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本源论对绘画的启示

2015-04-30 07:24陈薪桔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德格尔绘画

陈薪桔

摘 要:对海德格尔的理解,很容易受其吸引而陷入他的运思中,而每位读者自有其走进海德格尔言说的方式,每种解读或深或浅地奔向个人的结论。重要的是:海德格尔在探寻艺术之迷时,不仅需梳理西方几千年传统中积累而成的形而上学“包裹”,还要明辨现代美学思想的是非。于前者,海德格尔希望剥开传统形而上学思考艺术本质时对其本质的遮蔽,他的本源论是要打破本质主义的成规;于后者,海德格尔认为广为流传的体验美学并不可靠,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即广义上的感知对象。如果将艺术作品对象化,在主客体的场域中,主体的了悟成为艺术的尺度,而艺术作品本身却在隐蔽之中。可见,海德格尔对艺术之迷的追问企图是抛去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还艺术之原。他对艺术之迷的追问有美学意义,有利于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有利于艺术规律及艺术语境变化的掌握,更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拓展和创作。我们应在修正自身观念及解读、论证的意义上思考。

关键词:海德格尔;本源论;绘画

海德格尔在《物与作品》中对三种流行的关于物的观念进行还原、析辨后,对艺术本质给出了一种解答: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人作品。重要的是:海德格尔对“不言自明”的物的观念进行还原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思考艺术本质之前,该去思考所思的与所是的之间早已经发生了多少转渡。海德格尔在后记中谈到存在者的在场被多次转渡和置换:“这种在场的方式后来成了现实之物的现实性;现实性成了事实性;事实性成了对象性;对象性成了体验”,颇为警醒。既然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绘画的意义凭借可见的向我们揭示不可见,那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我们所熟悉、所习惯的东西,即特定存在者的经验,而是对自身还隐蔽着的敞开状态的经验。海德格尔称这种经验为“保持”。保持作品和认识作品一样,是对出现在作品中的真理的清醒的入神和惊叹。这就提醒我们不要固守固有的“存在者”的经验,不要固守在固有的绘画经验和绘画理论之中,不要只抓住当前显现的存在者不放,而要重视“存在者”与我们遭遇的敞开。

海德格尔把艺术形式的创造活动看作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冲动,艺术形式的特质在于出自生命本能的活动性。他指出了人类形式语言活动有“本己言说”和“非本己言说”。这说明,体验维度的特征在于一种隐默的自身意识,强调在澄清现象意识时思考第一人称视角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关注第一人称的体验现象与本质关联的通达性,另一方面应关心意识的可靠性。而画家,生活在周遭的世界中,与一切事物相遇,总是依靠和运用着各式各样的体验,可能是来自线、形、色、结构、空间、质感的体验,也可能是感觉到节奏、韵律、秩序、对比与均衡,可能体会到柔美、崇高、愉悦、悲壮,也可能是神游物外,通禅达道。艺术并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绘或复写,而是情感和感情的流溢。有个性的艺术家通常具有高度的力感,一种通过事物来反映自身的充实和完满的内在冲动。他们能通过某种官能的极端敏锐产生创造力,而这些都离不开画家的自我体验。画家常被显现的事物刺激得物我两忘,紧接着产生创作冲动,在绘画创作中面对画面上动态的不同构图、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结构、不同对比、不同笔触等都要运用“自我体验”进行选择确认。总之绘画实践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画家的敏锐感觉和自我体验。“本质还原”“回归现象”是一种“求真”的认识方法,它启示着绘画的本体,也启示着画家的态度。我们知道绘画艺术是非自然主义的“求真”,但“真诚”的艺术态度永远不应放弃,而“真诚”的前提是拥有“自我体验”。运用“自我体验”是优秀画家生活和创作的必要条件。

海德格尔对凡·高名画《农鞋》的精彩描述,不是通过对一双鞋的实物描绘和解释,不是通过对制鞋工序的讲述,也不是通过对张三李四实际使用鞋具的观察,而只是对凡·高的一幅画的观赏。而这幅画道出了一切。走进这幅作品,我们就突然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其况味全然不同于我们惯常的存在。它启示我们“绘画艺术既非模仿,亦非一种按照本能的意欲或美好的品位而从事的制造。艺术是一种表达的行动。这一表达行为并非将一些事先由自己或他人已经清楚构思好的想法翻译出来,画家绘画之时,就如一个孩童透过学用一个字词去命名一个事物以认识事物,依于一物的性质去捕捉该物,把它变成可以被辨认的对象,亦即使它成为一个有一定意义的东西。“艺术家的创作把一个转义加到所予项之上,这一转义在创作之前并不存在。”换句话说,绘画行为既不是对实在的自然纯然的抄袭或模仿,也不是以事先完全构想好的概念框架去对事物做纯智性的掌握,绘画行为是一参与意义之诞生的事件,是一使呈现的事物成为现象之原先事件,他表达了一种原初仍处于静默状态的经验,造就了该可见对象之存在的创生。如在塞尚的绘画中,“悬置”了普通人观念中的色彩,回到色彩原本的氛围中去重新发现,使色彩伴随着物体“自我顯现”。同样,在透视法的使用上,也对传统透视法实现了“悬置”,而根据对世界的知觉作画。他的绘画所要达到的已经不只是表象,而就是物,处境中

的物。

总而言之,绘画是种创生,而这个创生不同于柏拉图认为的影子的影子,不同于亚里斯多德对生活的模仿,也不同于尼采认为的“强力意志”下的形态,而是“存在者的解蔽”,是从“可见”的进入到“不可见”的,是一种新的视见,是能澄明本真世界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马丁·海德格尔著

[2]《艺术中的意义和境界》中国文联出版社,蒋永青著

[3]《艺术与物性》江苏美术出版社,迈克尔·弗雷德著

猜你喜欢
海德格尔绘画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海德格尔的《建筑·居住·思想》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