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2015-04-29 00:00:00张春雪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6期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国家重视、社会认可、模式创新中得到迅猛发展,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 "校园文化 " "顶层设计 " "校园文化建设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出职业教育要渗透终身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

1.校园物质文化层面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硬件”。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存在五个主要问题:一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得不够紧密,无法体现“职”的特点与特色;二是校园建筑和形象识别系统没有体现出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是教学设施全真、仿真和演练功能不足;四是实习基地的建设没有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五是校园绿化美化未彰显环保意蕴。

2.校园精神文化层面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和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包括学校的传统、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学校发展目标、校风、学风、教风等“软件”的体现。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存在五个主要问题:一是高职院校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二是高职院校缺乏文化底蕴与自身特色,存在起点低、历史短,基础薄弱、文化积累不足等问题;三是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轻视人文教育;四是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精神,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色性和融合性等特征不明显;五是高职院校抓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力度不够。

3.校园制度文化层面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制度建设未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二是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不健全;三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科学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四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都是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体的能动性作用是决定客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笔者从主体的角度出发,把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管理者——学校的党政领导班子

首先,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盲目无序的状态;其次,关于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缺位,管理者只会一味地复制和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未探索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理念与模式;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管理者未建立建成长效机制和全面计划。

2.教师——校风和教风的实践者

师资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衡量其未来发展走势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从年龄结构、职称分布,还是师资力量、资质水平等方面都表现出参差不齐。另外,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从而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校风和教风建设。

3.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主体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非自愿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自我认同感、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较低,自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只专注于实训技能的学习,没有充分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对企业文化和网络文化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较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不强。

综合来看,管理者所做的整体理念——顶层设计,是决定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做好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

三、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指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是指从战略制高点上,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彰显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职业特质,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建设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加强领导,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管理机构与机制,积极投入,做到专人负责,常抓不懈;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使其拥有具体和切实可行的规划,不断加强管理和检查落实,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和谐的发展。

2.转变观念,加强对顶层设计的认识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必须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创新学校制度,建立与高职院校自身性质和定位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试功能、促进功能等。

3.以人为本,设计校园文化系统

校园文化系统包括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方面。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如结合学校性质和特色专业,做好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建设一流专业实训室、数字化校园等;其次,在精神文化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各项“软件”的建设,借鉴和承传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善于创新、开放包容、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抓好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发挥建设校园文化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开展提升校园文化的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倡导文明校园等;最后,在制度文化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师生为本的综合管理制度和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卢亚莲.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J].凯里学院学报,2014,(5).

[2]尤伟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路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3]王宝纯.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商界,2010,(11).

[4]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5]陈群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