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颖
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消融成功率88.57%;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患者22例,其中消融成功20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患者13例,其中消融成功11例;心电图定位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右侧的患者24例,腔内电生理证实有22例患者起源于右侧,定位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13例,心电图的定位准确率94.29%。消融靶点位于单极腔内,心电图呈完全负相的患者有22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其中单极腔内心电图中,有小r波患者9例,加大消融能量,且延长放电时间后,9例均消融成功,但是1个月后,其中4例复发。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中即刻消融成功,但是术后1h,发生一过性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监测情况呈三联律,观察2h后,室性早搏消失,与消融后的效应可能有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在门诊接受随访,复发4例。结论 射频消融对于形态单一,起源点固定,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应用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
室性早搏为临床最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大部分属于良性过程,不具有危险性,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即可,然而对于症状明显,长期持续且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耐受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射频消融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而对射频消融法的具体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也可为医师患者选择该方法时作为参考,指导选择。本文对射频消融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占62.86%,女13例,占37.14%,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5.1±3.1)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0.9±1.1)年;其中合并与室早形态相同非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占22.86%;合并高血压4例,占11.43%,合并冠心病4例,占11.43%。
1.2入选标准[2] ①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均已证实为频发性室性早搏,而且心电图定位起源于右心室,室性早搏时V1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②室性早搏已经持续1年以上;③临床症状显著,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后仍无效,或者患者无法接受长期药物治疗;④患者体格检查、病史记录、实验室检查,排除外器质性心脏病;⑤患者均自愿同意接受治疗。
1.3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取射频消融治疗,选择单导管进行消融,穿刺股静脉,将一根大头电极置入,直至右心室,采取起搏标测,选择患者起搏下12导心电图、室性早搏形态完全相同图形做靶点图。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操作指标、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操作指标 消融温度控制在50℃~60℃,功率为25~35W,靶点成功消融时间为120~360秒,平均靶点成功消融时间为(183±59)s,消融次数为3~12次,平均消融次数为(6±3)次,手术操作时间为36~145min,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62±16)min,X线曝光时间为5~25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16±5)min。
2.2成功率 本组35例患者中,消融成功31例,消融成功率88.57%,消融失败4例,消融失败率11.43%;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患者22例,占62.86%,其中消融成功20例,消融成功率90.91%,另外2例消融未成功,消融失败率9.09%;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患者13例,占37.14%,其中消融成功11例,消融成功率84.62%,另外2例消融未成功,消融失败率15.38%;心电图定位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右侧的患者24例,腔内电生理证实有22例患者起源于右侧,定位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13例,心电图的定位准确率94.29%。消融靶点位于单极腔内,心电图呈完全负相的患者有22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消融成功率100.00%,其中单极腔内心电图中,有小r波患者9例,加大消融能量,且延长放电时间后,9例均消融成功,但是1个月后,其中4例复发。
2.3并发症 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2.4随访 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中即刻消融成功,但是术后1h,发生一过性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监测情况呈三联律,观察2h后,室性早搏消失,与消融后的效应可能有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在门诊接受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11.43%,未复发的患者例,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2~681个/d,平均(481±84)个/d。
3讨论
室性早搏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一部分患者并无心脏器质性病变,仅需适当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可,而长期存在频繁室性早搏的患者且症状明显则需要经过系统的治疗[3]。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需要长期服用,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令人难以耐受,一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该类患者,射频消融无疑成为了其最后的选择。
射频消融指证严格,可以清晰判断患者消融效果以及消融终点的情况下进行的射频消融无疑是最佳的,因此最好选择室性早搏持续性存在、联率的患者,而初次或偶尔出现症状的患者无论频发与否以及症状程度如何均优先考虑药物治疗[4]。
室性早搏消融过程大致类似于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患者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心室,本组所有患者均以右心室作为起源点,因此采用起搏标测法。靶点图选择为室性早搏时心电图与心室起搏下12导心电图完全相同的图像[5]。消融终点均定义为室性早搏完全性消失。而一些病例在早搏过程中较少出现室性早搏可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诱导法。当患者出现非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和频次更多的室性早搏,后消失,但30s后仍然有室性早搏出现时,则多为消融无效;而消融数秒后早搏突然消失,继续放电仍然无室性早搏出现也不能提示消融成功,需要在消融结束后进行长达30min的观察,若再次出现室性早搏,且形态完全相同于消融前,则说明消融失败,需再次进行消融。以上两种现象说明术中,术后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复查均是判断消融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对于形态单一,起源点固定,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从术中,术后心电图情况进行观察可以看出治疗成功与否,也可作为治疗预后预测的参考,实用价值较高。但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远期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进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雪莲,张广成,王鑫,等.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58-3959.
[2]周巍,骆合德,冯金忠,等.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顽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J].吉林医学,2011,32(2):302-303.
[3]庄晓华,桂燕萍,牛晓萍,等.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4):395-398.
[4]叶虹,苏蓝.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01-1102.
[5]梁永红,黄春燕,冯佳慧,等.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27-328.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