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兵,侯守国,王彩萍,侯小峰
(1.农业部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北京10002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
我国是谷子的发源地[1],谷子在我国分布广泛,几乎全国都有种植,但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30°~48°、东经 108°~130°。谷子适宜生长在≥10℃积温3200℃,1月平均气温-10℃的地区,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其中,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省(区)[4]。谷子耐瘠薄,营养相对均衡,被认为是应对未来水资源短缺的战略贮备作物、建设可持续农业的生态作物及平衡人们膳食结构的特色作物[5-7]。
山西省作为谷子的主产区,晋谷21号的育成[8]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谷子产业的发展,优质谷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沁州黄、汾州香、檀山黄、珍珠黄、太行贡米、青珍珠、晋谷香等各种品牌的小米纷纷上市,商品化程度居全国之首[9]。但是谷子产业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诸如劳动力投入大[10]、补贴不到位、产量不高[11]、新品种更新换代慢、管理粗放等[12]。
为摸清近10 a来的谷子产业发展情况,本研究2013年在山西省谷子主产区汾阳市进行了生产调研,旨在摸清谷子产业的基本情况,提出其今后健康发展思路,为国内谷子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国历史上谷子的最大种植面积曾经达到0.133亿hm2[13],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谷子主产区的种植面积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大幅下滑。2012年,我国有22个省种植谷子,总面积为73.65万hm2,还不足20世纪90年代的50%。当年全国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5个省区是山西(占全国28%)、河北(21%)、内蒙古(19%)、甘肃(8%)、辽宁(7%);产量最大的5个省区是河北(占全国23%)、内蒙古(23%)、山西(18%)、吉林(13%)、陕西(9%)。单产方面,内蒙古是我国谷子主产区中单产最高的一个省份,河北次之,山西居第3位。
表1 2003—2012年全国和山西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万hm2
近年来,受杂粮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鼓励的影响,山西谷子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万hm2左右,占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的22%以上,但是总体上近10 a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006,2009年下降到20万hm2以下,原因在于玉米和其他经济作物发展迅猛,挤占了谷子发展空间,同时还受到市场价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表1)。
从图1可以看出,2008年山西谷子产量出现大幅跳水,这可能与2008年自然气候异常有很大的关系,导致山西谷子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下降到5%。山西谷子单产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谷子的种植地在山旱地、瘠薄地,生产中重品种、轻管理,优种重复种植导致优势退化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纯复壮品种,增加农家肥有机肥的投入,进一步提升谷子品质和产量是山西谷子种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国谷子出口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14],销售价格189~303美元/t。从图2可以看出,山西谷子出口在近10 a除2007年有上升外几乎一路下滑,原因在于国人健康观念的普及,对小米等杂粮类食品需求旺涨,谷子内销增加,出口比例下降。
为了解山西省谷子主产区的生产及加工生产情况,于2013年8月谷子生产季,组织研究人员实地走访谷子主产区汾阳市有名的谷子加工企业、谷子集中连片种植区及谷子种植户。山西省汾阳市有人口40万,耕地以丘陵、坡地为主,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培植起比较成熟的谷子种植和加工市场。当地从事小米加工的企业有50多家。有规模有品牌的生产企业1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注重礼品市场,在包装上投入较多,外包装繁复高档;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甚至采用真空包装,以提高小米保质期。
对当地超市、农贸市场调研发现,小米以初加工产品为主,散米销售是主要消费方式,包装后的产品价格虚高,各种品牌包装重复性高,深加工产品稀缺。近年来,有小米加工企业走包装高档化之路,以吸引人们注意力,这无疑是对其他企业的一种误导,大众化的消费仍是小米消费市场的主流。
近年来,由于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不少企业出现等米下锅的局面。2013年,汾阳当地产的谷子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许多小米加工企业无奈选择从外地调入,由于原料紧缺,企业之间为获得原料暗中竞价,推高了小米的成本。小企业没有固定的基地,缺乏专业人员的统一管理,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近年来小米市场品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信誉受到损害。调查发现,谷子产业存在以下问题。
受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谷子的种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尽管近年来国家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农业企业本身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劳动力密集,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产品附加值低、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严重,农民的种植谷子积极性得不到鼓励等,使得玉米等经济效益好、管理相对容易的作物挤占了谷子的种植空间。
我国每年审定的谷子新品种有20~30个之多,每2 a召开一次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鉴评的优质米品种会,每次有30多个小米品种列入一、二级优质米名单,但是这些谷子新品种、优质种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广开来。谷子种植户每年自留种,连年种植,导致优质谷出现品种混杂退化、抗性降低、产量下降,对优质谷的提纯复壮工作目前还未引起种植户的足够重视。从“汾州香”小米产品的原料晋谷21号来看,其于1991年审定,现在仍有大面积种植,目前的米质在色、香、味等主观感觉方面远不如1991年刚审定之初。
谷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多,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谷子加工企业资金少,准入门槛低,因此,在谷子主产区大大小小的企业遍地开花,全国零散小企业有500多家。家庭作坊式的小米加工企业是行业中低端生产企业现状。许多小企业以原粮经过简单的脱皮就进入市场,有些小微企业直接销售散米,产品品质、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由于有诸多小企业参与竞争,使一些龙头企业面临原料不足,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囤积原料,导致企业开发新产品方面的投入后劲不足。
小米是一种大众化消费的食品,但是近年来超市里小米专柜产品越来越高档化、奢侈化,使得小米尤其是优质米逐渐远离普通消费人群,广大消费者只能消费低质低价的小米。企业在包装上投入的资金要纳入小米成本,这种高档化、奢侈化的投入助推了大众化消费小米的成本虚高态势。
1991年谷子收购价为每千克1.30元,现在收购价为7.60元/kg左右,是1991年的5.8倍。1991年小米每千克1.60元,现在简单包装过的小米每千克10元,是1991年的6.25倍。某超市包装奢华的小米2.5 kg价格为997元,创出了小米单价的纪录。企业营销思路导致小米市场畸形发展,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壮大,使得多年来培育起来的小米市场只能艰难维持生存,而无暇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利用主产区荒山、荒坡、瘠薄地种植谷子,是扩大谷子种植面积、提高总产之路。谷子具有极强耐瘠薄的特点,在水浇地、高水肥地竞争无望的情况下,在山区、边缘地带发展谷子生产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国内谷子加工的原料,又能扩大谷子的产能。
科研人员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以保证高产、优质谷在生产中的比例。科研人员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加强优质谷提纯复壮的技术培训工作,以保证优质谷子多年种植品质不退化、产量不降低。
谷子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是我国谷子产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应该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丰富小米产品,扩大小米产品销路,从而延伸小米产品的产业链条,提高小米产品的附加值。
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扶持力度在逐年增加,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的政策条件,把产品做好,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把企业做大做强。
农业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要积极宣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使企业进一步正规化、产品标准化,从而提升知名度,让品牌成为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1]温琪汾,王纶,赵卫红,等.山西省谷子种质资源的繁种入库[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4):32-34.
[2]习现民.谷子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农业科技通讯,2008(3):10-11.
[3]张国军,王甘龙,张艳飞,等.浅析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36-137.
[4]张锦鹏.谷子在干旱逆境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表达谱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5]刁现民.中国谷子生产与发展方向[M]//柴岩,万福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2-43.
[6]张海金.谷子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69-170.
[7]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 [J].中国农史,1990(2):23-42.
[8]陈瑛,卫天业,景小兰,等.晋谷21号的选育及推广前景[J].山西农业科学,1992(12):7-8.
[9]王玉文,王彦龙,田岗,等.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1):13-17.
[10]程汝宏.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北农业科学,2005,5(4):86-90.
[11]李顺国,刘猛,赵宇,等.谷子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种植冀谷 31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45-48.
[12]刘国强,郭二虎,李瑜辉.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辽宁农业科学,2011(4):61-63.
[13]宁学贵.共同破解我国谷子机械化生产之难题[EB/OL].[2012-10-16].http://www.amic.agri.gov.cn.
[14]农业部.我国谷子出口和国际贸易情况如何?[EB/OL].[2012-07-18].http://www.ag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