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应卓
【摘 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算法多样化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
一、算法多样化的提出背景
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地重复练习没有意义的题目,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一定要用固定的方法计算,从而也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整体上说,课文中并不给出这些详细的方法,是为了留出学生选择的自由。教师可以引入你们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方法,如果学生的确能发展出自己的方法,他们就容易记住。”这说明算法的多样化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通过中外教学的对比和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要变革传统的算法教学,要教学生如何设计自己的算法,学生应该会确定自己的问题解决步骤和方法。教学算法是要帮助学生组织他们自己的思想,明确这种组织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从事问题解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他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工具箱”,而教师要鼓励学生沿着更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学生会因为自己发现的算法而高兴。
二、算法多样化的概念理解
算法是一种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算法多样化正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仅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不同于一题多解,不需要同一个学生有许多种解法,而是希望每个学生能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学生个体的多种算法。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算法多样化的实施意义
1.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而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算法多样化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如在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时,以8捆小棒引出课题,问学生怎样知道小棒的总数,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方法:
①数一数:一根一根地数,共80根;两根两根地数,共80根;……
②加一加:10+10+10+10+10+10+10+10=80(根)
③乘一乘:40×2=80(根),10×8=80(根),20×4=80(根)……
2.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指出,每一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是某人这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一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人显示(显能),某些智慧还没有被人显示(潜能)。既然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因而起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境,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开发创新的潜能。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樣性,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算法多样化的实施建议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计算愿望,这是产生算法多样化的前提;根据问题自动寻找可能有关的知识,为选择计算策略作好知识准备,这是产生算法多样的基础;培养小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方式与水平,决定计算策略的能力,并按策略进行计算,这是产生算法多样化的途径;组织小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算法,这是算法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允许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适当、适时地引导算法优化,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这是算法多样化的结晶。
五、结束语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一个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与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