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徐政旦(1922—2013)教授1946年毕业于大夏大学经济系,从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会计、审计的科研、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生涯。被称为会计“国宝”。
一、理论研究
徐政旦教授理论功底深厚,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工业企业物资管理》《工业会计》《会计辞典(第一版)》《工业会计学》《成本会计》《世界银行贷款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学》《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论》《现代内部审计学》《审计研究前沿》《注册会计师操作实务及风险控制丛书》《徐政旦会计文集》等20余部重要著作,发表了60多篇颇有学术价值的会计、审计科研论文。
徐政旦教授的学术贡献可概括为五大方面:
(1)会计理论。过去讲会计是记账、算账、报账,徐政旦教授认为这不是会计的全部,创造性地提出“六账”理论:记账、算账、报账、用账、建账、查账。徐政旦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用账”理论,认为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账”,用会计数据来进行财务决策,用来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好坏,揭示经营成果的变化,说明企业成绩及不足,而管理会计就是广义的用账。他还大力倡议会计制度设计,树立“建账”的观点,认为建账不应该是被动的,企业建账除了要体现财政部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主动适应管理的需要。1996年,徐政旦教授出版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一书,并率先在上海财经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徐政旦教授还主张,会计要自己查账,最有效的就是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查账,内部审计应该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2)会计辞书。徐政旦教授与龚清浩教授主编的《会计辞典》,是我国第一部学术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兼具的会计专业辞书,在国内外会计界有广泛影响。该书收录会计及其相关的常用词目2 251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一般知识、行业会计知识、国外会计知识和其他与会计有关的知识10大类。辞典主要选收了我国当时使用的会计、财务专门名词,还适当选收了我国历史上使用过的一些专门名词,也介绍了在当时我国会计界没有的、国外企业所习用的专门名词。词目的释义着重介绍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凡是内容已有定论的词目按照定论作了详细的解释,对有不同意见的词目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做到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会计辞典》的出版,顺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所引起的会计工作者和财经院校会计师生,对会计知识普及与提高的迫切需要,为中国会计界打开了一扇探测西方会计的窗口,为会计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为适应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需要,他还与龚清浩教授对《会计辞典》及时进行修订、改写和充实,增订本共收辞目3 570余条,比初版增加近60%。
(3)审计理论。徐政旦教授积极探索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提出我国应建立审计准则,应以审计准则统驭审计工作,还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并深入调查总结企业实践经验,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究。1987年,受国家审计署委托主编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内部审计学》。1989年,《内部审计学》正式出版,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发表的内部审计学科方面的代表性著作。1997年,升级换代的《现代内部审计学》出版,被教育部评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
(4)内部控制。徐政旦教授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研究。1983年,徐政旦教授在内部控制领域率先翻译并发表了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论文。随后,又撰写了《论内部会计控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其体应用》《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素质》,以及《关于现代审计中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等论文,借鉴并创造性地论述了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流程图符号及编制方法,以及制度基础审计的具体开展方式。其中《论内部会计控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一文,获上海社联1979—1985年度优秀学术成果奖,《关于现代审计中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其有关理论问题探讨》一文曾被国内6种书刊转载。徐政旦教授1989年出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的第一本著作。
(5)成本会计。徐政旦教授在全国最初提出成本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品种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对工业企业的调查研究,总结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基本程序,创造性地用图表揭示成本核算的一般规律,提出适应大量大批生产企业计算成本的“品种法”。1992年出版的《成本会计》,荣获财政部及国家教委的优秀教材奖。
二、教书育人
徐政旦教授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六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为我国会计、审计学科建设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呕心沥血。1948—1950年,任大夏大学讲师兼附中副主任;1952—1979年任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等校副教授(1954年,与复旦的郭超豪教授等一起被国务院评为副教授,这是改革开放前国家最后一次的评级工作);1979—1986年,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副主任、教授;1986年起,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政旦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审计教学,先后主讲过会计学原理、工业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中外合资企业会计等课程,还开设了成本会计研究、审计理论研究、财务审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比较审计研究等硕士和博士生课程。
徐政旦教授治学和传道授业的特色是倡导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这种培养学生的风格,在会计教育界独树一帜。其教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学生博览、通晓本专业的经典著作和国际动向,打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徐政旦教授在教学方面,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训练。他回忆说,1942年考入大夏大学攻读经济学及会计学,当时的会计系主任是龚清浩教授。“龚清浩老师对我影响很深,他对学生非常严格。讲完课以后,他就把书本里面的问题提出来问学生,当场回答,回答的不好,他就纠正。”二是要求学生树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学风,注重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主张全方位教育,注重培养青年才俊。积极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对博士生的培养;在主编会计、审计教材和编撰著作时,也十分注意吸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endprint
徐政旦教授重视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对博士进行数量控制,要求从严。其注重实践的思想,深深贯彻到他对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他对博士的培养要求分为紧密联系的四个方面:一是坐下来能搞学术研究,写文章;二是站起来能上讲台上课;三是走出去能搞会计实务,担任注册会计师查账,并能设计会计制度;四是不断在会计理论领域方面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徐政旦教授在他的博士生修完外语和专业基础课之后,一般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使他们了解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高理论,同时也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提供素材。从国外的发展看,在审计领域内颇有建树的教授、专家,大都也从事过注册会计师职业。
几十年来,徐政旦教授为海峡两岸培养了谢荣、汤云为、周勤业、朱荣恩、徐建新、周志诚等大批学者、财经专家和管理人才。以在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均师从徐政旦教授的谢荣为例,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门课程的额外任务就是要公开发表一篇文章,并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或咨询,能解决实际问题,将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谢荣教授先后做过毕马威上海合伙人,担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回首成长历程时对此感慨万千,“在恩师的悉心指导和精心栽培下,我实现了从一个小农民到大学教授、博导的转型梦想”。谢荣教授不仅始终按此来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同时也以此来指导和要求自己所带的学生。笔者是谢荣教授的博士生,被教导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感性认识,重视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及时形成理论成果,也因此受益良多。
徐政旦教授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1961年获评上海市文教方面先进工作者;1962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977年获评复旦大学先进工作者;1986年上海财经大学记“大功”;1992年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三、社会影响
(1)创办事务所。高等财经院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缺少社会实践环节,财经院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往往缺乏会计、审计的实际工作能力。有鉴于此,徐政旦教授积极从事实务工作,开创了一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热潮兴起之时,徐政旦教授就先后创办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深圳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教育界引领风气之先。不仅让年轻老师和研究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又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懂理论又了解改革开放实际的优秀人才。1985年徐政旦教授在上海参与发起创办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其提议命名大华,寓意“Great China”)。1985—1999年任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副董事长,1985—1990年兼任主任会计师,1986—1999年任普华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徐政旦教授创办大华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我们就是利用大沽路小学的一个课堂,用小学生的课桌椅做办公桌。”当时徐政旦兼任上海会计学会副秘书长,以会计学会的名义发展了40家顾问单位,一家出资2万元。大华成为上海财经大学青年教师及硕士生、博士生的会计实践基地,吸引了几十位中青年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计制度设计、资本验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度审计、资产评估、企业股份制改组及上市等业务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1987年,徐政旦教授又代表学校到深圳创业,深圳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诞生,后历经沧桑发展为今日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创办过程同样极其艰难,徐政旦教授亲自带着得力助手也是其学生谢荣一起,跑财政局、工商局,亲自找房子,访客户,所用的公关手段就是赠送其代表作《会计辞典》,当初每次去广东,都要带上一大包《会计辞典》。徐政旦教授的辛勤努力为深圳大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年轻老师和研究生了解特区发展和研究会计、审计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基地。徐政旦教授任深圳大华董事长期间,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得到国际客户的高度认可。例如第一个银行大客户花旗银行,是由深圳市副市长张鸿仪推荐的。当时审计团队的负责人梅汝和是事务所的董事,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硕士、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谢荣为助手。由于他们工作认真,办事专业,花旗银行的负责人非常满意,称在美国的国际会计事务所还没有做得那么好。结果深圳14家外资银行中的13家都来找深圳大华。众所周知,银行审计属于高端审计,银行大客户尤其是外资银行客户是衡量一个事务所自身实力和社会影响最好的试金石,而深圳大华是当仁不让的银行专业户。
(2)国际交流及社会工作。徐政旦教授主张学术研究立足中华、放眼世界,力举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审计理论和方法,并去粗存精、为我所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徐政旦教授就将其指导的研究生派遣到国际会计公司进行业务进修。在主持大华工作期间,他加强与国际著名会计公司的业务协作,并代理有关公司在中国的业务。1987年,应世界银行邀请进行访问和调查研究,并合作编写《世界银行货款会计》一书,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基于他为中国培育国际金融人才作出的杰出贡献,世界银行1988年聘请其为顾问;随后,又被亚洲开发银行聘为顾问。1992年,他应邀出席了世界会计史学家学会第六届年会,发表了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发展及前景》的演讲,介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前景,帮助国外会计界了解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他还率领深圳市注册会计师代表团赴美国和加拿大访问,与国外专家进行会计、审计等多方面的交流。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为我国加强与国际会计、审计界的往来,推动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世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政旦教授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担任重要职务,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审计学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审计师事务所顾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审计学会顾问、上海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及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endprint
四、为人处世
徐政旦教授为人低调谦逊。2010年赋诗:“素慕良图读与研,庸知白首事无成。会计词典成半部,审计未能成大器。终身尽被世务误,小掇芹香了此生。” 徐政旦教授对母校的感情,更是横跨了一个世纪醇厚绵长,他曾饱含深情地说,“我是1953年经全国院系调整进入上海财经大学的教师。我在上海财经大学横跨了一个世纪,我经历过上海财经大学60年沧桑的每个角落,我与上海财经大学的一草一木每个课桌椅都有莫大的感情。”
谢荣教授评价恩师是像朋友一样的老师、像父亲一样的师长。一方面,徐政旦教授在学习和工作中是一位严师,常常教导学生“做学问先做人,人正学问真”,做学问的目的是为社会作贡献,要脚踏实地地做出对社会有用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为自己图名利。另一方面,徐政旦教授在生活中更像一位慈父。在一起接待外宾时,会叮嘱你一定要穿戴整洁,穿西装戴领带;在聊天时,会讲很多历史故事,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之多、记忆力之好令人叹服。中国会计视野会计口述历史项目组对徐政旦教授2012年接受采访时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作为“会计口述历史”的第一位受访者,他在每次活动前一定要梳梳头、理理衣服,虽已久离讲台,但学者仪态不失;采访结束后,虽然坐着轮椅,但坚持要送到门口。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孙铮教授代表学校评价指出,徐政旦教授是一位执着求真、勇于创新的著名学者,怀着强国兴教之理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会计和审计事业;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以人才培养为生命;他还是一位卓越的会计实务活动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和对外交流。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为年轻一代树立了人生的典范。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校董邬建辉至今仍谨记徐政旦教授倡导的“谦逊、认真、诚恳、守信”八字所训,并将其作为大华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在他的心目中,徐政旦教授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孜孜以求;工作作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具有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以及正直守信、谦逊诚恳的高尚品德。
回顾徐政旦教授的一生,他在为人治学、培养学生、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格,为后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无愧于会计“国宝”的称号。其治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永远活在我们心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