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5-04-29 00:00:00柴友根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6期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快节奏、高效率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整体过程,即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次上课前,教师必须先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当然,这并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确定的,既不能超纲,也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教学目标过高,会产生欲速而不达的效果;如果教学目标过低,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有的教师不看大纲、不看对象,全凭想象,结果教学目标既不合乎教学大纲,又不合乎学生的智力、心理和知识水平,花了“大力气”上课,却还是事倍功半,不仅累了自己,也苦了学生。为了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事实、概念、原理)以及技能(程序)储备?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教学大纲,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了解、理解或必须掌握的,最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二、可行的评价标准

教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呢?当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时候,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之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学生没有理解哪些知识,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相应调整今后的教学内容。

三、及时的复习

旧课的复习是每堂课的必要环节,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过程不是均衡的,遗忘速度最快的是记忆的最初阶段,然后逐渐减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人们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原则。然而这条曲线告诉了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及时复习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能为讲解新课做好铺垫,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有着许多联系,并非各自独立的。旧课复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问答、听写、简短测试、实际操作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灌输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方法,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自己能“做”,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如在讲解题目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秀生做完常规习题后,再附加几道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多思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降低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常规习题即可。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是一门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学科,也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授课本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是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关键。数学老师必须把这两项能力的培养纳入数学教学计划中,并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 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称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