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回答

2015-04-30 04:12陈晨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理论依据解决办法

陈晨

【摘 要】本文針对作者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教学反思,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堂模式;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问题;理论依据;解决办法

目前,“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新模式”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也正在亲身感受着这次改革对教师的理念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学校校本教研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通过努力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通过了立项后,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取得很大的成绩。下面就结合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谈谈我对新课堂模式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借以抛砖引玉。

【问题一】:高效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中设计思考探究题目的意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答:在高效课堂中设计探究题目的目的主要是要让新授知识出现得自然、出现得水到渠成。在原来的授课模式中,一般都是由老师直接把要教授的内容直接抛给学生,这样反而剥夺了学生直观感知和思考总结的权利,而大家都知道,“没有感知就没有思想”,这也是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也根本没有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原因,更不要奢求他们会自觉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了。所以,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充分感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出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也为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至于在高效课堂中问题式教学的依据,我想应该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问题式教学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教学相关知识为背景,灵活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进行问题开发与设计,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式教学”绝不是“满堂问”,而是以问题为切入口、突破处和发散点,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及探究,最终达成对问题的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境;要做到难易适度,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深化;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及时调整,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问题二】:在课堂提问或设问中,当学生回答完毕时,追问一句:“你能证明吗?”、“能不能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这样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好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不去反问学生“为什么”,可能学生只是注重结论,而恰恰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始终认为,参与过程的重要性远大于单纯的掌握结论。所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结论背后的思维过程。

第二,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

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等于放弃了以往教师对课堂的“统治”地位,把更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与连贯性。

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理论,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反思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基于这些要求,我认为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

【问题三】:以学生为本对“个人探究”和“合作探究”是怎样理解的?

答:首先说说“合作探究”的优点:合作探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动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能力,形成素质。可以培养一种团队协作意识,一种团结合作意识,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后,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打下基础。

可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是必要的,独立思考同样也必不可少,甚至在相当多的时候,自主思考能力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所以,我认为在两种模式的选取上,应该因学生而异、因难度而异,简言之,就是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能分就分,该合则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活动的乐趣。

【问题四】:如何看待高效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的矛盾。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什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不是非得给每节课讲到哪里、讲多少个知识点、讲多少道例题等等定一个限度,讲完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讲不完就是没完成任务。这种意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旧框框的束缚。现在的教材是呈现模块化的,在同一模块中,很多知识点的顺序是可调的。也许在课堂上的确因为处理学生的超出“教学预设”的想法多花了一些时间,可是,我们不应忽视,当我们在处理这个学生提出的命题,甚至是与之相关相近的问题时就可以节省时间,甚至直接跳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一种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样反而会节省我们的时间。

第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有一种新的认识。

传统的评价偏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新课程把对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看作同等重要,它不关注教学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运用所谓的“教学机智”回避了生成性问题,才是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觉得教师要提高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很多问题的出现是突发的、不可预期的,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知识切入点。所以,在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的模式”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追求那种事先把一切都设计好的“优质课”,而是要追求那种实实在在、富有营养、灵活多变的“家常课”。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佩玲.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通报

[3]陶维林.用新课标理念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数学通报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理论依据解决办法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大连市体育中心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