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5-04-29 00:00:00陈方辉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4期

[摘要]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需要,是创业教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校园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要内容,高职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研究不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重视创业教育培训和优化校园创业教育环境等措施提升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陈方辉(1979- ),男,河南永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高校学生工作重点课题“在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评价及构建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LX2014Z009)和2014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职辅导员创业指导现状及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412407003Y)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2-0076-03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鼓励多渠道就业形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新任务,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做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职业教育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①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证。因此,开展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现状研究,提升辅导员创业教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强调“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中也指出“职业院校要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这些文件的出台要求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全程性、全方位和渗透性等特点,具备参与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文化、整合各种创业教育资源的先天条件,是实现高职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2.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等内容,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形式。创业精神包含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创业品质是指个人的心理品质,重在磨炼高职学生的品德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的锻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锻炼法是一脉相承的,让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创业实践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导员的参与有助于提升校园创业教育合力机制的效率和效益。校园创业教育合力机制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要求它们在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效应。②课堂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二者需要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辅导员负责沟通、协调和管理;在创业课程教学上,辅导员具有承担创业课程教学的先天优势,是创业课程的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推动和指导,辅导员需要承担培育优秀创业教育文化的重任,用以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更是离不开辅导员的指导、组织、参与和评价。辅导员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机制之中,辅导员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创业教育合力机制的效率和效益。

二、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现状

1.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创业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初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辅导员具备参与创业教育的年龄优势、工作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③,但是辅导员在高职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把辅导员纳入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事务;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缺少辅导员参与,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没能及时体现在创业课程中;三是创业教育在辅导员工作职责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一带而过。

2.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校园生态环境有待改善。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关键生态因子,④由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学校政策和实践平台等构成。高职院校大都成立时间较短,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上缺少创业教育元素,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限制辅导员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课程大多是普适性的,没有辅导员的参与,缺少与专业的融合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创业教育缺少连续性,不利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教育政策上,一是缺少对学生创业资金或培训指导的支持,二是缺少对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明确要求和激励机制,辅导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校内创业实践平台规模小,起步晚,地段不好;辅导员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很难获得社会资源支持,影响创业教育效果。

3.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要内容。2006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班级日常管理、贫困学生资助育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内容,唯独没有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缺少法理依据和政策规范。

4.高职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研究不足。学术研究能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创业需求,掌握创业教育的前沿成果,培养和提升自身创业教育工作能力,激发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动力。但是,高职院校缺少对辅导员学术研究的定位和期待,学生事务管理占用了他们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使他们无暇参与创业教育,更谈不上开展创业教育研究;高职科研氛围不浓,影响到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研究的积极性;部分辅导员自身能力不强,职业定位有偏差,难以担负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的重任。

三、提升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对策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激发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活力和动力。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必须有制度的法理依据和规范约束。一是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把创业教育明确列入辅导员日常工作范围,提高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的责任意识,强化开展创业教育的角色意识,把创业教育作为辅导员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⑤。二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考核内容包括创业文化、创业实践、创业社团指导、创业大赛和创业课程授课等,考核方法要进行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加大考核结果在辅导员职业增值中的使用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效用。

2.搭建培训和研究专项平台,提升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专题培训和学术研究能力培训,提高辅导员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意识,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辅导员队伍已走上专业化建设的道路,但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构成仍然十分复杂。据权威调查资料显示,高职辅导员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专业的人数占20%左右,具有创业教育背景的辅导员几乎没有,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创业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加强创业教育认知培训,注重提高辅导员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其次,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组织辅导员深入企业,体验创业实践,组建创业团队,模拟创业流程,丰富辅导员创业实践经验。再次,注重辅导员创业课程授课技能培训,创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灵活和具体,注重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培养,辅导员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获得。最后,组建由业务导师和学术研究导师构成的“双导师”队伍,业务导师负责指导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其创业教育能力;学术研究导师负责培养辅导员的问题意识,帮助辅导员掌握科研的路径和方法,提高其研究能力和用理论指导创业实践的能力。

3.优化校园创业教育环境,注重发挥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要优化学校创业教育政策环境。高职院校在制定创业教育政策时,既要对辅导员和学生参加创业教育活动做出明确规定,又要对参加创业教育活动的辅导员和学生给出具体的鼓励和帮扶措施。其次,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组织者、实施者和建设者的作用,鼓励辅导员深入挖掘、培育创业示范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校园文化的创业教育效果。再次,要优化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环境。充分利用高职“政校企行”合作机制,建设创业教育企业实践平台,为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优化学校内部创业教育资源。一是学生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学团队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二是协调辅导员、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内部关系,使他们都能紧紧围绕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中心任务开展教育活动,避免相互冲突和重复劳动,发挥出最大功效。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2006-07-23.

②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22.

③孙永翠.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2012(10):209.

④陈文华,邱贵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07(5):87.

⑤曹轶.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