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中职化学课堂

2015-04-29 00:00:00李海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6期

自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面世以来,该教材就受到了广大中职化学教师的肯定与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它删除了过时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淡化了化学理论知识的难点,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加强了与中职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必须打造生活化的中职化学课堂,把生活化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要设计生活化的中职化学课堂,笔者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现今许多中职化学教师知识单一、观念陈旧、思路狭窄,但他们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非常扎实,只是很少把这些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及生产联系起来。

中职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愿意学化学的意识,就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引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一堂好课,不单单只是要教师自身讲得好,还在于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图片、模型、仪器、日常生活用品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展示、解释或论证化学知识点。如《化学(通用)》教材第二章第一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是按照质量浓度、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由浅入深地编排教材的,其中物质的量的浓度是教学重点。如果把教学顺序改为:教师每人发一张当地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寻找并比较各项检查指标的单位,想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再结合教材阅读,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很多。

一张小小的医院血常规化验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它包含了化学基础知识,像这种教学资源成本小,易得到,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化学课堂教学也不外乎于此。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它能克服学生的惰性和被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中职生的特点,教学情境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情境来引入教学内容,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它可以是通俗歌曲、生活现象、画、生活用品等。如在教学《乙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稍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刚写的字去哪儿了;在教学乙醇的可燃性时,教师可和学生一同表演“烧不坏的手帕”的魔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讨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尝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由此,教师就能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了。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反思。长期以来,化学教师习惯给学生布置理论性较强的练习题。可是,中职生并不喜欢写这样的作业,往往为了做作业,互相抄袭一通,应付了事。

倘若教师换一种课外作业模式,把课堂所学内容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只需学生用心去设计、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就能完成,不仅能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原电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生活资源,自制原电池,等下一堂课上课时比一比谁的电池既经济又高效。

综上所述,中职化学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环节,不仅关注了自身的成长,更关注了教学资源、情境创设和课内外练习的衔接,有助于中职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