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 初中数学教学 " 运用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具有针对性,无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重要价值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智力情况,进行有差异的教学,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符合自身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统一教学与学生个人差异间的矛盾,避免了部分学生完全听不懂数学教学内容的尴尬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分层建组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与相关的智力情况,对全班学生分成竞技组、应试组和努力组三个组别。在分组时,教师尽量不要使用容易引起误会的词汇作为组名,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只要努力学习,取得进步,就能调整小组。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
2.分层备课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备课,它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组的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好分层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组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质疑,即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不同难度的问题,指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挥竞争组的积极作用,解决应试组知识不完善的问题,启发努力组更好地理解数学难题。
4.分层练习和作业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题,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基础数学知识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编制分层练习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控制好练习题的数量与难度,尽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布置分层作业,这是初中数学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如查对原文题、巩固练习题、放缓坡度题等三种类型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锻炼,并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5.分层辅导与考核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做好分层辅导工作,它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如对待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的辅导方法,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给予少量提示,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德。
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重新分组的重要依据。如教师可以把成绩提升较快且显著的学生,重新分配到较好的小组中,而对于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最终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6).
[2]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