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家庭承受教育的能力却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我国大学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接受教育的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本文对如何构建“资助、励志、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资助 " "励志 " "素质拓展 " "大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大学生资助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把单一的经济资助变成“资助、励志、素拓”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正被许多高校所接受。本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的“资助、励志、素拓”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了探究。
一、经济资助渠道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频繁出台一系列的资助政策,逐渐建立起对各阶段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贫困生资助范围在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也在随之升高,有效保障了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如对于本专科教育阶段,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为辅的资助体系;对于研究生教育阶段,我国建立了涵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1.奖学金
奖学金是一项重要的资助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除国家奖学金之外,不同的学校都设立了很多门类的专项奖学金。
2.国家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可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两种。从总体上来看,助学贷款不但可以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有效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当贫困生走出校园后,能自觉地把他们的收入偿还给国家,平衡了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
3.国家助学金
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具体的标准为每生每年给予1500元~4000元不等的资助,大致分为2~3档。国家中央所拨的助学金由财政部门对其分档确定具体标准,地方高校的助学金分档及具体评定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二、励志途径多样化
1.进行诚信教育
在国家实行助学贷款的同时,高校还要开展以“诚信学习”的主题活动,通过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把文明诚信当做一生的道德准则。
2.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相结合
资助贫困生的同时,高校还要注意心理资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生活。在贫困生中普遍存在一种自卑现象,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帮助,让他们走出自卑,摆正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素质拓展多样化
1.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在图书馆、食堂设立勤工助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周末素质拓展活动,邀请专业教师来培训贫困生,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选修计算机、礼仪指导、舞蹈等课程,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进行感恩教育
在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时,学校要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和奉献。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帮助孤苦老人,为他们义务劳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回报社会,保持一颗感恩之心。
四、结语
当今社会是科技主创的时代,也是人才济济的时代。在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也要不断地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根据贫困生的资助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现状,学校也要不断创新“资助,励志,素拓”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我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京阳.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4]贾翔.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研究[D].广州:中北大学,2013.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