实行企业与研究院所联合,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力度,着力开展银耳即食性产品、银耳多糖提取与深加工产品研究与转化应用,切实提高通江银耳的产品附加值。

3.2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导向、金融平台支撑、社会资本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银耳产业投资体系。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通江县银耳产业建设,并给予多方面优惠扶持[14]。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龙头企业开展银耳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银耳种植农户、银耳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应对银耳种植农户、银耳专业合作社发展银耳生产贷款进行贴息。

3.3 加强品牌建设

通江银耳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银耳文化,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独特品牌,通江银耳品牌是通江银耳占据一定行业地位的根本所在。如何进一步扩大通江银耳文化宣传、恢复通江银耳的传统领导地位,需要各级部门和社会各届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完善品牌文化建设。

3.3.1 加大营销传播 通江银耳品牌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营销传播。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配合,通过新闻发布、会议会展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通江银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要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如广告宣传、项目包装策划等;要组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种农博会、展销会、商贸洽谈会等活动,扩大通江银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介开辟“通江银耳区域品牌”专栏,宣传推介通江银耳;要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品牌或名优产品评比,争创国优、省优产品和行业优品。加强“通江银耳”品牌的媒体曝光率,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成为“通江银耳”品牌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

3.3.2 “通江银耳”区域品牌保护和利用 建立“通江银耳”区域品牌专职管理机构,制定有关管理区域品牌的法规,依法建设和提升区域品牌。加强“通江银耳”区域品牌的管理,防止品牌滥用;凡需要使用区域品牌,必须向“通江银耳”区域品牌管理机构申请,经过质量检测认证,产品合格者方可使用区域品牌;严厉打击无证经营、以假乱真、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协调合作,建立共同保护区域品牌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鼓励、扶持集群企业成立保护区域品牌的自律组织,以增强企业参与保护区域品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龙头企业是通江银耳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对银耳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扶持,形成规模大、带动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银耳龙头企业集群。重点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银耳精深加工,鼓励和扶持企业引进先进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高附加值的银耳产品。鼓励企业与耳农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创新利益机制,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15]。

3.5 建设通江银耳市场体系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原则,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以及集银耳交易、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检验检测于一体的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市场,形成规模、功能和效益“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银耳交易平台,为通江银耳产品和加工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建立顺畅通道。按照“建立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发展战略,以我国通江银耳交易市场为核心,在银耳主产乡镇建立产地集散点,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功能互补、流动顺畅的市场体系。

3.6 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坚持“四民”(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方针,积极发展“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领办联办型、“基层组织”引导型、涉农部门牵头型等多种形式的银耳专业合作社。探索相关合作社再联合,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跨区域建立联合社。

[1]曾星翔.通江银耳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8-15.

[2]李晓霞.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3]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银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4]中国食用菌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食用菌年鉴[M].北京:中国食用菌年鉴出版社,2010.

[5]吴涧.古田食用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J].福建农业科技,2010(2):51.

[6]四川省通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通江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

[7]李明,刘如县,崔健.通江县耳林资源与银耳产业生产规模倍增潜力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5(2):60-63.

[8]宁德市人民政府.古田县自然资源概况[EB/OL].(2015-01-19)[2015-08-20].http://www.nwww.ningde.gov.cn/cms/www2/www.nin gde.gov.cn/A4B78CAEF4DC7B3BFC1AC845CA002E95/2015-01-19/6EE4235BABC9130A4BED2360A771199E.html.

[9]林永安,谢启焱.古田银耳Tr01,Tr21新菌株及其栽培技术[J].闽东农业科技,2007(1):15-17.

[10]李林,张传锐,屈全飘,等.通江段木银耳适栽菌株的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4,26(2):16-17.

[11]向尊荣.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12]王敏生.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透视与远视 [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6):1-3.

[13]杨勇.从重庆黔江银耳产业发展看巴中之银耳产业未来[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2(6):31-34.

[14]张娟.谈吉林省绿色产业发展对策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2-33.

[15]郎小斌.对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的思考 [J].四川农业科技,2013(6):8-9.

猜你喜欢
通江古田银耳
通江县查处8件涉嫌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案件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春夏滋补靠银耳
银耳雪梨羹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古田,心灵的沃土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
杞麓湖 通江达海的地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