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2015-04-29 00:00:00张虹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4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学生的思想发展,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系统阐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并提出从教育起点、课程体系、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评价五方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全方位 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虹(1979- ),女,四川绵竹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和管理学教育。(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2-0047-03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愈加频繁,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态势也更加明晰,在此背景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以往相比难度愈来愈大。因此,如何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已成为当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当下之需。本文将着重探讨该模式的内涵阐释和建构这两方面,以期能对这一模式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一、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阐释

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许多思政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有些学校通过借鉴国外在学校德育方面的有益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德育模式;而还有一些学校坚持立足本土实际,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育人新模式。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还需要配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加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模式”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可以解释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的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育理论模型。其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构建这个理论模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如果缺少了理论的指导,那么模式的构建就无法带有持久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有可操作性,即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综合考虑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时,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教育系统。而笔者在本文中所探讨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蕴含以下两个内涵:

1.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性。首先,该模式的理论创新性。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新模式具有实践创新性,充满活力。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模型,对学校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构,从而使学校教育各个部门和单元都能够共生发展。

2.教育模式中包含“全方位”“全过程”两大要素。模式中的“全方位”指的是学校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整合后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体现育人理念。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模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拓展延伸到校园的每一处角落,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的平面、单向教育向立体、双向教育的转变。可见,新模式将学生置于一个多维立体空间中进行教育,而教师在其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在新的多维立体空间里,教育资源随处可见。“全方位”体现的是教育空间内的延展性,与之相比,“全过程”则体现的是时间上的延续性。“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即从入学到毕业的这段时间。“全过程”的含义还体现在学生的入学阶段、在校学习阶段、在校生活阶段等各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组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该体系既能坚持科学的教育原则,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由传统对待学生无区别的同一性教育转变为差别性的教育,学校教育由片段性向连续性逐渐变化。

二、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途径

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入手。

1.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于学校来说,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点往往比一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更具有影响力,构建一个好的教育起点来启发大学生的思想,一方面能够为下一步的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因此,学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入学教育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目前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入学教学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教学形式需要进一步组织和丰富,通过入学教育加深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端正思想、摆正态度,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实践中,入学教育体系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着手创新,进而构建入学教育体系。

首先,入学教育要以生为本,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行上对其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入学之初,就既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又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此外,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学校要对青年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定期岗位培训,思想政治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活动能力,能够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努力突出全方位全过程两大要素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学校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使之更好地契合思政工作的需要。学校工作者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一定要经过详细、周密的考量,不断完善和补充入学教育体系中的组织体系,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方面要经过详细考虑和部署,建立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保障制度,为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持。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当定期开展一些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课内外活动,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场合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思政课程体系不能仅限于思政课的单一教学,还应该涵盖到学校的其他课程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思政教育不仅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学生进入高校后所学的专业也各有差异,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对大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单单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校方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挖掘,需要我们加大对现有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列入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让专业课老师和学生都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持续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此外,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改革,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点,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践证明,学校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认识的目标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的形式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教师深挖实践中所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因此,在校内外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教育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还要辅之以相应的实践成效评估机制,将教学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以此来保障和推动各类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挖掘出思想政治新内容,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4.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校里的校园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学习环境等,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事物,都可以算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此,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进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重视学校环境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学校制度环境建设。它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层能够制定一套保障制度,还需要制定一套制度参与机制,从两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顺利运作。二是文化环境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有助于积淀校园的文化底蕴,还能通过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熏陶。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学校工作者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育人的任务,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5.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政教育的评价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体系中既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又要包括结果性评价,缺一不可,否则就会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在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学校教育的软硬件环境,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发挥全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使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中去,使每一个部门都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制定合乎本部门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标体系。然后才是学校管理部门根据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成为一个全校性的综合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教育评价工作也不能脱离学生群体,教育评价是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信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淑丽,何会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2]马肖华.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8).

[3]卢岚.社会结构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4]戴春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导刊,2012(6).

[5]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