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对口升学数学复习的四点体会

2015-04-29 00:00:00王素荣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6期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因此,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低起点、进度慢,而且要穿插初中的学习内容复习,导致了学生综合复习的时间比较少。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成为了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联系我校学生特点,得出了一些体会:

一、注重基础,以大纲为本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发现基础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复习时,首先,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避免陷入大量的辅导资料,过多地研究太难、太偏的题目;其次,教师要重点抓基础,加强公式概念的识别记忆。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主要复习基础知识,辅助学生归纳、整理公式,并要求学生把梳理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学生记忆和及时查找,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另外,在选取单元复习题时,教师也应该以公式为基础,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地计算与应用。

二、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创新意识,部分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公式,不能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解题中,更做不到举一反三。所以,在高考第二轮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的题目,讲解时做到一题多解。笔者的授课风格比较民主,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如果学生想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及时提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对于好的方法,笔者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热烈、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 、精讲多练,反复练习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难题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其实,难题也是基础题的综合,教师应该以教材和练习册为基础,杜绝题海战术,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做综合卷,使学生能完全掌握并解答这类题目。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对,那就只能事倍功半了。对于一些新题型,教师应当做好记录,收集和整理好这些新题型后,再让学生做,反复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新的题型,争取做一题,明一理,迁移一片。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错题本,自觉地把难题和易错题写在错题本上,并经常巩固错题本上的题型,以便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节省了复习时间,又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注重高考答题技巧的指导

学生只有掌握好的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避免不当失分。分析高考试卷,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值是90分,题型比较简单,计算量小,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但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看,基础题型的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欠缺答题技巧,过于追求答题速度。基础题的解题速度太快,导致准确度不高,而且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较难、较偏的题型上,偏离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顾此失彼,出现了简单题速度快,马虎丢分多;难题花费时间多,费力得分少的现象。

结合上述问题的出现频率,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以细心、认真为前提,对待简单、基础的题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避免马虎丢分;对待解答题,由易到难地去攻破,难题留到最后做。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安排几次考试,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答题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发挥最佳的水平,取得最好的成绩。

虽然中职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但是只要教师多用心,多总结经验,耐心辅导,笔者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